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山东潍坊三县市高二上期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山东潍坊三县市高二上期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山东潍坊三县市高二上期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山东潍坊三县市高二上期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处应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银行。依据所学, 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所以应选 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银行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此文
2、反映 A孟子的 “仁政 ” B朱熹的 “道学 ” C王阳明的 “心学 ” D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题干材料的意思是说,君子学习的目的是要 “明道 ”、 “救世 ”,不能只做些诗文等这些没有什么好处的雕虫小计。体现的是顾炎武的 “经世致用 ”的思想。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顾炎武的思想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 “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 为数学而数学 的场合极少。 ”由此
3、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数学成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章算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这与材料的表述相一致。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科技成就的特点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糟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造纸术。分析
4、选项, 与材料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 ”不符,故排除 ;材料 “耗亦不多 ”说明还魂纸降低了生产成本,故 正确; 与材料 “全省从前煮浸之力 ”不符,故排除 ;材料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 ”、 “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 ”说明 正确。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古代科技 造纸术。 今年是农历的 “马年 ”,观察下图,其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点 B展现了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C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D体现了中国字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书法艺术。依据所学,该图是书法作品,而不是绘画作
5、品,故 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A、 C、 D表述均正确。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书法艺术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绘画。解答此题主义对材料的分析,由材料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可知,中国古代的绘画注重写意而非真实描摹物象,这与文人画的写意特征相符,故A符合题意; B、 C、 D三项与
6、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人画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 “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即使那些 “非外间所应知 ”的宫闱秘闻,诗人 “反复极言 ”,“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 “今之诗人 ”则绝不敢 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学成就。材料更反映的是唐代文化政策的开明,既使 “非外间所应知 的宫闱秘闻,诗人 反复极言 , 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而宋代的时候绝不敢如
7、此。结合唐代诗歌的繁荣,可知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唐代诗歌成就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 “盖自唐宋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 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式微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文化。从材料及所学可知,元代的时候废除科举制,知识分子仕途无望,大批知识分子转向戏曲创作,为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创作队伍。故材料反映
8、的是 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柏拉图曾说: “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世界的本是人的理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从材料 “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可知,事物是什么样子全在于你我的感受,体现的是人的认识是判断万物的尺度。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的民
9、主政治 人文精神的起源 之所以说 “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 ”,是因为这场运动 A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B倡导 “先定论 ”,挑战教皇的权威 C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平等 D用理性之光驱散了现实的黑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依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对教会的禁欲与腐败进行揭露与批判,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这就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分析选项, A符合题意; B是宗教改革的内容; C、 D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所以应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
10、兴 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 “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一个黄金时代就要临。 ”这句话体现了 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 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依据所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追求现世的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分析选项, A符合题意; B“追求贵重金属 ”与题意不符; C明显与题意也不符; D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
11、改革 文艺复兴 马丁 路德说: “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 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 ”这一主张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B否定了君权神授 C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从材料的内容可知,马丁 路德主张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A与题意无关; B说法错误; D错误,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C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明清之际
12、是一个 “天崩地裂 ”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 ”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 “天人感应 ” B “工、商皆民生之本 ” C “存天理,灭人欲 ” D “以法为本 ”、 “法不阿贵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B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C是宋明时期理学家的主张; D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主张。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认为: “王 (阳明 )学流背 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
13、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 “经世致用 ”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题干材料 “王 (阳明 )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说明儒学的发展遭遇到了危机。 B与史实不符; C表述错误,顾炎武的思想本质上仍是儒家思想; D不符合史实。故应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顾炎武的思想 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 “口袋里的欧洲 ”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下列各项
14、中与这种感觉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欧洲联盟的成立 B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C欧元的问世和流通 D经济全球化加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依据所学,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材料 “口袋里的欧洲 ”就是指欧元的问世和流通,是欧洲一体化深入的表现,说明欧元在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应选 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张雪倩曾表示: “APEC的 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 54%,还包括了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推动 WTO的谈
15、判。 ”这主要说明了 A APEC经济一体化已推动政治一体化进程 B APEC和 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C 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D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全球化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集团化。依据所学可知, APEC是区域经济集团, WTO是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材料 “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 WTO的谈判 ”说明了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APEC 2014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各大体育盛宴中总是不乏中国元素的参与。大到球场
16、建设 的器械,小到球迷手中的吉祥物、吹的口哨。这一现象表明 A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更多发展机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化的影响。依据所学,发达国家仍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世界多极化格局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故 A、 B、 C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应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世界杯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所以应选 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
17、 斯蒂格利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B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资的优化配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全球化的认识。材料 “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不利的一面。分析选项, A、 B、 D都是对全球化积极方面的认识在论述全球化好的一面,故应排除。 C项表述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影响 “人类
18、诸种族的混合 ”“物种从分离到混合 ”“资本的世界性流动 ”“东西文明的交汇 ”,对这些主题的概括,最准确的应该是 A资本主义化 B现代化 C全球化 D殖民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的观点。分析材料,材料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人种、物种、资本及不同文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融合,反映的是以全球化的观点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概括,故 C 项符合题意。 A、 B、 D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C。 考点: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观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 留向 、计白当黑 ,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
19、到哪一思想的影响 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依据所学,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就含有辩证法的思想,如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等,材料 计白当黑 ”、 “有无相生、虚实相象 ”体现了道家的这种辩证法思想。故 A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道家思想 李克强总理以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 “民为本 ”语出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 “除井田,民得买卖 ”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20、轻 ” 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子的思想。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题干材料的含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民为本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这与孟子的 “民贵君轻 ”思想相一致。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孟子的思想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 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 “父前行,子踵后。路
21、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影响。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新儒学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 奉天承运 、 继天立极 ) ”。下列为 “戴神圣光环 ”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西汉的时候,儒生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而形成新儒学,为汉武帝所接受。其主要内容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春秋大一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山东潍坊 三县市高二 上期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