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7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7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图 1 所示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从该实验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作用(B)在同一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C)若在两小孔的相同高度新增两个同样的小孔将产生一样的液柱(D)液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都相等2 大科学工程“ 人造太阳” 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 12H+12H 23He+01n,已知 12H 的质量为 20136 u, 23He 的质量为30150 u, 01n 的质量为 10087 u,1 u=93 1 MeV
2、c 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 。(A)37 MeV(B) 33 MeV(C) 27 MeV(D)093 MeV3 某质点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a,在时间 t 内速度变为原来的 3 倍,则该质点在时间 t 内的位移为( )。(A) at2(B) at2(C) at2(D)2at 24 如图 2 所示,两个单匝线圈 a、b 的半径分别为 r 和 2r。圆形匀强磁场 B 的边缘恰好与 a 线圈重合,则穿过 a、b 两线圈的磁通量之比为 ( )。(A)1:1(B) 1:2(C) 1:4(D)4:15 如图 3 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 A、 B、C 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
3、别位于 O、M、P 点,由 O 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 P 点。现将 C 板向右平移到 P点,则由 O 点静止释放的电子( )。(A)运动到 P 点返回(B)运动到 P 和 P点之间返回(C)运动到 P点返回(D)穿过 P点6 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1 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如图 4(a)所示,若力 F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 4(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在前 2 s 内和后 4 s 内做的功之比为 1: 1(B)拉力在前 2 s 内和后 4 s 内做的功之比为 1:3(C)拉力在 4 s 末和 6 s 末做的功的功率之比为 2:3(D
4、)拉力在前 2 s 内和后 4 s 内做的功的功率之比为 1:17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 T1、T 2 温度下发生等温变化,其 pV 图像如图5,T 2 对应的图线上有 A、B 两点,表示气体的两个状态,则( )。(A)T 1 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 T2 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大(B) A 到 B 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C) A 到 B 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向外界放出热量(D)A 到 B 的过程中,气体分子从外界吸收热量8 图 6(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图,A、B 是介质中平衡位置位于 x=15 m 和 x=40 m 的两个质点,图 6(b)为质点 A 的振动图
5、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B)该波的传播速度是 5 ms(C)再经过 03 s ,质点 B 通过的路程为 6 m(D)t=0 3 s 时,质点 B 处于平衡位置且向 Y 轴负方向运动二、简答题9 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监控策略。10 物理教学演示技能的功能有哪些?三、案例分析题10 案例: 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题目:如图 7 所示,甲、乙是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容器,其中一个是正放,另一个倒放,里面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p 甲 和 p 乙 ,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分别为 F 甲 和F 乙 ,二者压力和压强的
6、关系是? 解:由于液体质量相等,故所受重力相等,所以对底部的正压力相等,即 F 甲 =F 乙 ,又因为容器底面积甲大于乙,根据 p= ,则 p 甲 p 乙 。 答:F 甲 =F 乙 ,p 甲 p 乙 。 问题:11 指出这道作业题检测、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12 指出该生解题中的错误之处,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解法。13 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该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13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 浮力 ”时的片段,教师已经讲完浮力产生的原因,开始讲授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师:大家知道了浮力产生原因,那么大家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生: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师:不对。浮
7、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没有关系,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还有什么呢?生:跟在水中的深度有关。师:不对怎么会跟深度有关呢?来,我告诉大家问题:14 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析。15 请设计一个新的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四、教学设计题15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如图 7 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声的利用”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任务:16 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17 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17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的要求是:“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如图 8
8、 所示为初中某教材“ 流体压强与流速 ”一节中“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的演示实验。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等内容。 任务:18 简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9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叙述式等)。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7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实验演示的是液体的压强。从下方小孔喷出的水柱射程更远,表明在同一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只要新
9、增的两小孔与原来的小孔高度一致,且孔径一致,则射出的液柱也会与原液柱一致。液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本实验无法得出 D 项的结论。故本题选 D。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 2 即可求出核反应释放的能量。氘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1H+12H 23He+01n,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 m=2m0(mHe+mn)=00035 U ,释放的核能为 E=mc2=00035 u(310 8ms) 2=33 MeV,故本题选 B。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设质点的初速度为 v0,t 时间后,末速度为 3v0,则有 3v0 一 v0=a
10、t,即 v0= at。质点的位移为 x= =2v0t=at2,故本题选 B。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磁通量的定义,当 B 垂直于 S 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BS,其中 S 为有磁感线穿过区域的面积,所以图中 a、b 两线圈的磁通量相等,故本题选 A。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设 A、B 板间的电动势为 U1,B、C 板间的电势差为 U2,板间距为d,电场强度为 E,由题意知,第一次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 P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qU1=qU2=qEd。将 C 板向右移动,B、C 板间的电场强度E= ,E 不变,所以电子运动到 P 点速度减小为零,然后返回。6 【正确答
11、案】 B【试题解析】 由加速度公式 a= 与图像可知,在 02 s 内,加速度 a1=4 ms 2,在 26 s 内,加速度 a2=2 ms 2。拉力在前 2 s 内的位移 s1= 4 ms 2(2 s)2=8 m,在 26 s 内的位移 s2=v0t2+ a2t22=4 m s22 s4 s+ 2 ms 2(4 s)2=48 m。则拉力在前 2 s 内做功为 W1=F1s1=4 N8 m=32 J,在后 4 s 内做功为W2=F2s2=2 N48 m=96 J,所以 W1:W 2=1:3,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4 s 末的速度 v4=a1t1+a2t3=4 ms 22 s+2 ms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物理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