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测试周周参省)第二周(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测试周周参省)第二周(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测试周周参省)第二周(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周总分:60 分 时间:45 分钟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断句(每小题 2分,共 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乃具舟楫而遣之,俾吏修其庐室,已其逋债,百姓遂安。以故,岁凶而无怨者。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B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C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D 属岁旱
2、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 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答案】D【解析】【参考译文】这一年天旱歉收,百姓有逃荒到其他地方去的,有的官吏就把他们抓起来。张延赏说:“食物,是人所依赖生存的东西,到那里去可以生存,能够使我们的百姓存活,又为什么要限制他们到那里去呢?”(张延赏)就(让人)准备了船只送他们回去,并让官吏为他们修葺房屋,停止追收他们欠下的债务,百姓们就安定了。因此,虽然年成不好却没有抱怨的百姓。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题。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
3、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 ”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2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B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C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D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
4、御讲【答案】C【解析】【参考译文】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 ”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
5、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B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C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3D 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答案】B【解析】【参考译文】不久,张根出任杭州通判,提
6、举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从之。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
7、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B 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C 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D 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答案】A【解析】【参考译文】4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说:“本县地广人稀,地处交通要道,使节络绎不绝,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丁壮已尽,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荒废了农桑。前年兵部有命令,紧急 公事每只船派五个役夫,公事宽缓便不派人。现在这道命令没有执行,征调的役夫不加限制,有时一只船竟至于征用役夫四五十人。凶横威风相逼,谁敢质疑。有
8、时(行船)遇到快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所带的衣粮,使他们遭受饥寒。 ”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B 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
9、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C 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D 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根据文意可知, “右卫大将军”是一个官职,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D项;“上”在这里指皇上,作“令驰召之
10、”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A项;“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是皇上说的话,不是元胄,所以“胄见”与“上谓曰”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 C项。【参考译文】当时突厥多次制造边患,朝廷因为元胄一向有威名,授予他灵州总管的职务,北方夷人十分畏惧。后来再次被征召回朝任右卫大将军,皇上对他的宠爱照顾更加细致。曾经有一年正月十五,皇上和近侍大臣登高,当时元胄已经下班,皇上下令用快马召回他,等到元胄见到皇上,皇上对他说:“你与别人登高,不如和我一起登高好!”设宴欢饮,极其高兴。【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5(二)文化常识。 (每小题 2分,共 10分)6下列对有关常识的判断不正
11、确的一项是( )A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 ,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 60年。B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三十为晦。C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 ,与“人生常离别,动如参与 商”中的“参” “商”相同,都是星宿的名称,前者是“斗宿”和“牛宿” ;后者是“参星”和“商星” ,后者因为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来比喻亲友难以相见。D “苏子”当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与“将子
12、无怒”中的“子”同,与核舟记中“虞山王毅淑远甫刻”中的“甫”也相同。【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其中, “鳏”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寡”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孤”指年幼丧父的孩子, “独”指年老无子女的人。B 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的“五经” ,指的是诗 书 礼 乐 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C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廉蔺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 ,指的是蔺相如的职位在廉颇之上。张衡传中“又多
13、豪右”的“豪右” ,指的是豪族大户。D “牲醴”指的祭祀用的贡品,其中“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泛指祭祀用的肉类;“醴”指的是香类。【答案】C【解析】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题中 A项, “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B 项, “五经” ,指的是诗 书 礼易 春秋五部经书, 乐经已经失传;D 项, “醴”指甜酒。【考点定
14、位】了解并掌握常 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8对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的文化知识的解释,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儒者的装束,代指诸葛亮,他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古代官员不论官职、年龄大小,因体弱多病,便上书请求辞职还乡叫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官方专用车,接臣民上书和征召。 )举孝廉不行(孝廉
15、,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 )A B C D 【答案】B【解析】的一项” ,题中句, “羽扇纶巾”指周瑜,不是诸葛亮。句, “乞骸骨”解说错误,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叫“乞骸骨” ,意思是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句, “公车,官方专用车”说法错误, “公车” ,是政府机构。故选 B。【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B “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
16、敬称。C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 古代男子 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20 岁才为成年。7【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连衡:即“连横” ,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衡,与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相对。连衡即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逐个击破的策略。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B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
17、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C “兼” “领”均表示兼任官职, “行” “守”均表示代理官职, “署” “权”则表示暂代官职。D 古人称“天下 ”用“四海” “海内” “六合” “八荒” “宇内” ,其中“六合”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同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
18、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项, “海内”指国境之内。 “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的是生辰八字。【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驻团山,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珙以身镇江陵,而兄璟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诏以兵五千援淮,珙使张汉英帅之。枢密调兵五千赴广西,珙移书执政曰:“大理至邕,数千里部落隔绝,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必刷题 测试 周周 第二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