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 B C D 答案: B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
2、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答案: B 许多鸟类在春夏之际交配繁殖,启动这种繁殖行为的外界信息主要 是 A温度 B光照 C降水 D食物 答案: B 黄巢的著名诗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里所指的影响开花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答案: A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在植 物 鼠 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 “跳舞 ”动作 “告诉 ”同伴去采蜜 硝化
3、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氧化成硝酸,进而含氮离子被被植 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B C D 答案: B 右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 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b、 d、 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 a、 b、 c、 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a=b+c+e 答案: D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2 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4、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 1250 J/cm2 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 10% 20%之间 答案: D 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C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答案: B 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温室气体 B需要能量驱动 C不依赖于水 D具有全球性 答案: C 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A植、动物的呼吸作用 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森林火
5、灾 答案: B 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代表生产者, 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 、 所示成分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 级是 所在营养级 D碳元素的循环可以在任何一个结构完善的生态系统内独立进行 答案: C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 C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A生态缸中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
6、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 能量 答案: A “牧童经济 ”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K E 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 “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 “牧童经济 ”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答案: B 从网上搜集信息,得知截止到 2011年 11月 9号,我国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328只。以下
7、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工圈养能为 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人工圈养属于就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可以将胚胎工程技术应用于大熊猫人工繁殖的研究 答案: C 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下表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选项 措施 原理 A 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适时防治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B 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 能量多级利用 C 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 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种植能散发气味驱赶害虫的苦楝,阻止害虫进入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答案: B 某同学做了如下的三个
8、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 N、 P等矿质元素有关 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 N、 P等矿质元素 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惟一因素 A B C D 答案: A 如果海洋被有机物轻度污染,会连续发生的变化顺序是 水中的含氧量下降 分解有机物的细菌迅速繁殖 水中的含氧量增加 浮游藻类迅速繁殖 NH4+等无机盐离子增多 A B C D 答案: D 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
9、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TS)。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 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在遭到干扰时, x、 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 y值和 x值之间呈正相关 D TS 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答案: C 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 (即氧化塘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甲可以表示氧气,乙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
10、的分解作用 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分解作用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答案: C 试题分析:藻类属于生产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释放氧气,细菌属于分解者,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因此图中甲可以表示氧气,乙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互利共生的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浅层的水中氧气比较充足,适合需氧型微生物的生存、中层的水氧气比较稀少,适合兼性厌氧型微生物的生存、底层无氧适合厌氧型微
11、生物生存。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生物氧化塘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生物氧化塘处理污水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图、理解层次的考查。 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 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答案: B 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在水深 100m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只有分解者 B近海水域水深 10m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C在远洋水域,
12、从水深 30m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 D在水深 20m以上的水域中,近海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比远 洋水域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多,主要是因为近海水体中矿质元素多 答案: A 下表是三个生态系统的比较。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三个生态系统中,净光合量与总光合量的比值分别为 76.6、 84.9、79.0 B赛达伯格湖的光能利用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大量的太阳能被湖面反射 C生产者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外,其余能量将全部流向初级消费者 D荒地的光能利用率较玉米田低,其呼吸消耗也较低 答案: C 假如某食物网中有一种大型杂食性的海洋鱼类,它的食物
13、有 1/2来自海洋植物, 1/4来自草食性鱼类, 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包括四条食物链 B这条大型杂食性鱼与小型肉食性鱼不存在竞争关系 C经测定此食物网的四种生物体内 DDT浓度最高的是海洋植物 D从理论上计算,大型杂食性鱼每增加 1千克体重最多需要海洋植物 280千克 答案: D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 的营养级是有限的 C在缺乏补充的情况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
1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C 某人想同时养鼠和养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可以不额外投资而获得貂皮,这可能吗 A可能。因为这个系统会平衡 B可能。用鼠喂水貂所损失的能量可以用水貂喂鼠时收回来 C不可能。因为不能用食肉动物喂养食肉动物 D不可能。因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能量都丢失了 答案: D 某植物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 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A 下
15、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食物条件、生活空间发生变化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 C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t N0t中,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
16、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答案: D 将甲、乙两种植物混种,若设定甲植物播种数 乙植物播种数 =N,甲植物收获种子数 乙植物收获种子数 =M,收获的两种植物种子再全部播种,如此连续种植若干年,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 a b段的产生可能与两种植物种植环境相对稳定有关 B曲线上 c点对应的年份两种植物的竞争力基本相当 C 曲线上 c点后乙种植物的竞争力较甲种植物强 D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种植物可能在生存斗争中遭淘汰 答案: D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