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表为老龄化速度国际比较。读表,完成题。 国家 日本 法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中国 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年份 7% 1970 1865 1930 1930 1945 2000 14% 1994 1979 1972 1976 2014 2027 【小题 1】由表中数据可判断: A目前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是英国 B目前德国的老年人口数量最多 C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是中国 D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晚的是中国 【小题 2】目前,表中六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可能是: A教育、医疗资源稀缺 B劳动力供应不足 C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D经济
2、发展缺乏活力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表中数据可判断:中国 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7%或 14%的年份最晚(最迟),因此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晚的是中国。 【小题 2】由表中 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的数据可知:目前,表中六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可能是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各国的老龄化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从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本题也考查针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 南繁是秋冬季节全国各地到海南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植鉴定等活动;海南冬季大量瓜菜销往内地省市。读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水稻玉米发芽适宜
3、温度表和海南冬季瓜菜内地主要省市供应量图,完成题。 作物 温度 水稻 18-33 小麦 12-18 玉米 18-26 作物发芽适宜温度表 【小题 1】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的是: A三亚 B海口 C琼海 D东方 【小题 2】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成为海南冬季瓜菜主要供应省市的共同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B冬季气温低,瓜菜生长条件差 C生产技术落后,瓜菜生产量低 D土地成本高,瓜菜生产规模小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表中水稻适宜的温度为 18-33oC和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的是三亚,所以选 A。 【
4、小题 2】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城市化水平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广东冬季气温并不低,北京、广东的生产技术高,广东瓜菜生产规模并不小,所以选 A。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差异和农业的区位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从图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水稻生产的区位条件。( 2)明确海南与新疆相比,冬季冬季瓜菜生产具有的区位优势。 下表为我国大陆地区 1990年第四次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回答题。 年份 总人口 年龄结构() 每十万人具有大 学文化程度人数 城镇人口比重 () (万人) 0 14岁 15 64岁 65岁 1990 113368 27
5、.69 66.74 5.57 1422 26.23 2000 129583 22.89 70.15 6.96 3611 36.09 数据说明我国大陆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加快 B.壮年人口比重大,呈现老龄化趋势 C.人口压力大,人口素质仍然较低 D.劳动力不足,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力多,老龄化现象严重;文化教育程度低,人口压力大。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大陆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结合表格数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另外学生还需明确针对我国大陆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采取的措施有:老
6、龄化现象严重,应该建全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制度;文化教育程度低,应该建立全民教育制度,提高人口素质。 读下图判定: A T1-T4 说明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B T1-T4 反映了城市化过程 C T1-T4 的过程称为郊区城市化过程 D T1-T4 可以看出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答案: AB 试题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图示过程反映城市化。图示反映的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目增多;郊区面积增多;形成城市群;( 2)由于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化,故导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乡村人口比重下降; 此过程即为城市化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
7、基础性测试。掌握城市化的基本标志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不仅包括环境污染,还应从社会环境问题方面分析。对于城市化问题还需明确以下几点:( 1)城市化的基本标志包括:城市数目的增多,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 重的上升,城市规模的扩大等。( 2)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3)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面积扩大,属于城市化的基本表现。( 4)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 读下图回答,图中四个因素分别代表影响我国南疆盆地的棉花、美国的商品谷物、海南的甘蔗、江南
8、丘陵的茶叶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A 南疆 美国 B 海南 江南 C 南疆 美国 D 海南 江南 答案: CD 试题分析:影响我国南疆盆地的棉花的主导因素为水源,优势因素为光热资源,影响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技术,影响海南的甘蔗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江南丘陵的茶叶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土壤。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主导因素与制约因素、优势因素之间的差别。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是: A耕地面积广 B劳动集约化程度高 C机械化程度较高 D生产规模较小 答案: AC 试题分析: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
9、比,华北平原耕地面积广 ,机械化程度较高。这与两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平原广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长江中下游平原虽地形平坦但河网密布导致地块规模较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考点:本题考查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方面的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机械化水平高必须以耕地面积大为前提。华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机械化程度较高。 下表是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表,回答第题 农业土地利用 弃耕地 鱼塘 果园 杂粮地 园艺业用地 水稻田 1980年 5% 2% 3% 16% 20% 54% 1990年 20% 8% 4% 5% 28%
10、 35% 2000年 40% 20% 3% 0% 37% 0% 2010年 43% 30% 5% 0% 22% 0% 影响当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变化 C.城市化 D.科技 答案: BC 试题分析: 随着该地区城市规模的扩大,逐渐侵占农业用地,导致其耕地逐渐减少,城市用地增加。再者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也增加。城市生产、生活活动对园艺、花卉、水果等需求高, 种植业转化为收益高的园艺、花卉、鱼塘等。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 “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表 ”来考查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导因素。农业区
11、位选择的实质是生产者在综合考虑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最有利的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下列地区与所列特色农业相匹配的是: A海南岛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B云贵高原 烤烟、花卉、药材生产基地 C西南地区 梨、茶叶、甘蔗 D山东丘陵 苹果、柑橘、甜菜 答案: AB 试题分析: 海南岛地属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利用当地丰富的物种资源,可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崎岖,土层薄,土壤肥力差。物种丰富适合烤烟、花卉
12、、药材的生长。梨是温带水果不适合在西南地区生长。柑橘是亚热带水果不适合在山东丘陵生长,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 考点:我国特色农业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需全面掌握我国各地的特色农业分布。 自然 因素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农业布局,主要包括地价、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和生活习惯。这是农业区位分析的基本模式,不同类型的农业影响因素差异很大。 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是: 定位 审题 布局 答题。 1.定位:要确定研究地区的地理位置。 如本题黄土高原地区的定位(通过省区轮廓、河流、经纬度、等给出信息去定位) 区位因素:自然和社会
13、经济因素 优势:有利于农作物生产的区位优势而不是劣势 2.审题:文字信息:海南岛、云贵高原、西南地区、山东丘陵 ,特色农业。 3.布局:对答案:进行合理布局。 下图甲为 2000年 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乙为 2002年 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图乙 图甲 【小题 1】 2000年 -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 2000年 -2007年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加快 B 2000年 -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 1.2亿公顷以上 C 2002年 -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 2003年 -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小题 2】 2002
14、年 -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土地增加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2】 AC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2000年 2007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面积在 2003年后小于 1.24亿公顷,所以 A错误。从 2000年到 2007年耕地面积一直减少,但耕地面积总保持在 1.2亿公顷以上。所以 B正确。2002年 -2003年斜率最大,耕地面积减少最快;所以 C正确。 2003年 -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表述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BC 选项。 【小题 2】根据图 2
15、判断:图中面积增大的为园地和林地,还有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说明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增加和退耕还林。所以本题选择 AC 选项。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及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在佛山顺德陈村农业生产中, “彩色农业 ”(花卉业)一直独树一帜。 2012年春节期间,连新疆、西藏、黑龙江等省区都有陈 村的鲜花销售,花卉种植不仅增加了陈村花农的经济收入,还美化了人民的生活。回答题。 【小题 1】陈村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A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 B地势平坦
16、,黑土广布 C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 D靠近港澳,鲜花销售市场广大 【小题 2】与荷兰的花卉业相比,陈村花卉种植还有一定差距。要使陈村花卉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目前适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生物技术上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 B将鲜花种植技术向各大洲推广,在相关国家建立鲜花种植基地 C积极研究保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上的设备,研制新的 保鲜容器及营养液 D在世界各主要国家新闻媒介上进行广泛宣传,提高顺德陈村花卉的知名度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 AC 试题分析: 【小题 1】陈村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是位于南方地区,气候资源优越,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选择 A项。再者陈村靠近港
17、澳地区,鲜花销售市场广大,市场需求广阔。 【小题 2】荷兰花卉业世界闻名,品种繁多、生物技术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花卉业种植需在生物技术上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在保鲜方法,运输工具上的设备等需要改进。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陈村农业生产中,花卉业独树一帜。我国具有成本优势即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价格较低。陈村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是气候资源优越,市场需求广阔。 花卉业具有国际竟争优势的前提是解决好保鲜、开发新品种等关键问题这就必须进行技术开发创新。这种由果溯因的思维为法要注意运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
18、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题。 【小题 1】阶段 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势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小题 2】阶段 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小题 3】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 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蔬菜、花卉等农产品易腐烂、变质,不易长距离运输,一般分布在距离城市 (消费市场 )近的郊区。 【
19、小题 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小题 3】若甲为河北省,地处北方;而乙为广东,所在纬度较低,故冬季河北省由于气候寒冷,当地不利于蔬菜、花卉生产,而广东省纬度低,适宜蔬菜、花卉的种植,故运量最大。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解答本题还需明确:阶段 甲、乙两地城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保鲜技术也得以提高,实现了远距离输送,使生产条件更好、生产成本较低的鲜花和蔬菜产区乙地最终占领了整个甲地市场。 下图为 “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 图中 a、 b、 c、 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农业科技先进 人均
20、耕地面积大 机械化水平高 市场广阔 A a 、 b 、 c 、 d B a 、 b 、 c 、 d C a 、 b 、 c 、 d D a 、 b 、 c 、 d 【小题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分析,首先 “单产高 ”应该是 “农业科技先进 ”的结果;其次, “生产率高 ”应该是 “机械化水平高 ”的结果,而 “机械化水平高 ”必须以 “人均耕地面积大 ”为前提,通常 “人少地多 ”的地区,因劳动力不足,才实行
21、机械化生产;同时, “市场广阔 ”会导致 “商品率高 ”。 【小题 2】与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水热条件、市场条件、科技水平上具有优势,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而东北地区人少地多,故东北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和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特征。 点 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把握两点: 能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能结合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能掌握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况,注意比较分析。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 0.020.03 人 /m2,农业时期为 4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省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中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