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控制化学2-3.ppt
《污染控制化学2-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控制化学2-3.ppt(8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现阶段,哪些化学污染物正成为防治与控制的对象? 这些污染物具有那些主要化学特征? 针对这些特征,可以使用哪些化学方法进行分离与控制?,思考题:,什么是混晶共沉淀?混晶共沉淀有哪些类型?什么是均匀分配定律,什么是对数分配定律,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 ?怎样理解均匀分配定律、对数分配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思考题:, 分配系数的测定要掌握混晶共沉淀的特征,最重要的是了解共沉淀过程中被沉淀物质在溶液和沉淀中的分配系数。均匀分配系数或对数分配系数均可以用实验测定。常以Ra(镭)与BaCrO4的共沉淀的例子来说明。把BaCrO4由均匀溶液中沉淀出来并把它过滤,测定各成分。把测定得到的数据和计算得到的分配系数列表
2、见表2-1。,表2-1 Ra与BaCrO4由均匀溶液中共沉淀,用(2-2)式和(2-5)式来计算D和:,请利用表 2-1 的原始数据分别对第一个实验点反映出的均匀分配系数和对数分配系数进行计算。,(1)当Ba沉淀(%)= 6.0,Ra共沉淀(%)= 29.7时根据(2-2)式得:0.297/0.06 = D (1-0.297) /(1-0.06)所以 D = 6.6根据(2-5)式得:lg1/(1-0.297) =lg1/(1-0.06)即 = lg1.4225/lg1.064所以 = 5.68 (注意对于上述两个百分数的理解),(2)当Ba沉淀(%)= 64.5,Ra共沉淀(%)= 99.5
3、时根据(2-2)式得:0.995/0.645 = D (1-0.995)/(1-0.645)所以 D = 109.5根据(2-5)式得:lg1/(1-0.995) =lg1/(1-0.645)即 = lg0.005/lg0.355所以 = 5.1,由此可见,N或M的百分含量是针对自身在晶体或溶液中含量而言的,这一点是我们计算均匀分配系数或对数分配系数的关键。问题:由上述计算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何种启示?, 分配定律在污染控制上的意义 分配系数1:微量组分富集于沉淀中微量污染组分被载带出体系 分配系数1,微量组分富集于母液中用于微量污染物与大量物质分离 分配系数离1越远,则分离越好 分配系数1:用沉
4、淀的方法丝毫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其中,对数分配定律: 1:微量组分在结晶中含量自里向外不断减小 1:微量组分在结晶中含量自里向外不断增大 1:得到的是均匀的混晶沉淀。,1:对应于污染物富集 1:对应于沉淀的纯化,碘酸钍,(碘酸钍),其对数分配系数:lg100/(100-0.27) =lg100/(100-99.5)= lg(100/99.73)/lg(100/0.5)= lg1.002707/lg200= 0.001174/2.301= 510-4, 吸附共沉淀,使用NaCl(沉淀剂)沉淀Ag+,Ag+沉淀完全后,溶液中Cl-过量。所以,沉淀表面首先吸附的是Cl-, 而抗衡离子(Na+)部分存在
5、吸附层中,即少量的NaCl被沉淀下来,这种沉淀被称为吸附共沉淀。,吸附离子,抗衡离子,吸附共沉淀, 抗衡离子的吸附共沉淀,一般遵循下列规律:(1)凡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微溶或溶解度很小的化合物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例如BaSO4沉淀后,溶液中SO42-过量时,BaSO4沉淀表面吸附的是SO42-,若溶液中存在Ca2+及Hg2+,则共沉淀优先吸附的抗衡离子将主要是Ca2+,因为CaSO4的溶解度较HgSO4小。如果Ba2+过量,BaSO4沉淀表面吸附的是Ba2+,若溶液中存在Cl-及NO3-,则共沉淀优先吸附的抗衡离子将主要是Cl-,因为BaCl2的溶解度比Ba(NO3)2小。,(2)离子的价数愈高,
6、浓度愈大,则愈容易被吸附。抗衡离子是不太牢固地被吸附在沉淀表面上的,故常可被溶液中的其它离子所置换,利用这一性质,可采取洗涤的方法,将沉淀表面上的抗衡离子部分除去。 请叙述吸附共沉淀的过程。, 包藏沉淀中往往有些水或溶剂混入其中(被沉淀包裹着),这些水并非纯水,而是母液,这种现象称为“包藏”。这种现象使沉淀被“沾污”,从而降低了沉淀分离的效率,这往往需要避免或减轻的, 后沉淀 定义 后沉淀是某一种物质沉淀完成后,另一种物质随后在其表面沉淀出来的现象。 原理 沉淀表面上吸附了过量沉淀剂的离子,使沉淀剂离子的浓度比溶液中高得多(局部过饱和),促成第二种物质发生沉淀。 例子 草酸钙沉淀与镁分离中往往
7、产生草酸镁的后沉淀。,表2-2 硫化锌的后沉淀 (0.05mol/LHgCl2、0.05mol/LZnSO4、0.00175mol/LH2SO4),问题:上述事例中首先沉淀的物质是什么?简述后沉淀发生的过程。,2.2 防止或减少沉淀的沾污沉淀分离时,常用下列措施防止或减少沉淀的污染。表2-3 沉淀条件对沉淀纯度的影响,(:纯度提高;:纯度降低;0 :纯度没有改变,或改变很小),2.2 防止或减少沉淀沾污 关键:1、要弄清为什么?2、碰到实际情况怎样处理?如: 为什么高浓度溶液的混合操作有利于减少沉淀的沾污?, 防止或减少沉淀沾污的主要方法 均匀沉淀法 定义:在待处理溶液中,缓慢产生沉淀剂使被处
8、理成份发生沉淀的过程。原理:防止沉淀剂局部过浓。主要技术:加热使特定物质水解而均匀产生沉淀剂。,表2-4 铝与其它元素分离效果(每次沉淀0.1g铝),CH3CSNH2:硫代乙酰胺, 小体积沉淀法定义:在预先已处理好的湿润状的试样中加入惰性电解质(盐)并搅拌均匀,再加入少量高浓度的沉淀剂,使待分离组分迅速形成沉淀,达到与其它物质分离的目的,由于加入的沉淀剂的体积小,故将此方法称为“小体积沉淀法”。Fe3+、Ti3+ 、Al3+ 混合液 加NaCl成干涸状 加浓NaOH作用 产物为Fe(OH)3、Ti(OH)3、AlO2-, 利用络合物的形成, 利用KCN掩蔽某些离子用H2S分离Cu2+与Cd2+
9、(Cu(CN)2)分离Cu2+与Zn2+分离Au2+与Zn2+ 、Cd2+ 利用EDTA或其它螯合剂掩蔽某些离子用NH3分离Fe3+与Ti3+用KI分离Ag+与Pb2+、Hg2+、Cu2+等,2.3 利用共沉淀现象分离和富集痕量物质 优点: 提高分离效率; 提高测定灵敏度; 节省时间; 方法简便、处理成本低。,使用恰当,可以达到定量分离或富集的效果。, 沉淀与共沉淀,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1、在一定条件下,两种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利用这种反应就可去除反应离子;2、两种离子可经沉淀反应后形成一种共沉淀剂,利用这种共沉淀剂可以使另外第三种离子(往往是微量物质,难以独立除去)被共同沉淀而被除去。, 以混
10、晶共沉淀方法的应用为例应用依据:分配系数的大小, 混晶共沉淀方法应用最经典的事例居里夫人对Ra的分级结晶,在操作中,力求方便和有效:总是把相同成分的溶液或结晶混合在一起,即尽量减少溶液或结晶的数目。, 共沉淀与沉淀载体 共沉淀可用于微量污染物的分离:载带作用:常用Fe(OH)3、Al(OH)3等沉淀作为载体来共沉淀分离微量元素,在这一过程中微量元素被载带出溶液而被除去,这种作用被称为载带作用,微量元素被载带的比例称为沉淀剂(载体)的载带效率。, 共沉淀分离关键是载体的选择,载体的载带效率要高,具体要求:1、载体对微量组分具有强烈的吸附力; 2 、载体应容易除去 ;3、载体不干扰微量组分的分析或
11、后续处理,载体最好是无色的。, 无机共沉淀剂的应用金属氢氧化物:Fe(OH)3 Mo 金属硫化物:ZnS As 金属及非金属单质载体:Hg Au 硫酸盐:PbSO4 Ba; BaSO4 Pb 磷酸盐:FePO4 Al 草酸盐:CaC2O4 Mg 铬酸盐:BaCrO4 Ra,2.3.4 有机共沉淀剂的应用 有机共沉淀剂的优点:(1)易用灼烧法除去载体如放射化学中常用来制备无载体的元素;(2)吸附无机离子的倾向较小,利于分离;(3)根据有机试剂作用的规律,可以改进共沉淀剂的性能,合成新的有机共沉淀剂;如: 8-羟基喹啉 喹啉-2-甲酸Ksp(CuL2): 2.010-30 1.610-17CuL2
12、载带Ag的情况 (4)可以放大微量物质的称样量。, 有机共沉淀的可能机理:生成固溶体;固溶体是以某一组元为固态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溶质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有机载体的吸附作用;沉淀的化合物形成结晶中心,有机共沉淀剂析出在它上面(包裹)。其中:为均匀沉淀; 、为非均匀沉淀。,有机共沉淀作用的分类 以正盐状态共沉淀 例如:疏水阴离子:Zn(SCN)42-疏水阳离子:甲基紫正盐:硫氰酸锌甲基紫化合物载体:硫氰酸甲基紫 这种共沉淀的选择性取决于疏水阴离子(例如Zn(SCN)42-)的稳定性,疏水阴离子愈稳定,愈易共沉淀。, 有机共沉淀作用的分类
13、 有机螯合物共沉淀例如Ni2+会与8-羟基喹啉生成螯合物,加入-萘酚的酒精溶液后,生成的固态-萘酚会把Ni2+的8-羟基喹啉化合物共沉淀下来。, 以胶体存在的元素共沉淀 一些元素以胶体状态存在(如W、Sn、Si等)这种情况下共沉淀剂选择:沉淀剂由两种组分组成:一种组分是以胶体化学机理来沉淀存在的胶体颗粒(有机凝聚剂),另一种则以化学反应来沉淀以离子状态存在的元素(沉淀剂)。例如:碱性染料和单宁曾成功地用来沉淀极稀(111010)溶液中的钨。由于兼备两种机理,所以这类共沉淀的选择性较差。,试述吸附共沉淀和后沉淀的异同点。试述混晶共沉淀在污染控制上的意义。有哪些防止或减少沉淀沾污的主要方法,它们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染 控制 化学 23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