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议.doc
《影响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议.doc(5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影响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议 中 文 摘 要 :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是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本文对包头市初中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包头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本论文探究的主要内容是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同时也梳理了初中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问题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还初步分析了内蒙古包头市内蒙古包头市城乡结合处的初中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从而突出强调了本研究的必要性。 本研究把包头市城乡结合处一所学校
2、中的 600 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了解了来自城市、县乡和乡村初中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初中生人际交往的自我感受,初中生人际交往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因素。同时根据研究的结果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进行个案访谈 ,了解到了城乡结合处初中生人 际交往的主要问题 ,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人际交往的影响。 具体的结论为:内蒙古包头市城乡结合处初中生在交际、待人接物、异性交往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显著性因素主要为性别、生源地以及学习成绩等。同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对初中生人际交往也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生,人际交往 ,健康教育 ABSTRACT: Interp
3、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the people use the semiotic system of language or non language symbol system,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proces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Normal communication and good inter personal adap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peoples mental health,the basic require
4、ments of high-quality talent is the era. This paper make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aotou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persona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trengthen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
5、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basic concep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main crux of the problem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ts also combs, also a prelim
6、inary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with the statu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t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Inner Mongolia Baotou City, which highlights the necessity of this research. In this study, the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Baotou City 600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a school in Baot
7、ou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informed from city, county town and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ituation,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elf percepti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f mutual attraction or repulsion factor. At the s
8、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part of the students as the interviewees, to understand the urban main crux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effect of family, school, society for thei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9、The conclusion is: Inner Mongoli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Baotou city at the junction there are different problems in communication, the way one gets along with people making friends, communication etc.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as gender, loc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t the same time, fa
10、mily environment, school environment has a great effect on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health education I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1.引言 . 1 1.1 问题的提出 . 1 1.2 研究的目的、思路 . 1 1.2.1 研究目的 . 1 1.2.2 研究思路 . 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 2.文献综述 2 2.1 人际交往的基本概
11、念 . 2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测量方法 . 3 2.3 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 . 4 2.3.1 人际关系理论 4 2.3.2 道德社会化理论 . 4 2.3.3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 5 2.3.4 青少年需求论 5 2.3.5 从众理论 . 5 2.4 初中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5 2.5 初中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症结 . 6 2.6 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主要因素的探讨和分析 .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4 3.研究方法 14 3.1 研究对象 . 14 3.2 研究工具 . 14 3.3 研究内容 . 14 3.4 研究程序 . 15 3.5 数据处理方法 16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16
12、 4.研究结果 16 4.1 问卷施测结果 16 4.1.1 包头市城镇乡初中生人际交往的总体情况 . 16 4.1.2 影响城镇乡初中生人际交往诸因素的问卷测试结果 . 16 4.1.3 初中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自我感受 . 19 4.1.4 初中生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因素 . 20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22 5.分析与讨论 . 22 II 5.1 对城乡结合处初中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 22 5.2 对城乡结合处初中生人际交往主要症结的分析和讨论 . 26 5.2.1 嫉妒心理强,他人不能超过自己的人际交往症结 . 27 5.2.2 交往中自私,自我功利心理强的人
13、际交往症结 27 5.2.3 交往中心眼小、过于敏感的人际交往症结 . 27 5.2.4 交往中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强的人 际交往症结 . 27 5.2.5 交往中脾气大、爱自我冲动的人际交往症结 . 28 5.2.6 交往中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的人际交往症结 . 28 5.2.7 交往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症结 . 28 5.3 学校环境对初中生人际关系影响的分析和讨论 . 29 5.4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人际关系影响的分析和讨论 . 30 5.5 建议 30 5.5.1 健康教育自主,活动形式自为,心理疏导自悟 31 5.5.2 利用“固定小组”做好榜样 35 5.5.3 利用课外活
14、动增加人际交往之情 . 36 5.5.4 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 37 第六章 总结 . 42 6.研究总结 42 6.1 研究结论 . 42 6.2 研究工作的缺欠 43 参考文献 . 1 附 录 . 3 初中生人际交往调查问卷 3 致 谢 . 6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2012 级学生论文 1 第一章 引言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社会劳动方式从个体型、家庭型转为集团和社会型。其中任何一种社会类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因为是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社会,人即是社会的基本组成,所以说社会是存在于各种群体当中 1。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青少年在其发展中遇到心智发展
15、和身体发展不同步的现象,导致一系列人际交往的心理偏差。事实证明,只有善于与人合作、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初中阶段正值是人的性格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段 2,3。本研究的主体正是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身高和体重飞速增长 ,而他们心理成熟进程较慢,心理的独立性,性格的成人化速度滞后,这就促使学生在这一时期出现非常想脱离 父母和老师的管教,形成自我的所谓独立,表现出自己长大的叛逆表现。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心理适应能力、自我调节及自控能力很不完善,所以他们在心理成长和人际交往上会遇到很
16、多困惑和问题,产生较多结症。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时进行心里疏导,科学正确地进行人际交往教育,避免学生形成孤僻、封闭、自卑、脾气暴躁、易怒等极端化的性格,及早遏制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高焦虑、低自尊和回避、攻击、甚至犯罪行为4,5。 综上,本文的研究主旨就在于帮助初中生建立处理人际关系及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2 研究的目的、思路 1.2.1 研究目的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2012 级学生论文 2 主要针对初中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选取内蒙古包头市地区为例,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展现初中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及影响因素,
17、有的放矢的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辅导学生。 1.2.2 研究思路 第一步、在包头新城中学随机选择 60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选择同伴交往特点问卷(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 第二步、对问卷施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包头市城乡结合处初中生人际交往现状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三步、加强对 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的指导。 第四步、查漏补缺,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文献综述 社交心理学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 人际交往,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重要能力。透析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素从以六个方面对研究工作进行阐述:一、人际交往的基
18、本概念;二、人际交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测量方法;三、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四、初中生人际交往的特征;五、初中生人际交往的主要问题;六、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主要因素的探讨和分析。 2.1 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 人际 交往,需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个体共同活动产生,通常是进行认识性与情绪评价性的信息交流,是社会个体确立交往对象和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过程 6。人际交往是认知不断加深的过程。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2012 级学生论文 3 初中生人际交往的范畴和客体较为狭窄。 人际交往具有的特征: (l)个体性特征:在人际交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彼此是否相互喜欢或者有好感,虽然彼此所呈现出的社会角色也会影响到
19、双方的人际交往,但这只是次要方面。社会角色关系不同于与人际关系。 (2)直接性特征:人际交往的产生依赖于面对面的交往过程和直接的接触,是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人际关系 一但建立,就能够被人们所感知和体验,或心情舒畅、或孤独抑郁,都可随交往方式的改变而变换。 (3)情感性特征: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这种情感交流分为两类:分别为彼此接近或相互吸引的情感和彼此疏远或互相排斥的情感 7。 人际交往的阶段: (l)觉察选择阶段: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 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2)表面接触阶段: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3)亲
20、密互惠阶段: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双方会敞开心扉进行交谈,不讲究方式,甚至可以无话不说。 (4)交往稳定阶段:交往的双方有更高的心理容忍性,允许彼此了解相互的秘密,同时彼此的交流沟通和自我展示更加深入和广泛。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测量方法 人际关系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规律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进行实践和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正确的应用该学科的技术技巧可以增加教育的质量。 人际交往研究的测量方法:社会测量法;关系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参照测量法等。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2012 级学生论文 4 当前广为应 用的是社会测量法,它不但可以表明“人”的选择,同
21、时可以选择信息的交流方式或组织形式 ,让被测人对数种进行等级排列。它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1934 年美国心理学家莫里诺提出的社会测量法,是测量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用来研究和测量成员之间在团体内(特别是小团体 )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即所谓社会结构)。用这种测量方法研究和测量,可以分析和了解到团体内的凝聚力,可以测量到团体内个体的人际知觉方式。这种方法要求团体的成员依据研究者所提供的内容,选择一位或多位同伴进行。它可了解到群体中谁最受欢迎,大的团 体中有无非正式小群体,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如何等。还可以通过群体成员交往心理的数量化,测出群体内的成员人际状况是否被当事人所
22、觉察(比如成员之间的好感或情绪方面的联系等)。 2.3 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 2.3.1 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即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理论。把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分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哈吐普。他认为儿童与父母、老师等的关系是垂直关系;与自己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关系是水平关系。垂直关系中的父母、老师具有监护性,控制性。 2.3.2 道德社会化理论 将道德规范逐 渐内化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理论。社会化是指获得自我人格、学会参与群体、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为社会化 8。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把人类基本社会化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初中生处于社会化的少年期,其道德
23、观及世界观正在形成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其道德规范也逐渐内化,可见对他们及时的进行道德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2012 级学生论文 5 社会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2.3.3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哈瑞斯汇总总结了大量研究资料后提出的。具体是:给儿童与同伴个性留下明显且长远影响的是共享环境,而不是家庭环 境。家庭环境不能给儿童心理产生长期的影响,家庭之内和家庭之外他们的行为是相互独立的,家庭中的行为并不能迁移到家庭外的环境之中,他们是在确立并参与社会群体中学会了为人处世,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这也说明社会文化的传递不是家庭,而是家庭外的群体。 2.3.4 青少
24、年需求论 “由于社会与家庭对性的禁忌,所以造成了青春期青少年的紧张的性威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认为 ,“青少年逃避现实或从家庭中退缩,直到与同伴建立关系之后,性威胁才得以消除,青少年与家庭间的冲突才会趋于缓解。”哈维格斯特的发展任务论指出:青少年要学会 与同年龄的男女生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密切的互动 ,这对于青少年习得社会交往技巧,更好的与他人交往,适宜的表现自己的行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都非常有利。通过青少年阶段的良好人际交往才能让青少年在未来的成人社会里得到良好的发展。 2.3.5 从众理论 人们接受新的集体的态度与信念而放弃自己的态度与信念的行为被称为从众行为。感染论、会聚论、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响 初中生 人际交往 因素 分析 教育 建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