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第二次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 银河系 D、 总星系 C、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注意区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层次关系。 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关系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
2、偏。故选 C箭头。 考点:本题考查风向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需明确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最终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回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风向的三个力作用。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地势高,离太阳近 太阳 高度角小得多 云层厚,而且夜长 地势高,空气稀薄 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相当;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使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
3、气逆辐射较弱,使地面损失热量多,故气温日较差大。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及主要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从地形、 大气状况等因素分析,注意白天和 晚上的热力作用的差异。 建设三峡工程,主要对水循环下列环节施加了重要影响的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三峡工程能调节河流径流量,故主要改变了地表径流环节。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和主要环节。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即可判断。 下面四幅图中,属于南半球的中低纬度的环流的是 A B C D 答案: B
4、试题分析:根据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大洋西岸为暖流,大洋东岸为寒流,中纬度的西风漂流为寒流,故 B图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根据南北半球洋流的流向判断寒暖流性质。画图分析更直观。 如图所示为 6月 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题。 【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5、】 6月 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赤道上昼夜平分。故判断甲地位于赤道,乙地位于南极圈及以南地壳;丙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故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应位于北半球,则只有丁地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 自转速度和地转偏向力等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全球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 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6、 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 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岩层变形或变位和特殊的地貌景观可判断, 图岩层弯曲,判断为褶皱,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 图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图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 图为岩层断 裂、错位形成的断层,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结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差异分析。 图为 “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
7、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小题 2】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况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A B C D 【小题 3】在同一水平面,图中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压越低;故 气压大于 ;水平方向上,水平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依次为 。 【小题 2】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近地面大气)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温越低,故 气温大于 ,结合图示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可判断, 处盛行上升气流,则气温较高,而 处盛行下沉气流,气温较低。 【小题
8、 3】根据等压面弯曲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 处为高压。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分布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等压面应用的典型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气压分布的基本规律; 掌握垂直方向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和垂直气流运动与近地面气温分布的关系; 掌握等压面弯曲的一般规律。 读中低纬度海水等温线图(虚线表示洋流),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 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C 均向北 流动 D 位于大陆东岸, 位于大陆西岸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等温线分布,左图中越往北气
9、温越低,故判断图示位于北半球;而右图中越往北气温越高,故判断图示表示南半球;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故判断 处为北半球的暖流流经, 处为南半球的寒流流经,故 B向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分布和洋流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南北半球气温分布的差异和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南北半球的高低纬度分布判断寒暖流性质。 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从北极上空看),正确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故 C、 D项错误;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大约在 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 B图正确;而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大约在 7月初
10、,此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图示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地球公转方向和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远日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地球经过近日点约在 1月初,经过远日点约在 7月初。 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 、 、 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变质作用、岩浆冷凝、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B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岩浆冷凝、变质作用 C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凝 【小题 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11、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各个地质作用生成的岩石类型判断, 作用生成沉积岩,故判断为外力作用; 作用生成岩浆,故判断为重熔再生作用; 作用生成变质岩,故判断为变质作用; 作用生成岩浆岩,故判断为冷凝作用。 【小题 2】花岗岩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而生成的,属于岩浆岩;大理岩是由于石灰岩经历变质作用而生成的,属于变质岩。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岩石的分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其中的地质作用过程,学生应抓住不同的地质作用生成的不同岩石类型分析。 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
12、寒流交汇处的渔场 是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秘鲁渔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海渔场是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和自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而形成的;北海道渔场是由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相交汇而形成的;纽芬兰渔场是受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形成的;秘鲁渔场是由于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渔场分布和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掌握世界四大渔场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地理位置和世界洋流分布判断。 读图,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 30oN 附近 B乙点位于 30oN 附近 C 地是冷性气流 D 地盛行西风 答案: A
13、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则判断图示 60附近为冷暖气流交汇而形成的极锋;分布于锋面下的 应为来自极点的冷空气(极地东风);分布于锋面上的 应为来自副热带高压带的暖空气(盛行西风),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锋面图示和极锋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掌握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锋面两侧气团的分布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形成极锋的风带和性质判断。 据某地 5月 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题: 【小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小题 2】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
14、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气的伏旱天气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出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有明显的降雨过程判断,该天气系统应表示冷锋。 【小题 2】冷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是受准静止锋影响而形成的;东北、华北地壳夏季的暴雨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的;东南沿海的台风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而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掌握常见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区别气压和气温的变化
15、特征。并能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天气系统。 图是东亚和南亚地区某时期季风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所反映的月份是 A 1月 B 3月 C 7月 D 12月 【小题 2】图中 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气压差异 B西风带形成的风向 C信风带形成的风向 D热带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风向 【小题 3】此时,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断裂成块状,是因为该气压带 A被陆地高压切断 B被海洋上的低压切断 C被海洋上的高压切断 D被陆地低压切断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判断图示反映的
16、季节为北半球夏季, 7月。 【小题 2】根据图示 位于东亚,直接根据图示读出其风向为东南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若为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则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小题 3】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上气温较海洋高,故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而使高压保留在海洋上。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直接根据图示的东亚和南亚的季风风向可判断冬夏季节,并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的差异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 北半球一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飞机逆风飞行 B飞机顺
17、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答案: A 试题分析: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北半球一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可画出图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向右偏,则风向为西风,即飞机逆风飞行。 考点: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和风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影响高空风的形成的因素和高空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可画图分析更直观清晰。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 A反射 B吸收 C折射 D散射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故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削弱作
18、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分析不同的削弱作用形式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地理原理和生活中的案例的应用分析。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 A平流层 B对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小题 2】有关对流层大气热量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部分来自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 C主要是人类活动散发的热量 D绝大部分是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
19、小题 1】由于对流层几乎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水汽、固体杂质,且由于对流运动旺盛,故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小题 2】由于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不强,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使大气增温,故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近地面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大气的热力作用的过程即可分析,注意区别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的效果的差异。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因为有月球绕转 C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日地距离
20、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都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及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太阳大气结构从外到里排列正确的是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 球层和日冕层,即由外向里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的分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 临海 白云 高级中学 第二次 阶段 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