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的是( )(A)无产阶级和与资产阶级的斗争(B)人类文明成果(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与时俱进(C)实事求是(D)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形而上学4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C)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5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6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7 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3、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8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具体性(B)客观实在性(C)抽象性(D)运动性9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0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11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12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基本特征包括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4、。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是( )(A)艺术和教育实践(B)生产劳动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13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5、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6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7 辩证法的否定即“ 扬弃 ”,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8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
6、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9 被恩格斯称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是(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B)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C)存在就是被感知(D)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20 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说明 ( )(A)意识的来源是人脑(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物质(C)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21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 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
7、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2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其中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B)矛盾双方相互转化(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23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
8、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24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25 韩非认为:“ 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 ”下列说法与其包含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易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D)孔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6 “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 泾溪一诗
9、:“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主要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什阳对立面转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意识具有反作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哲学意义
10、是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意识来源于人脑29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0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
11、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31 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32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33 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12、)(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34 “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 ”四个大字。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A)“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B) “灾难” 向“ 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C) “灾难”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13、向“ 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D)“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35 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36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37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
14、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A)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B)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C)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D)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38 恩格斯指出,在唯物辩证法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存和死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 这一论断反映了 ( )(A)发展的过程性(B)形而上学的发展观(C)世界是永恒不
15、变的既成事物的集合体(D)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39 30 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C)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本质与现象的统一40 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41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A)大气运动尽
16、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B)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D)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42 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A)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43 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 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 )(A)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B)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
17、激发和推动(C)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D)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44 孔子对不同问“ 孝” 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 ( )(A)“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B) “不孝” 的表现大体相同(C) “孝” 的要求要体现个性(D)“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45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同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 地球日 ”、“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 )(A)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从
18、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B)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地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C)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D)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46 1995 年起,由于受到世界性“消除碘缺乏运动”的影响,中国开始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每公斤食盐中的碘含量从 1995 年的 6 毫克增加到 40 毫克左右。结果,中国人尿液含碘量从起初的每升不足 5 微克,迅速增加到 1999 年的 306 微克,远远超出正常值。碘摄人过多,也可能导致疾病。由于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实行有区别的食盐加碘政策,停止在非碘缺乏地区和碘过量
19、地区供应碘盐,各地区要根据自然碘情况制定食盐加碘标准。即使在碘缺乏地区补充碘盐也应该根据碘缺乏程度补充不同浓度的碘盐。二是有关部门应强化各地区的防治碘缺乏病的监测系统,严格控制居民的尿碘中位数在 100 至 200 微克升之间,根据尿碘中位数的监测情况,调整该地区的碘盐浓度。三是召开有关食盐加碘法规 T 作的听证会,由地方病学界和内分泌界专家共同参加,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有关法规。上述事实说明了(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不能搞“一刀切”加碘政策(B)要把握“度”(C)要尊重科学的规律(D)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
20、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请回答: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说明鲁、梁等国不战而衰原因和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4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
21、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 2007 年开始,全国有 10 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 ,并决定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材料 2循环经济的建立依赖于 3R 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思想实质是针对整个经济运行系统,通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重组、升级和转型,实现社会、经济
22、、自然的协调运行,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1)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 限塑令”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循环经济原则的思想实质是怎样体现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的?4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点”的事实与“面“的真相有一个日本人,声称发现了水的奥秘,认为水能听能看,有喜怒哀乐,能感知人类感情: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水结晶美丽工整;听到“混蛋” 等不好词汇的水,就结成难看的、不规则的结晶。这不但有他的实验证明,亦有所拍水晶体照片为证。相关书籍曾在日本和中国风靡一时。然而,有“ 实验” 有照片,就是真相吗 ?其后,陆续有科学家戳穿其伪科学的本质。事实上,水结晶的形状,主要取
23、决于温度和湿度。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水就会形成各式各样的冰晶。湿度越小,冰晶的形状就越简单。而那位日本人,只选择能证明自己结论的冰晶。这样做实验,当然就“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结论” 。先有主观臆断,再找客观印证;先有臆想结论,再寻论据支持。至于全面客观的事实,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这种方法,搞科学是乱弹琴,观察社会也必然走偏。倘若固执于自己的臆断与偏见,再从现实社会中寻找相应的事实,客观世界岂不成了橡皮泥?自以为获知真相,实际上与真相相距甚远。那么,摈弃了这种主观先行模式,在客观现实基础上再作出主观判断,我们就一定能对真相有客观的认知吗?仍然未必。有个保安在某天值夜班时头一次喝醉了,恰
24、巧值班经理发现,便在值班日志上写下“这名保安在今天值夜班时喝醉了” 。保安请求删掉这句话,或添上一句“这在他的三年工作期间是第一次” 。经理拒绝说,“你说的是实话,我说的也是实话” 。第二天轮到保安写日志,便写下 “经理今天值夜班时没喝醉” 。经理说,你这是暗示我平时都喝醉了。保安说,“ 我说的也是实话”。显然,见到一个美丽的冰晶体,并不表明所有水结晶都是美丽的。一个“点” 上的实话,并不等于整个“ 面”上的实情。一个“点”上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整个 “面”上的真相。然而,公众的困境在于,面对偌大中国这个“面” ,自己往往只能从亲眼所见这个“点”去观察。什么时候可以点代面,什么时候不能以点代面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