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否定了血缘在政治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B)完全否定了世袭政治这一传统(C)开始实行考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D)彻底否定了宗法观念2 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 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 “大变局”的是(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以
2、法为教,以吏为师3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 481 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废除(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4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5 下列是从古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
3、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6 根据史书记载,山东人陈规发明了“火枪” 。火枪以巨竹制成,先将火药装满,与敌交锋时点燃,火药燃烧喷发,烧向敌人。陈规应该是( )。(A)唐朝时期的发明家(B)北宋时期的发明家(C)元朝时期的发明家(D)南宋时期的发明家7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 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B) (C) (D)8 鸦片战争
4、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 10 天,到达澳门用了 67 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时 56 天和 57 天。这说明( )。中国在战争中实际上丧失了应有地利英国官员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交通技术在近代战争中作用渐居首位工业文明在近代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A)(B) (C) (D)9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 ) 。(A)推动民主化进程(B)关注解决民生问题(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10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东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 也是“先生”
5、。其中“先生”的主要含义是( ) 。(A)输入工业商品(B)瓦解自然经济(C)输入西方文化(D)开放通商口岸11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12 1937 年 2 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一主张提出
6、的主要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中共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抬头(C)中共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D)中共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13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条约拒绝将山东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种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14 1949 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 人中有 3 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
7、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 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5 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一大片 ”16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写道:“如果说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
8、0 年后,( )标志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括号里面的内容应是( ) 。(A)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7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18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B)反
9、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19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20 1796 年 9 月,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华盛顿的用意是强调( )。(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21 蒙娜丽莎和西斯廷圣母
10、两幅名画具有共同特点是( )。都突出女性美 都突出人性美都与宗教无关 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A)(B) (C) (D)22 雅尔塔体制下的主导国家分别是( )。(A)美国与苏联(B)法国与德国(C)美国与俄国(D)英国与美国23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日本人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 和魂汉才 ”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 (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B)大河文明的海洋化(C)儒家文明的日本化(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24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国财政部长福勒说“各个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
11、绕美元转” ,反映的是( )。(A)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B)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C)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D)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25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下列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评价的方法是( ) 。(A)开展历史调查(B)撰写历史论文(C)进行历史制作(D)建立历史学习档案二、简答题26 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并简要评价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27 为什么说制定教学设计必须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情况?28 历史教师在创设有效的
12、历史教学情境时,应创设的教学情境有哪些?三、材料分析题2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 !”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日: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29 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30 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高三第一学
13、期诊断性考试中,出现了以下题目: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系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 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请对该题做出评价。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有关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两面性的体现” 的难点讲解,某位老师通过让同学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以下是该老师在上本课时的教学片段:材料一: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成为反清革命的坚决反对者,梁启超曾公开表示:“刀加吾颈,枪指吾胸,吾敢日期期以为不可,期期以为
14、不可也。”材料二:孙中山曾说:“ 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材料三:辛亥革命成功之前,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起义:1906 年蔡邵文、刘道一发动萍浏道一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 年 5 月 22 日发动潮州黄冈起义,1907 年 6月 2 日发动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 年,12 月 20 日发动镇南关起义,1911 年 4 月27 日发动黄花岗起义,无一不是以失败而终,但革命党人没有放弃直至辛亥革命成功。师:同学们通过以上三段材料自由讨论以下两个问题:通过材料分组讨论,简单归纳辛亥革命的过程。通过材料简要总结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原因。32 结合设问,对该老师选取
15、的材料有何评价?33 对该老师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片段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并谈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四、教学设计题34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版) 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课文摘录: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
16、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当时学派很多,主要有十个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合为“十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历史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