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水资源评价.ppt
《第五章 水资源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水资源评价.ppt(1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城市水资源规划与评价,URBAN WATER PLANNING AND ASSESSMENT,水资源评价,Chapter 5,本章内容,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分类,地下水资源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区域水质分析评价,区域水资源总量计算,地表水资源计算,区域水资源评价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水资源评价导则 SL/T238-1999,5.1 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分类,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0年至2012年 普查对象:我国境内的所有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机构以及重点社会经济取用水户。 普查内容: 河流湖泊及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数量、分布、自然和水文特征等; 经济社会用水
2、情况:流域人口、耕地、灌溉面积以及城乡居民生活和各行业用水量、水费等; 河流湖泊治理和保护情况:治理达标状况、水源地和取水口监管、入河湖排污口及废污水排放量等; 水土保持情况: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及其动态变化等;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各类水利机构的性质、从业人员、资产、财务和信息化状况等。,通常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评定,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也是国家和地区水资源有关问题的决策依据。,评价的对象,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数量,水资源数量评价,1,水资源质量评价,2,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3,降水 蒸发 径流 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
3、 水资源总量,河流泥沙 天然水化学特征 水污染状况,水资源供用水情况调查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基础水资源评价,预测和评价研究区域现状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水资源供需的变化和发展、水资源供需的协调与矛盾。,一般情况下,研究四个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1)基准年(现状水平年):水资源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价,以某一年为标准。 (2)近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后的5-10年。近期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是与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和五年计划相适应,并为其提供依据,要求有一定的精度。 (3)中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后的15-20年,水资源评价的精度要差一些。 (4)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后的30
4、-50年,评价的精度将会更差一些。,评价区的范围 评价区范围大:水资源组成及相互转化、水资源供需关系都比较复杂; 评价区范围小:评价的深度和精度都要求比较高,利于区分水资源要素在地区间的差异、揭示各地区水资源供需的特点和矛盾,同时有利于资料的收集、分析及成果的校核。,水文气象特征和自然地理条件相近,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的地区差别。 同一分区内水资源的变化:具有最大相似性; 不同分区内水资源的变化:具有最大差异性; 尽量按流域水系划分,保持大江大河干支流的完整性。 结合流域规划、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供需平衡分析及总水资源量的估算要求,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保持供排水系统的连贯性。,计算分区,成果汇总
5、分区,流域水系分区,行政区域分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级区,一级区:十大流域片 二级区:80个 三级区:214个,计算单元,根据产汇流条件的差异来划分,还要充分考虑水文资料的情况,即既满足产汇流条件一致又兼顾水文资料符合精度要求。,再 细 化,全国水资源评价一级区(按流域划分),全国水资源分区情况表,全国水资源一级分区面积对照表,定义: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段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水量平衡方程:Q补- Q排=Q储,P=R+E+Ug+V,水量平衡原理,P-降水量,R-河川径流量,E-总蒸发量;Ug-地下潜流量,V-蓄水变量,通常,多年平均条件下区域蓄水变化
6、量可以忽略不计,即V=0,,P=R+E+Ug,河川径流量 R=Rs+Rg,而,地下水资源量 Q=Rg+Ug,水资源总量 W=R+Q-Rg,返回目录,5.2 地表水资源量计算,评价内容,地表水资源评价的内容,评价对象,降水量 蒸发量 河川径流量,数量 时空分布特点,一、降水量,1,绘制多年平均降雨量及降雨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3,研究降水量的年内变化,推求其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内分配过程,2,研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推求区域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降水量,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评 价 流 程,2. 资料的审查,3. 资料的插补延长,4. 降水量参数等值线图的绘制,5. 区域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降
7、水量计算,6. 区域年降水量的年内分配,7. 分析成果,1. 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分析计算,了解并收集研究区域内水文站、雨量站、气象站的降雨资料; 收集具有长系列的外围站降雨资料,了解研究区外围降雨量分布情况,以正确绘制边界地区的等值线图; 认真核对摘录的资料,对资料来源予以注明,如站址的迁移,两站的合并以及审查意见等; 选择适当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 收集以往有关的分析研究成果,作为统计分析、编制审查等值线图等的重要参考资料,主要包括,可靠性,特大、特小值,及建国前的资料重点审查,一致性,站点的一致性、整编方法等一致性,代表性,分析不同系列长度资料的EX、Cv的稳定性和丰枯周期的变化,
8、三性检查,系列是否足够长,能否反映总体,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检验是否来自同一总体,代表性分析:一般可选40年以上的长系列年限,向前计算不同时段(n=15,20,24,30,40等)的均值和Cv,并与长系列计算值比较,分析其稳定性,当n=24年时,均值较差不超过士5%的站占全部雨量站的75%,Cv值较差不超过士10%的站占全部雨量站的50%; 当n30时,均值和Cv值都有较大的改善,均值较差均在士5%以内,Cv值较差不超过士10%的站占全部雨量站的比例均为75%。, 直接移用 算术平均法 等雨量线法 相关分析法,分析代表站的选择,Step 1,Step 2,Step 3,Step
9、4,年降雨量统计参数的计算,降水量参数等值线图的绘制,等值线图的合理性分析, 一般选择资料质量好、实测年限较长、面上分布均匀和不同高程的测站作为代表站,分析代表站选定后,尽可能多的、搜集分析代表站的降雨量资料; 降水资料主要来源于水文年鉴、水文图集、水文资料、水文特征值统计以及有关部门编写的水文、气象分析研究报告等。,分析代表站的选择,Cv值反映系列各值相对于系列均值的离散程度,即可反映河川径流在多年的变化情况。在我国,南方流域的Cv值小于北方流域;大流域的Cv值小于小流域。Cs值反映系列各值在均值两边的对称程度。它大约是Cv值的2-3倍。,年降雨量统计参数的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年降水量变差
10、系数Cv,年降水量偏态系数Cs,统计参数,绘图前了解本地降水成因、地形特点及其对成雨条件的影响,还应搜集以往水文资料的分析成果,弄清降水分布趋势和量级变化,为绘制等值线图提供参考依据。 将分析计算的各站的降水量统计参数EX和Cv值,分别标注在带有地形等高线的工作底图的站址处 按“主要站为控制、一般站为依据、参考站作参考”的原则勾绘等值线图,降水量参数(均值、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的绘制,牤牛河流域1956-2007年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检查绘制的等值线图是否符合自然地理因素对降水量影响的一般规律。一般规律如:靠近水汽来源的地区年降水量大于远离水汽来源的地区;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迎风坡降水量大
11、于背风坡;高山背后的平原、谷地降水量一般较小;降水量大的地区Cv值相对较小。 检查绘制的等值线与邻近地区的等值线是否衔接。 检查等值线图与陆面蒸发量、年径流深等值线图之间是否符合水量平衡原则。, 等值线图的合理性分析,方法一:区域年降水量系列直接计算法(资料充足时),(1)根据实测年降水量资料,采用算术平均或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历年区域年降水量系列。 (2)对该系列进行频率计算,即可求取区域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及不同频率的区域年降水量。,某地区各站及全区的年降水量分析成果表,由EX、Cv、CS查P-III得不同频率p的模比系数KP,,方法二:降雨量等值线图法(适用于实测资料短缺的较小区域),
12、(1) 区域降水量等值线图的转绘与补充:小比例尺转大比例尺,(2)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3) 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计算,PFP是频率为p的区域年降水量。, 降水量百分率及其出现月份分区图:选择一些实测资料系列较长且分布均匀的测站,分析其多年平均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百分率 各代表站不同频率的降水量年内分配 (典型年的选择:年雨量相当原则,年内分配偏不利的情况),雨量站分布图 选用雨量站观测年限,站网密度表 选用站降水量统计表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多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 多年降水量偏差系数Cs与变差系数Cv比值分区图 多年平均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
13、量百分率图 主要测站典型年降水量月分配表,返回节目录,蒸发量是水量平衡要素之一,它是特定地区水量支出的主要项目。分析计算时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二、蒸发量,水面蒸发,蒸 发,陆面蒸发,返回节目录,水面蒸发是反映当地大气蒸发能力的一个指标。水面蒸发量的大小除受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影响外,还受蒸发器型式、尺寸、结构和制作材料及周围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绘制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两点要求,研究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水面蒸发折算系数是指天然大水面蒸发量与某种型号水面蒸发器同期蒸发量的比值。,我国水利部门用于水面蒸发观测的仪器型号,主要是E-601和80、2
14、0型蒸发器。各种蒸发器性能不同,测得的水面蒸发量也不相同。由于边界效应,同样气象条件下蒸发皿口径越小,其蒸发量越大,因此,将蒸发器测得的水面蒸发量换算为大气水体的水面蒸发时,应乘以小于1的折算系数。不同型号的蒸发折算系数相差很大,同型号的蒸发折算系数也随时间、空间而变化。时间上,年内有季节性变化,一般呈秋高春低型;空间上,我国的水面蒸发折算系数存在从东南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一般认为E-601型测得的年水面蒸发量接近大气水体的蒸发量,并将其他类型折算为E-601型的蒸发量。,分析代表站的选择,等值线图的绘制,水面蒸发量资料的统一,图的绘制及合理性分析,施测年限长,精度高,分布均匀,蒸发皿型
15、号E601或80cm,各代表站不同型号的年水面蒸发资料统一为同一型号,将各站E601多年平均年平均蒸发量注在工作底图的站址处,分析气候及下垫面因素对水面蒸发的影响,绘制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牤牛河流域1956-2007年水面蒸发量的均值等值线图,返回,陆面蒸发是指特定区域天然情况下的实际总蒸发量,又称流域蒸发。它等于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量的总和。,陆面蒸发量的估算,绘制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等值线图,两点要求,基于水热平衡原理的经验公式法,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的间接估算法:,闭合流域,陆面蒸发量的估算,方法一:,方法二:,由于流域下垫面情况复杂,影响陆面蒸发的因素很多,经验公式
16、的参数率定难度很大,因此,此法只能作为参考。,资料的选用,等值线图的绘制,分析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地区分布规律,等值线图的绘制,选择足够数量的代表性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减去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求得各流域形心处的单站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南方湿润地区,与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等值线有相近的分布北方干旱区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相近,以代表性流域水量平衡求得的点据为控制,以交叉点基于水热平衡原理经验公式得出的点据为参考,绘制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等值线图,返回,1,绘制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及变差系数的等值线图,3,研究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推求其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内分配过程,2,研究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17、,推求区域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径流,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三、河川径流量, 收集研究区内及其外围有关水文站历年月、年流量资料,以及以往的有关整编、分析计算结果; 收集自然地理资料,并收集流域的工程情况、规划资料等; 收集大中型水库的有关资料,如水位,水位-容积,面积关系曲线,进出库流量等; 调查工、农业用水,并了解灌区的基本情况; 水文站考证资料;包括测站变革、迁移、变更、撤销、断面控制条件等,主要包括,注意:对资料的审查和合理性检查应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各个环节,如资料抄录,插补延长、分析计算和等值线绘制等环节。,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三性检查,月径流量的插补延长 (1)有水位资料无径流,用相
18、近年份的水位流量关系推求流量 (2)汛期月径流量的插补水位流量关系法 相关分析法:上下游站或相邻流域月径流相关法,月降雨量月径流量相关法 (3)非汛期月径流量的插补用缺省月份的多年平均值代替 上下游月流量相关法,年径流量的插补延长 (1)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 (2)上、下游站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 (3)与邻近流域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 (4)汛期流量与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水资源评价,天然状态下的年径流量,why,将受人类活动调蓄和消耗的这部分径流量回加到实测值中,称为年径流的还原计算。,定义,依据,水量平衡,方法,调查与分析相结合,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收集相关资料,还原公式,包括工农
19、业(灌区耗水)用水(地表水部分)、水库蓄水变量,水库蒸发损失、水库渗漏、跨流域引水及河道分洪量等。,Wn还原后的天然水量,Wm 水文站实测水量;Wres 水库渗漏量; Wirr 灌溉耗水量;Wind 工业耗水量;Wfd 河道分洪水量; Wret 计算时段始末水库蓄水变量, Wree 库水面蒸发量和相应陆面蒸发量的差值; Wdiv 跨流域引水增加或减少的测站控制水量;,合理性检查,还原的原则,凡有观测资料的,采用观测资料计算还原水量 无观测资料,可调查分析进行估算 按资料系列逐月、逐年的还原 按河系自上而下,水文站控制断面分段进行,而后累积计算 引用河水与地下水应分开,还原时只计算河川径流部分,
20、工业、农业等用水的合理性检查 还原后的年径流量进行上下游,干支流和地区间的平衡分析 对比分析还原前后降雨径流关系,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及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的绘制,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年径流的空间分布,前面所讲的是单站径流量分析计算成果,代表了径流站以上汇水区域的河川径流量,而评价区域往往不是一个径流站的汇水区域,也就是说评价区域是非完整流域,一般包含一个或几个不完整水系的特定行政区。,基本思路: 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一个或几个位置适中、实测径流资料系列较长并有足够精度、产汇流条件有代表性的站作为代表站; 计算代表站逐年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和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 然后根据径流形成的相似性,把代表站的
21、计算成果按面积比或综合修正的办法推广到整个研究区域,从而推算出区域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a. 单一代表站,单一代表站控制流域与研究区域示意图,式中:W区为研究区域的年径流量,W代为代表站控制区域的年径流量,F区和F代分别为研究区域和代表站控制区域的面积。,b. 多个代表站,多个代表站控制流域与研究区域示意图,将研究区分为若干个子区(计算单元),每个子区有一代表站,分区计算然后汇总。,c.代表站代表性不理想,无论是一个代表站还是多个代表站,前面都只是考虑面积对年径流的影响。但是若当地理条件相差较大时,应该考虑一些对产水量有影响的指标,如降雨量来进行修正。则上面两个公式可以改写为:,以上
22、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W区是研究区域的年径流量,这就构成了区域的年径流系列,进行频率计算,就可以推求研究区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及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多个代表站的情况,一个代表站的情况,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基本思路:根据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和年径流深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量算和插值求出本区域多年平均的年径流深和变差系数,由此求得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径流量。,在Cv等值线图上,以研究区域形心的Cv值作为区域年径流的Cv值,查P-III得模比系数KP,得到频率为p的区域年径流深RFP, 区域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计算, 区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量)的计算面积加权, 多年平均径流深及Cv等值线图的转绘与加
23、密:小比例尺转大比例尺,具体步骤,适用范围:评价区域内水文测站稀少,且缺乏实测径流资料的情况,只要根据评价区及更大范围内水文站实测资料能绘出包括评价区在内的径流深等值线图。当评价区面积较小,又无水文站实测资料时,可以用评价区所在流域或地方(省)所整编的年径流深等值线图。,适用于研究区域内具有长期年降水资料,但缺乏实测年径流资料的情况。,具体步骤,选择与研究区域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接近的代表站流域,该代表流域需具有充分的实测降水资料和径流资料。 分析计算代表流域的逐年降水量P(mm)和逐年径流深R(mm)。 建立代表流域年降水径流关系图 根据研究区域逐年实测的降水量在降水径流关系图上查的逐年径流深
24、径流深乘以研究区域面积得到该区的逐年年径流量 通过频率分析计算,求出研究区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和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在研究区域上,选择具有实测降水径流资料的代表站,建立降雨径流模型(新安江、坦克、斯坦福等模型)。,此外,在缺测资料地区还可以用区域水量平衡法、水热平衡法、年径流统计参数图法等估算评价区的年径流系列或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表 征 方 法,各代表站年径流量变差系数Cv值、Cs/Cv比值统计表,绘制Cv值等值线图、绘制Cs/Cv比值分区图,不同频率年径流量统计表,(2)多年平均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百分率(图) 即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总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百分数。,表 征 方 法,(1)多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水资源 评价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