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教学案.doc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教学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9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2019 年高考考纲解读】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4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5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1 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2 水资源紧张的问题2(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降水总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干旱地区和季风地区缺水的原因。蒸发量大,下渗多是内流河流经沙漠气候区缺水的原因。地形陡峭,河流短促,地表水难以储存是降水量较多的岛屿地区缺水的原因。下漏严重是喀斯特地貌地区
2、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严重是人口众多的地区缺水的原因。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弱,主要发生在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2)应对淡水资源短缺的对策措施 目的修筑水库 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开渠引水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表下陷废水处理再利用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海水淡化 解决沿海城市淡水不足的问题开 源人工降雨 增加降水量改进灌溉技术农业 降低灌水定额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流 工业实行污水资源化通过多种措施降低在工农业中对水的浪费与污染,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与使用效率3.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1)
3、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4 我国的能源问题(1)我国的能源问题的现状3浪费严重,能源短缺;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农业减 产和地面植被破坏;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能源勘探
4、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大。(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定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能源进口渠道等。二、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2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不仅要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且要重视对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4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
5、,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视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
6、“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3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特点: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2)具体途径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的主要
7、特点及应用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英文缩写 RS GIS GPS别称 人的视力的延伸 地图的延伸特征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限制少、应用广采集、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信息;空间分析、多要素的综合动态预测;计算机系统支持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5作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的资料,以便及时监测和安排防灾、救灾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应用举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农业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等对区域内各种条件进行精确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在野外考察时确定考察
8、点的地理位置和高程;利用 GPS 为飞机、轮船和汽车导航等【高考题型示例】题型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例 1、 (2018 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5. 对如图所示地区 19362015 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 沿海地区的海拔 高度B. 海水受热
9、膨胀的幅度C. 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6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7. 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5. D 6. D 7. B6.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 D。 7. 四选项中,ACD 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 B 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
10、,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选 B。【变式探究】 (2016浙江卷)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 GDP 和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 X 轴表示人均 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 轴表示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 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 7、8 题。7.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7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 广西
11、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8.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 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 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答案】7. B 8.A 【变式探究】(2015江苏地理,2122)“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 5 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 12 题。(双选)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8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
12、场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答案】1.AB 2.BD【变式探究】(2014浙江文综,56)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 34 题。人均 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 1.00 52.57 1.00 1.00青海 0.86 47.44 0.14 0.95河南 0.82 42.43 7.74
13、1.07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浙江 1.65 63.20 0.83 2.563.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 GDP 水平 越高,则城市化水 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4.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9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答案】3.C 4.D【举一反三】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
14、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 56 题。5.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6.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C.淮河 D.珠江【答案】5.C 6.A题型二、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0例 2、(2018海南卷)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 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 20
15、20 年之前形成 3000 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 13 题。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A市场 B原料C交通 D劳动力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循环 用水 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答案】1.B 2.A 3.C【解析】3. 材料提到,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地理 解读 热点 难点 突破 专题 09 自然环境 人类 活动 教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