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构思奇妙的对联能让人看后拍案叫绝。曾有这么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抗战胜利 B重庆谈判 C解放南京 D中日建交 答案: A 试题分析:上联:中国捷克日本意思是中国经过八年抗战,很快速战胜日本侵略者 ”捷 ”在这里应该是 ”快 ”的意思 ”克 ”是 ”战胜 ”的意思下联:南京重庆成都南京本来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沦陷前夕蒋介石政府被迫迁都下联的意思是:抗战胜利了,再次庆祝南京成为都城 ”重 ”在这是 ”又 ”的意思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
2、革命 抗日战争。 从人类文明纵向演进的过程来看:由采集狩猎时代到农业社会的渐进,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嬗变,由工业社会到信息时代的飞跃,其总体趋势特征有 文明从低级向高级,从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展 文明中心或主流文明呈空间转移的变化特征 文明发展在时间上呈周期缩短的加速性特征 在主流文明的时代模式下文明呈多样性特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正确,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推动文明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等促进整体世界日益形成; 正确,古代史上中国等为文明中心,近代史上西方国家为文明中心; 正确,例如从三次科技革命来看,文明发展在时间上呈周期缩短的加速性特征; 正确,当今世界在全球
3、化的趋势下,文明在走向统一性的同时仍然呈现多样性特征。 考点: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据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记载,(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 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 16个牧羊场。 1516 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 1 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是因为当时英国 A推行圈地运动 B开辟新航路 C积极对外扩张 D进行工业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开辟新航路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与此没有直接关系; D不对,工业革命开展于 18世纪中期; 15世纪末叶、 16世纪初叶
4、,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因此推动英国开展圈地运动,贵族地主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圈地运动。 据台湾学者张玉法中国现代史统计。 1862191 0年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开办了许多工业企业,主要的类型有:兵工厂、纺织厂、铸钱厂、造船厂等。以上各类企业对应的数量最有可
5、能是 A 2、 5、 7、 42 B 5、 7、 42、 2 C 7、 42、 5、 2 D 42、 7、 5、 2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这与清朝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创办一批民用工业辅助军事工业,因此兵工厂应该是最多的, ABC都可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有学者认为: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 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这一观点, 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长
6、安 答案: C 试题分析:按这一观点, 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与中国有关,此时为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 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 “萌芽 ”状态,是指它 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对,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主要表现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雇佣关系,说明已经出现了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都表述正
7、确 。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时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其主要原因是 A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加强 B 适应对外经贸交流的需要 C为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D体现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朝瓷器上有大量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说明中国之外的地区对中国瓷器有不同的需求,这推动了中国制瓷业相应的变化。 A不对,这涉及的是对外关系而非民族关系; C无从体现; D是在隋唐时期,明清时期实行 “海禁 ”“闭关锁国 ”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 某同学在写一论文,其中涉及 “
8、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 ”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论据的是 A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 B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现象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 D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农村民间集市 “草市 ”; BC是在明清时期出现; D符合题意,宋朝时期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放宽,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出现 “夜市 ”。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 均富贵 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 打土豪,分田地 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
9、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 ”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 “均富贵 ”措施是 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B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北魏实行均田制 D孙中山提出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 答案: C 试题分析:理解题干含义:一是土地兼并,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人民反抗与政府调整。题干所要求的正是政府的调整,并且是开创性的,北魏的均田制首开先河。北魏 初年,鉴于中国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在一定程度
10、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均田制。 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 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古代中国农业由牛 耕代替耒耜大约开始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农具。战国中期,牛耕开始出现。至此中国古代采用铁农具和牛耕的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方式形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的变化。 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省 梅县 东山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