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5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5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_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 横线处应填的文字是( )。(A)雕版(B)造纸(C)指南针(D)火药2 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
2、,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4 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5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江苏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
3、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6 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 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7 在中国古代,“ 天” 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 ”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4、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8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与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 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9 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支持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 。(A)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
5、禁的历史命运(B)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10 1918 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11 1937 年 11 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
6、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12 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3 20 世纪 20 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 ,30 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 年代邓小平提出“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些反映出共同的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学习借鉴(B)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
7、腐朽为神奇(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D)“实事求是 ”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14 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B)帝国皇帝的重视(C)罗马的不断扩张(D)法学家的努力15 新航路开辟以后,远东地区的海上航运逐渐频繁。某国船员在经过台湾海面时,高呼“福尔摩沙 ”,即“美丽之岛”。这里说的某国船员最有可能是 ( )。(A)西班牙人(B)葡萄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16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 。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为欧洲手工工场
8、掳掠了大量劳动力(A)(B) (C) (D)17 19 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进入 20 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18 一个生活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家境较殷实的英国人可能( )。坐飞机去德国欣赏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乘轮船去法国观看印象派画展去电影院观看卓别林主演的默片电
9、影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A)(B) (C) (D)19 2000 年 12 月 17 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罗戈津告诫日本不要参与美国 TMD 计划,并强调指出,日本同美国一起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的想法,有时令人想起 60 年代发生过的事,日本参与美国在东北亚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的实施可能对俄罗斯与东京的和平条约谈判产生不良影响。罗戈津说的“60 年代发生过的事 ”具体是指 ( )。(A)“柏林墙 ”的修筑(B)古巴导弹危机(C)侵越战争(D)柏林危机20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10、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约的建立(D)华约的建立21 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 90 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 20 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 5 万亿美元,日本为 3 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 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B
11、)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D)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23 中国史学中有“ 三通” 之说。下列有关 “三通”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 )。(A)史通通志文献通考(B)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C) 通典唐六典东观汉记(D)史通文苑英华玉海24 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优点的是( )。(A)生动性(B)广泛性(C)民主性(D)主观性25 有史学观点认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史学观点是( )。(A)全球史观(B)唯物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
12、史观二、简答题26 简述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27 简述影响历史学习过程的学习要素。28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三、材料分析题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7 年 3 月,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 ”,一边是 “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称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战后世界历史长编材料二 1969 年 7 月 25 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
13、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的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问题:(1)材料一中的 “自由世界”指什么?美国为什么自认为能领导“自由世界” 抵抗“极权政体”?在中国如何推行此政策 ? (2)概括材料二所述政策出台的背景,之后美国是如何实施其“亚洲政策” 的?(3)综合上述材料, “直到今天”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对世界有什么危害?
14、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30 阅读下列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回答问题。西晋末年到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多修筑坞壁,拥有家兵、役使众多的佃客、部曲,这些佃客、部曲没有户籍,是地主的“包荫户” ,地主则被称作“包荫户”的宗主,地主既是宗族的宗主,也是土地的主人。北魏初期,就承认了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权,于是就形成“宗主督护制” ,当时实行的赋税制度又叫作九品混通法。即根据贫富,将民户分成 9 等征收,正税为每户平均纳调帛 2 匹,絮 2 斤、丝 1 斤、粟 20 斤。此外另有附加税,每户平均纳帛 1 匹 2 丈,作为调外之费。可是,事实上在征收中,官吏与大族豪门相勾结,向广大农民转嫁负担。同时
15、,徭役频繁,凶年国民无法生活。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地方守宰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官吏到任后,任意搜刮。改革后规定:地方守宰的任期按政绩好坏为准,不拘年限,制定俸禄制度,严惩贪赃枉法者。为了稳定社会制度,制止大量人口流动,保证赋税征收。规定丁男(15 岁以上的男子)授露田 40 亩,桑田 20 亩;妇女 20 亩露田加倍或加 2 倍以备休耕,年满 70岁还田于官府。桑田为世业,不需还官。按照规定,桑田需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桑田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 10 亩,妇人 5 亩。废除宗主督护制度,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田亩,以
16、便征收租调和征发徭役。废除九品混通制,规定一夫一妇,纳户调帛一匹,田租粟二石,未婚男女 4 人,从事耕织劳动的奴婢 8 人,耕牛 20 头,每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之家的数量。494 年,迁都洛阳,凡迁都洛阳的鲜卑人即洛阳为籍贯,不得归葬平城。下令改革鲜卑族的习俗。定姓族,确认汉人士族的合法地位,同时改变鲜卑族原来的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皇族和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改为汉语,如有违反,加以降黜。改革曾遭到鲜卑族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力量甚微,很快被平息下去。(1)概述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2)请为该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3)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打
17、算采取哪些方式呈现?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明治维新是指 19 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政治上“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经济上“ 殖产兴业 ”,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社会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对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 武士道” 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
18、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 ”的方针。明治维新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是什么?(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设计至少两个课堂提问。(3)请列举课堂提问的类型。四、教学设计题32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规定: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
19、特点。1953 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 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5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之际,9 世纪时,雕版印刷术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
20、规模刻印儒家书籍,经北宋人毕昇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故 A 项符合题意。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反映了朱元璋对元朝灭亡原因的认识,“元之大弊”在于“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朱元璋认为“人君”必须“躬揽庶政”,于是废除了丞相,因此 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 、D 两项不正确。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A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这类官员的权力不是法定的权力,所在的权力机构也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明代的内阁的地位相一致。D 项正确。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历史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