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东韶关市高三7月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广东韶关市高三7月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广东韶关市高三7月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广东韶关市高三 7月摸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 “唐代制度,在下有 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 ,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 “这两种制度 ”分别是 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理解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分别盛行与汉代和六朝时期,故 A、 B项错误;三公九卿制盛行于秦汉时期,故 C项错误;材料中 “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 ”指的是科举制, “
2、在上有 ,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指的是唐代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 拜登为美国外交 “新规 ” 定调。 “新规 ”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 “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 ”的外交政策。拜登说: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 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3、 ”可知美国没有放弃霸权政策和领导世界的愿望, A、 C表述有误;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 ”说明美国承认其他力量不可忽视, B的表述符合题意;材料讨论的是国际政治而非经济, D与题意无关,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阅读下边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士兵在革命胜利后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家里的粮食不能拿到市场上买卖 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漫画,准确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据漫画中 “罗
4、曼诺夫王朝完蛋啦 ”可知所指时间为二月革命后,此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未退出战争, 不合漫画;取消粮食交易是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与题意无关;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正确;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正确,故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史学家在查阅 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A伦敦 B北京 C莫斯科 D东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已学知识的准确推理能力,解题时注意 “19世纪 ”等关键信息,联系 19世纪中期的阶段特征,可知材料所指为工业革命
5、导致环境污染,选项中此时完成工业革命的城市只有伦敦, A符合题意;北京、莫斯科、东京此时均未完成工业革 命, B、 C、 D与题意不合。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有学者评论: “英国 光荣革命 (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 的办法。 ”作者所说的能长期控制 “控制者 ”的办法是 A分权制衡 B议会权力至上 C国王 “统而不治 ” D两党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6、光荣革命确立议会权利至上原则,使得原来的 “控制者 ” 国王处于议会控制之下, B表述与题意相吻合;分权制衡不足以控制君主, A错误;在光荣革命中并未实现国王统而不治, C错误;两党制在政治中发挥较大作用是在光荣革命之后, D错误。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 某西方学者指出 “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 ”这一言论最有可能来自: A启蒙运动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 D 文艺复兴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中 “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 ”突出了道德,而古希腊时期苏格拉
7、底强调美德即知识, C符合题意;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在某种程度上都忽略了道德, A、 B、D均不合题意,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 思想主张 改变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 ”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实施 “一五 ”计划 C “大跃进 ”鼓干劲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 ”所描述现象为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改革结束时及一五计划期间,人民公社尚未建立, A、 B均不合题意;人民公社和大跃进
8、是同时期产物,且大跃进不久结束,并未改变后来公社体制下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的状况, C 与题意无关;人民公社存在于 19581980 年间,改变这一生产状态的是农村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蒋总 统集记载 “国民党党员成分中, 70%以上是工农, 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 ”这一状况可能出现的年份是 A 1921年 B 1925年 C 1931年 D 1939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国民党党员成分中, 70%以上是工农 ”可知这一现象是
9、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代表工农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所致,故时间上应该存在于 19241927年间, B 符合题意; 1921 年国共合作还未开始, A 有误; 1931 年国共处于对峙,C不合题意; 1939年国共第二次合作采用党外合作,不会导致国民党党内成员成分变化, D与题意无关,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 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 “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 ”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A
10、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 集体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土地国有后 ” 可知,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由此可得出 B与题干相反, C符合题意;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并没有在土地经营的各环节予以干预,故 A项错误;据材料 “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 ”知土地仍有农民自己经营,而非集体化,故 D项错误。故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有学者认为: “18401919 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
11、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 “经 济变迁 ”的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洋务企业的兴衰 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关键信息的准确把握,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18401919 年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兴衰都属于 18401919 年间, A、 B、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而官僚资本主义兴起于 1927年之后,不属于该时段, D项符合题目要求。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
12、的解题、洋务运动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 ”或 “存心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或 “格心 ”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A注重研究自然科学 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无论是存心或者存理,其灭欲的目的都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理,是从整个社会层面而言的,也即维护社会秩序。格物或格心是手段,其落 脚点还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理,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都以整个社会为个人努力的目标, B符合题意,而 ACD的表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广东 韶关市 摸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