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2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材料反映了先秦诸子中( )。(A)孔子“仁 ”和“礼”的学说(B)庄子 “齐物” 的自由精神(C)老子 “无为” 和“ 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 ”、“兼爱”的主张2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古代希腊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古代东西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由于( ) 。(A)社会文明发展程度不同(B)东西方人思维方式不同(C)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D)东西方社会制度不同
2、3 康熙帝到东海巡视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该诗评析的是古代中国( )。(A)修筑长城(B)治理黄河(C)开大运河(D)兴建故宫4 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君主应独揽大权,实现专制统治(B)君权与相权应当相互制衡(C)中央应当将权力适当下放地方(D)君主应发挥宰相等大臣的集体智慧5 张载曾庄严宣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在明清之际发出“ 天下兴亡,匹夫
3、有责 ”的呼吁 上述言论说明宋明理学影响中国文化( )。(A)礼治秩序的重建(B) “内圣” 经世路线的高扬(C)理想人格的建树(D)传统宗法观念的渗透6 顾炎武认为明王朝“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为此,他特别强调(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反对君主专制(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经世致用之学7 刘知几史通卷四序例云:“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刘知几强调的是( )。(A)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B)历史事实具有可知性(C)治史要讲究科学方法
4、(D)治史要有艺术性8 据统计,17001830 年间,广州流人白银的净数约一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说明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方式是( )。(A)以白银换取棉布(B)以白银换取丝茶(C)以鸦片换取丝茶(D)以鸦片换取白银9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孑乙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此言论是针对近代中国发生的(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10 下表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 年)设立的厂矿数目统计表。结合近代经济发展
5、史推测,纺织企业最有可能对应的数字是( )。(A)31(B) 72(C) 73(D)19311 鲁迅描述近代中国“ 简直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地存在。”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揭示的本质是( )。(A)西方文化冲击中国社会生活(B)传统文化习俗根深蒂固(C)新旧文化交相辉映(D)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12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B)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
6、的广泛同情(C)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3 在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之际,电影建国大业在全国热映,明星大腕客串角色令人觉得不够严肃,但影片揭示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共产党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B)国民党政府腐败,失去人民的支持(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D)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14 新中国成立后某一个时期,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布,管制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的公私存款;又与苏联建立中苏金属公司、中苏石油公司、中苏民航公司等一些合资企业。与此相关的方针政策是( )。(A)没收官僚资本(B)公私合营(C)
7、“一边倒”(D)“另起炉灶 ”15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据此判断此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16 1957 年与 1952 年相比,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了 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了 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3提高到 45。由此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B)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C)国家的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D)工业总产值超过了
8、农业17 美国学者在冷战到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终结中描述:“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比较吻合的是( ) 。(A)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队(D)乡镇企业18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反映的是 195 61965 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19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铸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与此联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
9、人民共和国成立(B)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20 1992 年 10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 ”主要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C)进一步扩大两岸的交流与合作(D)海峡两岸实现“ 三通”21 贯穿邓小平 1992 年南方谈话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当时的“有利时机” 是指(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10、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22 严重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人口膨胀民族矛盾复杂 环境恶化宗教纠纷尖锐(A)(B) (C) (D)2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美洲金银场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藏于矿井,对东印度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在此,马克思要表达的意思是( )。(A)西方殖民者的残暴(B)殖民地人民的悲惨命运(C)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D)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性24 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
11、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普奥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普法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25 18 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实行“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之相适应的历史现象是(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出现(B)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垄断组织的形成(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二、简答题26 1840 一 1919 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五次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包括哪些?并列举出每次战争之后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27 简述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28 试述高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方
12、法。三、材料分析题29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革。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请回答:(1)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洋务运动开启了经济和军事的变革,请试述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作用。(2)材料二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其成立的意义是什么?30 以下是某教师制订的活动实践学习计划: 进行“人们心中的历史口述资料的采集实践” 的探究活动。例如抗日战争
13、,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抗日战争期间,受日本迫害的地区涵盖我国大部分地区,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都残留着日本人侵华的痕迹;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日本侵华的文件、资料等,以及亲历抗日战争的抗战老兵等。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问,和一些抗战老兵进行交流,从他们口中探求到关于抗日战争更真实的资料,形成更立体的认知。请回答: (1)请对这一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2)教师开展活动实践学习应注意哪些问题?3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三维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
14、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请点评材料中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立有效教学目标的一般标准。四、教学设计题32 课题: 第 4 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本课由三个子目构成:一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从秦汉到隋唐再到宋元时期中央机构的设置及其演变过程;二是明朝中央机构的设置及
15、变化。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内阁的设立等;三是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教材内容主要介绍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过程及主要意义。教材最后总结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高中历史新课程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 I(政治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根据上述材料,设计“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课的教学方案 (提纲)。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2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材料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老子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的思想。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东海”“万里”调
16、发”“用尽生民力”可知该诗评析的是古代中国修筑长城。由诗句可以看出,康熙帝反对修筑长城。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他令臣下广开言路,求贤访哲。根据“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可知材料反映唐太宗主张君主应发挥宰相等大臣的集体智慧。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材料中张载和顾炎武的话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说明了宋明理学影响中国文化理想人格的建树。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顾炎武一生治学的方向可以用“经世致用”来概括。题干材料反映了顾炎武
17、他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由此可知他特别强调经世致用之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题干中的材料是史通的序例,故可知刘知几强调的是治史要讲究科学方法。一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8 世纪后期,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方式是以白银换取丝茶。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题中时间可判断,这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历史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