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长郡中学 20182019 学年放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1.“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A. 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 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 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 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的信息说明分封制对文化格局的形成起到奠定基础作用,故 B 项正确。A 项中疆域没有涉及;C 主要是思想控制;D 是文化心理,均不符合题意。2.
2、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A. 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B. 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C.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 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排除 A;根据题干材料“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故选 B;材料不能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排除 C;“唯一”一词表述太绝对,排除 D。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
3、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2 -C. 分封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的意思是是说,西周之所以失国其原因在于分封制的弊端,而秦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郡县制度导致的,而是因为秦朝统治过于严酷,故前后“两个制”代表的分别是分封制与郡县制,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故选 A。点睛: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4.秦朝“以地域划分为基础来进行统治和管理,
4、较之以血缘划分管理为基础更具稳定性” 。材料表明A. 郡县制度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B. 官僚政治具有历史进步性C. 贵族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D. 分封制崩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地域划分”取代“血缘划分”说明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也表明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具有历史进步性,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皇权专制问题,A 项错误;贵族政治虽被官僚政治取代,但其并没有退出中国历史舞台,C 项错误;材料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对于统治的作用,并不能说明分封制崩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 D 项错误。5.据史记记载,公元前 544 年, “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
5、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 分封制全面崩溃B. 宗法制荡然无存C. 郡县制初现雏形D. 实行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叙述, “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 3 -可知县已经产生,但是还没有到秦朝全面实行。A 项错在“全面崩溃” ;B 项错在“荡然无存”;D 项是汉初制度。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6.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
6、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A. 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B. 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C. 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 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 “统政府于王室之下”是指丞相废除之后,中央政府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此后,君主专制进一步失去制约,造成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局面,延续 600 年之久,故 A 项正确。明朝以前也是专制社会,皇权至高无上,故 B 项和 C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丞相制度被废除之后的社会统治黑暗局面,故 D 项错误。【点睛】宰相制度的废除:原因: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为稳定和巩固封建政权。
7、标志:1380 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罪名,诛杀胡惟庸,同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缺少制约皇权机制,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 ”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颁布“推恩令”C.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 分封同姓诸侯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 4 -之乱” 。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采用了“推恩令”
8、,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所以答案选。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朝实行中外朝A. 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B. 旨在终结丞相制度C. 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D. 加速了西汉的灭亡【答案】C【解析】中外朝制度主要是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以加强皇权的集中,故 C 项正确;中外朝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不是中央集权,故 A 项错误;材料目的是分割丞相权力,不是终结丞相
9、制度,故 B 项错误;该措施有利于君主专制集权加强,并不是导致西汉灭亡的原因,故 D 项错误。9.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A. 军功考试成绩一一品行一一门第声望B. 考试成绩一一军功品行一门第声望C. 考试成绩一一品行门第声望一一军功D. 军功一一品行门第声望一一考试成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秦朝军功授爵制以军功为根据;汉代察举制以德行、学问等为依据;九品中正制是对察举制的发展,但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门第声望成为考察的主要依据;科举制主要以科考成绩为依据。所以选择 D 项。考点:主要是考察历朝的一些选官用官制度。点评:古代选官用官制度主要考查科举制度。如
10、:(2012 年四川文综历史,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5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0. 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当上御史大夫,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有御史回应说:“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 ”这表明唐代A.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 科举制度冲击了世族势力C. 监察官员有一定独立性D. 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大意是:李承嘉当上御史大夫,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结果遭到反对。根据所学知识,监察官不受其它行政机关牵掣,享有“独立奏事权” 。历代
11、御史行使弹劾权,均不受同级甚至上级行政长官的干预,甚至也可以不受御史台长官左右,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 C 项正确。A B D 三项都与题意无关。故选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1.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这反映了元朝A. 皇权被削弱B. 相权得到加强C. 中书省独揽大权D. 中书省职能专一【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说明中书省长官的权力增大,相权得到加强,故答案为 B 项。材料中的“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表明皇权是
12、强大的,中书的职权是皇帝赋予的,不能反映皇权被削弱和中书省独揽大权,排除 AC 项;中书省作为元朝最高行政机构,不可能职能专一,排除 D 项。12.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6 -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答案】C【解析】根据“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表明明朝中枢权力运行较为讲究有序,C 正确;明朝内阁的设立是加强了皇帝的权力的重要措施,A 错
13、误;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B 错误;明太祖已经废除丞相,故 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内阁的设立的史实分析解答。13.1402 年,刚从自已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现固权力,作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勢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A.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 进一步削弱了相权D. 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国事咨询机构”是指内阁。明成祖
14、设立内阁后,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选 B 项。A 项说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材料无关;明太祖已经废除了丞相,取消了相权,C 项错误;D 项是清朝军机处的影响。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1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7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出身平民、贫寒家庭的人任官占的比例呈增长的趋势,这就打破了地主阶级对官职的掌控,这样也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变动,故 C 项正确,A 项说法有误
15、;材料没有涉及到等级和门第观念,故 B 项排除;D 项说法错误,错误在“完全实现” 。15.史载,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城内大约有 45 万名成年男性公民,5 万名外邦人,还有大约 10 万名奴隶,妇女和儿童也有 10 万人。这种情况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A. 受到了工商业繁荣的影响B.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C. 在参政方式上存在多样化D. 在实施范围上存在明显局限【答案】D【解析】从所给材料看,成年男性公民所占居民人数比例相对不高,外邦人、奴隶、妇女和儿童没有公民权,也就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实施范围上存在明显局限,因此答案为 D。A、B、C 项在所给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16.“没有人愿意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长沙 市长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