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铜制品锈蚀 C太阳能热水 D铁矿石炼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天然气燃烧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铜制品锈蚀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太阳能热水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矿石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把铁的化合物还原成单质铁,属于化学变化,故
2、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B 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 C a至 b段对应溶液的 pH逐渐减小 D a至 d段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发生的反应先后是: 2NaOH+H2SO4=Na2SO4+2H2O ,CuSO4+2NaOH=Cu(OH)2+Na2SO4, A、 c点表示第二个反应恰好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
3、质只有 Na2SO4,溶质种类最少,正确, B、 b点表示的是第一个反应恰好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了生成的 Na2SO4,还有原混合溶液中的硫酸铜,错误, C、 a至 b段发生的反应是: 2NaOH+H2SO4=Na2SO4+2H2O,所以溶液的pH逐渐增大,错误, D、 c至 d表示反应结束,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此时硫酸钠的质量不再变化,错误,故选 A 考点:图象题的解答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1 时, 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为 20g B降低温度,甲的溶液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C在 t2 时,分别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4、,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D t2 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的情况,进而判断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采用蒸发结晶, 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3、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4、可直接读出某温下,物质的溶解度, A、 t1 时,甲的溶解度为 20g,表示在 100g水中,达到饱和溶液,所含甲的质量为 20g,而不是在 100g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为 20
5、g,错误, B、降低温度,甲的饱和溶液中一定有晶体析出,没说清楚是否是饱和溶液,错误,C、在 t2 时,甲 、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都相等,正确, D、 t2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只说明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同样没说清楚是否是饱和溶液,故选 C 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 A 氧化钙(碳酸钙) 水 过滤 B NaOH溶液( Na2CO3) 稀盐酸 加入试剂至不再产生气泡 C KNO3溶液( KOH) Cu(NO3)2溶液 加入适量的试剂,直接蒸发 D 二氧化锰(氯化
6、钾) H2O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 D 试题分析:采用化学方法物质的除杂有 2个原则: 1、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方法只能除去杂质, 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理手段也可以, A、除去氧化钙中碳酸钙,加入水,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改变了原物质的成分,错误, B、除去 NaOH溶液中 Na2CO3,滴加稀盐酸,两者都会与稀盐酸,错误, C、除去 KNO3溶液中 KOH,加入适量 Cu(NO3)2溶液,发生反应:Cu(NO3)2+ 2KOH= 2KNO3+ Cu(OH)2,能除去 KOH,但紧接着只需过滤即可,并不需要蒸发 ,因为要得到的是由 KNO3溶液,错误, D、除去
7、二氧化锰中氯化钾, MnO2不溶于水, KCl溶于水,所以可通过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MnO2,正确,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蚂蚁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C10H18O)。下面对该信息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信息素是由 C、 H、 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该信息素中 C、 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0: 18: 1 C C10H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6 D该信息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信息素 C10H18O是由 C、 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正确, B、该信息素中 C、 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0
8、12: 181: 116=60: 9: 8,错误, C、 C10H18O的相对分子质量=1012+181+116=154,错误, D、根据信息素中 C、 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可以判断该信息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故选 A 考点:有机物的概念,根据化学式计算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Fe3 、 Cl-、 NO3- B K 、 NO3-、 OH- C Na 、 H+、 HCO3- D NH4 、 OH-、 SO42- 答案: A 试题分析:所谓能大量共存,就是离子间相互结合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A、 Fe3 、 Cl-、 NO3-中 Fe3 显黄色,与
9、无色溶液相冲突,错误, B、 K 、 NO3-、OH-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正确, C、 Na 、 H+、 HCO3-中 H+和HCO3-相互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错误, D、 NH4 、 OH-、 SO42-中的 NH4 、 OH-相互结合形成氨水,不稳定,产生氨气和水,不能共存,错误,故选 A 考点:离子共存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根据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根据守恒观: 10mL质量分数 40%的硫酸,加 10mL水后质量
10、分数变为 20%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微粒观:水是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在描述时,一定要注意概念间的搭配,错误, 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CO + O2点燃 2CO2, C + CO2 高温 2CO,正确, C、根据结构观:氦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为 2,但由于它只有一个电子层,也是相对稳定结构,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虽然也为 2,但它有 3个电子层,故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D、根据守恒观: 10mL质量分数 40%的硫酸,加 10mL水后质量分数无法计算,因为不知道 40%的硫酸的密度是多少,错误,故选
11、 B 考点: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相互转化,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013年 1月,首个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正式出台。下图为周期表中汞元素的一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为 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00.6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80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80个电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金属元素一般带 “金 ”字旁,但汞是例外,它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从周期表中,可直接看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00.6,正确, C、从周期表中,可直接看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80,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子数 =电子
12、数 =核电荷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80个电子,正确,故选 A 考点:元素周期表内方格信息 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材架空的目的是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错误, C、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浇灭,以免触电,错误, 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材架空的目的是
13、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这样可以燃烧更旺,正确,故选 D 考点:燃烧和灭火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测定溶液 pH C稀释浓硫酸 D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量不能超过 1/3,错误, B、测定溶液 pH的方法: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 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缓慢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往浓硫酸里倒,错误, D、在进行过滤错做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同时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
14、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下图是实验室里标签破损的一瓶溶液,只能看清 “K”和 “O4”。某同学对瓶中溶液是什么作了如下猜想,你认为她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的是 A硫酸钾溶液 B锰酸钾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碳酸钾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判断, A、硫酸钾的化学式: K2SO4,对照标签,故有可能, B、 锰酸钾的化学式: K2MnO4,对照标签,故有可能, C、高锰酸钾的化学式: KMnO4,对照标签,故有可能, D、碳酸钾的化学式: K2CO3,对照标签,故不可能,错误,故选 D 考点:物质化学式的书写 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法识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进
15、行保鲜 C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将废旧金属回收 D解决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羊毛属于天然纤维的动物纤维,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所以可用燃烧法识别羊毛和合成纤维,正确, B、甲醛溶液会使蛋白质变质,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进行保鲜,错误,C、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将废旧金属回收,还有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等,正确, D、解决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正确,故选 B 考点:化学与生活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钛合金表链 B紫砂壶 C手机塑料外壳 D真
16、丝围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A、钛合金表链,属于金属材料, B、紫砂壶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手机塑料外壳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真丝围巾属于天然材料,故选 C 考点:化学材料 五氧化二钒( V2O5)在冶金、化工等行业有广泛应用,其中矾元素( V)的化合价是 A + 1 B + 3 C + 5 D + 7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而 O的化合价为 -2,所以不难算出矾元素( V)的化合价是 + 5,故选 C 考点: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下列是人体几 种体液的正常 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17、 A胰液 7.5 8.0 B胆汁 7.1 7.3 C血浆 7.35 7.45 D胃液 0.9 1.5 答案: D 试题分析: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1、 PH=7,溶液呈中性, 2、 PH 7,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 3、 PH 7,溶液呈碱性, PH越大碱性越强,故选 D 考点:溶液酸碱度 填空题 ( 7 分)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根据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请回答: (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黄金饰品 B铝蒸锅 C铜导线 ( 2)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 。 ( 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