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 )(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2 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 )(A)文化传统(B)传统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3 历来有居“ 天下形势” 之说的地区是指 ( )(A)河北(B)关中地区(C)山西(D)成都平原4 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之一,下列说法能够体现这一因素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
2、“ 百家争鸣”(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C)扬州及周围地区盛极一时的商业文化(D)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的“状元乡” 、“秀才县 ”5 明清时期,为了加强对土地的深度利用,提高亩产量,普遍采用 ( )(A)区田法(B)代田法(C)青苗法(D)均田法6 “上约君,下约民 ”,“以杀去杀,以刑去刑”是先秦诸子中哪家的理论主张 ? ( )(A)儒家(B)法家(C)阴阳家(D)纵横家7 隋唐时期,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其中_负责政策执行,属于行政机构。 (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内史省8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A)徐光启(B)李时珍(C)宋应星(D)沈括9 我国南方形成稻麦两熟制是
3、在_时期。( )(A)汉代以后(B)隋唐(C)北宋(D)南宋10 棉花原不产于我国,它是_以后从非洲和印度传来的。 ( )(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唐朝11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以后,剪辫子和穿中山装,这是服饰的 ( )(A)阶层标志(B)仪礼标志(C)政治标志(D)职业标志12 我国火药的发明大约在 ( )(A)明朝(B)隋朝(C)唐朝(D)宋朝13 周代的“三公 ”指的是 ( )(A)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太师、太傅、太保(C)司徒、司马、司空(D)尚书、中书、门下14 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出现于 ( )(A)汉代(B)南北朝(C)隋代(D)唐代15 传统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叫
4、( )(A)加冠(B)加冕(C)加笄(D)缌麻16 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 )(A)周易(B) 管子(C) 商君书(D)韩非子17 在中国传统哲学“ 知行观 ”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荀子(B)程颐(C)王阳明(D)王夫之18 提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是“仁、义、礼、智”的“ 四端”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19 诗经中风、雅、颂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_风格。 ( )(A)诗韵(B)音乐(C)舞蹈(D)节拍20 最早提出“ 诗言志” 这一艺术命题的文献是 ( )(A)诗经(B) 论
5、语(C) 尚书(D)国语21 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 ( )(A)词性变化(B)词形变化(C)词义变化(D)词序变化22 唐代以后通行的字体是 ( )(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23 中国著名的云岗、敦煌、大足、麦积山等石窟艺术的题材来自 ( )(A)儒教(B)道教(C)佛教(D)基督教24 科举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间是 ( )(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元25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 ( )(A)复兴儒学的道路(B)中国儒学为本体西方科技为用的道路(C)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D)全盘西化的道路二、多项选择题26 下列关于文化分层
6、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B)底层文化指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C)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D)上层文化中更多的是精华,底层文化中更多的是糟粕(E)上层文化是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文化,在现代社会里应该遭到批判和抛弃27 后期法家的主张有 ( )(A)以杀去杀(B)以乐去乐(C)以仁去仁(D)以刑去刑(E)以礼去礼28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 ( )(A)造纸术(B)火药(C)中医(D)指南针(E)印刷术29 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其“三省”包括 ( )(A)中书(B
7、)门下(C)尚书(D)内阁(E)枢密院30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是 ( )(A)阴平(B)阳平(C)下声(D)去声(E)上声三、名词解释31 国别文化32 齐民要术33 十二时辰34 家族35 说文解字四、简答题36 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是哪些区域文化经过汇集融合,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基干的?37 简述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38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39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最集中的表现是什么?40 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主要有哪些?五、论述题41 试述我国四大发明。42 为什么说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是中国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
8、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现象的概念,属于识记内容。文化现象是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A、 B、D 选项的内容考生也应掌握。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都以不同的形式保持了中国的文化传统。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山西高原的东西两侧是太行山和吕梁山,中间夹着汾河谷地。谷地南面与渭河平原相接,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这个地区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太行山脉中某些断裂处,
9、又可以直通华北地区。所以山西历来有居“天下形势”之说。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区域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唐宋以来,中国各地有不少所谓的“状元乡”、“秀才县”,除政治经济之外的重要因素,这些地区先贤的榜样作用也不可忽视。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明清时期深度利用土地的意识加强,为了提高土地的亩产量,区田法在当时被广泛采用。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早期法家讲求“尚公义”,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下约民”;后期法家使“下约民”畸形发展,主张对民众严刑峻法,就是“以杀去杀,以刑去刑”。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中,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全国 中国文化 概论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