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北保定市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河北保定市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北保定市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北保定市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国维指出: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 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分析可知, A项因果关系说法错误, D项 “局限于本宗亲族 ”说法是错误的;由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分析可知, B项说法正确, C项 “盛赞 ”说法错误。 考点:
2、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953 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8 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 3 8%和 18 7%。苏联 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 “一五 ”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 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 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531957 年是新中国 “一五 ”计划期间,故题干核心观点是中苏计划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重要作用, B项正确; AC项并不是两国经济建设的共性,排除; D项说法正确,但并非题干所述的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 考
3、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 ”计划;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积极影响 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下列促进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 “文化建设高潮 ”出现的是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贯彻 B “大跃进运动 ”的发展 C “上山下乡 ”运动的开展 D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提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 “双百 ”方针是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促进了文化建设高潮
4、的到来, A项正确; BC项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挫折,排除; “二为 ”方针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排除 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 “双百 ”方针 有爱国人士指出 “今日的国民党应该挺身出来,找寻那些呼唤的声音,去宣传去组织,树起旗帜来让民众 反抗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民众,是工人、是学生、是农民、是商人,都集合在国民党旗帜之下,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 ”下面能够体现该讲话精神的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B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西安事变爆发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和发展脉络的掌握,关键信息
5、:反抗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民众、 “都集合在国民党旗帜之下,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 ”。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是国民革命时期,联合战线是指革命统一战线, B项正确; A项时间上相符,但与讲话精神不符; CD项是 30年代,时间上不符,也与讲话精神不符。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 革命统一战线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由材料内容可知 A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B帝国实行联邦制,立法权属于皇帝 C宪法强调保护各邦的合法权利 D宪法带有浓厚
6、的封建专制色彩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可由题干第十一条内容分析可知, A项正确; B项 “立法权属于皇帝 ”无法从材料得知;题干材料强调了帝国法律的地位和普鲁士国王的地位,CD项无从体现。 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7、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是否有足够人员在场,以及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的,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D项正确; AC项具有较强迷惑性,然从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分析, AC是从表面错误的理解;材料没有强调物品交易的身份问题,故 B项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罗马法 普罗塔戈拉提出: “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 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 B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C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普罗塔
8、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普罗塔戈拉强调人的力量,肯定了人的价值, C项正确; 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普认为 “神是不可知的 ”, B项说法错误;题干未涉及 “美德 ”, D项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普罗塔戈拉 清史编年载:甲午年 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 A日本想尽快结束战争 B英国力图压制日本 C英国建议牺牲朝鲜 D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说法错误,由题干中的 “惟先劝两国停战
9、”可知中国想尽快结束战争;从李欧两个人的对话,特别是 “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 ”, B项 “力图压制 ”说法错误; C项 “建议 ”说法错误;由 “与其赔兵费, 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 ”可知李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D项正确。 考点: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元朝初立御史台。忽必烈诏谕说: “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 ”嗣后,数月间 “追理侵欺粮粟近二十万石,钱物称是。 ”忽必烈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廉希宪曾曰: “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者。 ”从材料中不能够得
10、出 A御史台官员权限过大招致不满 B御史台官员可以谏言皇帝 C忽必烈借鉴了唐宋的政治文明 D元朝御史台可以纠察百官、追理财赋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主要涉及御史台的职责,并未涉及因权限过大而不满, A项排除; B项由 “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 ”可得出; C项由 “立台察,古制也 ”可得出; D项由 “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 ”等信息可得出。 考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制度 东汉崔 政论中说: “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人厚,故农夫辍来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缓慢 B农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丧失 C作者反对重农抑
11、商政策 D当时社会出现追商逐利的民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弃农从商的现象,其因 “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人厚 ”,故 D项正确;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应是工商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 A项说法错误; B项 “正在丧失 ”说法错误;题干无法反映作者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排除 C项。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申报发刊词中说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
12、不至受其欺。 ”由此能够判断申报 A起初由外国人在上海创办 B内容丰富,真实可信,通俗易懂 C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D服务的对象是大商人、政界人士 答案: B 试题分析:发刊词阐述了该报登载内容、报刊的宗旨等。题干材料未涉及何人何地等信息, A项排除;从 内容上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从宗旨来看,是 “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 ” 等, B项正确;题干无法判定报纸是什么类型, C项排除; D项所述服务对象仅是部分, D项排除。 考点: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事业的发展 水浒传自诞生以来,颇受民众欢迎。很多画家都曾为其画过插图,对东亚各国的小说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图
13、是明代刻本水浒传插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现了原作者具有较强的绘画功底 B反映了明朝文人画的流行 C插图书迎合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喜好 D弥补了原著作内容枯燥,语言艰涩的缺陷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小说产生的背景与插图特点。关键信息:水浒传自诞生以来 ,颇受民众欢迎。由 “ 图是明代刻本水浒传插图 ”分析可知, A项 “原作者 ”说法错误;依据小说的特点与文人画的特点,显然 B项说法错误;从小说产生的背景和插图特点来分析,都是指向世俗化, C项正确; “内容枯燥,语言艰涩的缺陷 ”说法错误, 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
14、和平 材料一 1893年,法俄两国签订俄法协约。协约规定:如 果法国遭到意大利的进攻,或俄国遇到德国和奥匈攻击,对方应以全力支援。 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 1907年 8月 31日,英俄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材料二 第 1条 缔约各方应个别地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堆持现状,按照 1919年 6月 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 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第 2条 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 洛迦诺公
15、约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三国协约成立的背景。( 7分) ( 2)分析三国协约成立、洛迦诺公约签署分别对欧洲局势产生哪些影响。( 8分) 答案:( 1)背景:三国同盟的成立,使法俄两国受到威胁,两国缔结了军事协定;伴随英德矛盾加剧,英国放弃 “光荣孤立 ”政策,调整与法俄两国的关系。( 7 分) ( 2)三国协约的成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最终形成,列强争夺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加速了一战的到来。 洛迦诺公约的签署:对改善法德两国的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公约使法国受到削弱,德国 取得了与法国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大国地位,摆脱凡尔赛和约奠定了基础。( 8 分) 试题分析:(
16、 1)考查一战爆发的背景,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英俄法签订协约的历史现象,主要是从帝国主义的矛盾归纳背景。关键信息: “1893年,法俄两国签订俄法协约 ”、 1904年英法两国签订协约、英俄签订协约。 ( 2)本问应各自阐述三国协约成产和公约签署对欧洲局势的影响。三国协约的成立,意味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形成,推动战争的爆发;洛迦诺公约内容主要是涉及了德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调整,特别是强调 “不得诉诸战争 ”,影响应从德国和 周边国家及整个欧洲几个方面分析归纳。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7、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 “共同意志 ”,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 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法国人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北 保定市 高三一模文综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