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环境特征显著,并且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题。 【小题 1】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区域面积依次减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依次减小 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面貌发生的变化逐渐减小 土壤发育程度低,但生物种类由少到多 A B C D 【小题 2】新疆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水质好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高 C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2、 【小题 3】下列事物的排列顺序能反映出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水田为主的农业 -旱地为主的农业 -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 -灌溉农业 -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 -灌溉农业 -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 -高山牧业 -灌溉农业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因为青藏高寒区的地势高,气温低,生物种类少。故选项中不能含有 、 故选 A。 【小题 2】新疆瓜果特别甜是因为区域内的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 【小题 3】我国降水量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故南方以水田为主的农业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的农
3、业,西北以绿洲农业或灌溉农业为主 考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性 点评:本组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性的理解与掌握状况,试题涉及到知识面广,难度适中,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 【小题 1】图中表示的是山西 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脂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小题 2】属于缓解交通运输压力措施的是( ) 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辅以公路建设 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发展炼焦业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示之中不难看出山西
4、的原煤生产能力是逐年增加,说明了山西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了扩大煤炭开采量的做法。 【小题 2】发展炼焦业的产品依然是煤炭,还是得通过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运输到外地,不可能缓解交通运输压力。通过加强铁路、公路运输的建设,增强其交通运输能力,通过建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考点: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点评:本组题的材料完全源于教材,这有让考生回归教材、重视教材的用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死识教材,完全背教材的不好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背离高考的趋势,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读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 ”,回答该河流开发的核心
5、环节是( ) A 发电 B 防洪 C 养殖 D 梯级开发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与图示中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关系可知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就是其中的梯级开发 考点: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试题中关系图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试题的材料完全源于考生所熟悉的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使试题具有较强的识记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有较大的影响,广东气候炎热,四川的气候湿热,故广东人爱
6、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这主要与其气候有关 考点: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联系,能够正确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试题注重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较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试题难度也不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流域的综合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 【小题 1】决定河流开发方式和方向的是( ) A流域的人文背景 B流域的植被状况 C流域 的自然背景 D流域的人口密度 【小题 2】关于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水资源的开发 B中游地区要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C下游地区需综合治理环境
7、污染 D全流域要搞好生态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河流开发方式和方向主要取决于河流自身的自然背景,主要包括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水文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 【小题 2】长江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不是开发而是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森林植被的保护。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 点评:本组题关键是熟悉教材(必修 3)中的相关内容,明白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河流的自身的自然背景(主要包括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水文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其开发与利用的方式与方向。试题带有较强的识记性,属于
8、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因煤炭而兴起的河南焦作市,给人们留下过 “黑色印象 ”。今年来,当地政府实施了三个战略转移,城市性质由原来的煤炭工业城市向综合性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转变。据此回答: 【小题 1】焦作市转型前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严重 C环境污染 D旱涝频发 【小题 2】从根本上讲,焦作市问题的实质是( )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生存问题 D发展问题 【小题 3】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规能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 B清洁能源即为新能源 C在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 能够利用的能源都是常规能源 D新能源与常规能源都是相对而言的,新能源广泛应用,就转
9、化为常规能源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题目中可知河南焦作市是建立在煤炭资源上的城市,这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城市,在其转型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就是因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小题 2】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它在发展中产生,也只能在发展中解决 【小题 3】常规能源是指在 20世纪 50年代前就是规模使用的能源,而新能源是 20世纪 50年代以后才开始使用的或以前使用过,但在这以后以新的方式使用的能源。水能是常规能源,也是可再生的能源和清洁能源,在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利用的许多能源如核能等则是属于新能源的范畴,所以选项 A
10、 B C有说法都是错误的 。 考点:资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点评:本组题主要考查考对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相关知识的理解,试题涉及到工业化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环境问题的产生、实质及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理解与认识,试题源于教材,却高于教材,试题的时代性特征明显,试题的难度属于一般性的中档题目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但是雨林面积正在逐渐缩小。科学家预计未来 20年内 40的亚马孙雨林将被彻底毁坏; 20的雨林将严重退化。据此回答: 【小题 1】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 ) A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称 “地球 之肺 ” B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省 南充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