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这段话蕴含了 A朴素辩证思想 B无为而治思想 C道法自然思想 D天人合一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自然为之也 ”体现了自然界万事万物有其自身规律, “何劳人为乎 ”意为没必要人为去干预,即老子所说的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思想是道法自然思想的进一步延伸,是道法自然思想在政治上的主张, B不合题意;而 A与题意无关, D是董仲舒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2、道家思想。 “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 ”下列做法与这一经济理论不吻合的是 A罗斯福推行 “以工代赈 B胡佛的 “自由放任 ”政策 C美国应对经济 “滞涨 ”的措施 D “福利国家 ”的建立 答案: B 与 “人是生而自由的 ”所体现的思想不同的一项是 A人是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B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 C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 D “将自己投掷于神的面前而彻底皈依于神 ” 答案: D 图示中的 、
3、、 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B西方国家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工业革命逐步深入 答案: C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材料所阐述的我国外交的基本思想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 答案: D 下列最能体现国共两党团结御敌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国共两党团结御敌 ”,其指的是国共合作,而 A、C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排除; D抗日
4、战争已取得胜利后的重庆谈判,与 “御敌 ”无关; B图片中的十八集团军是 1937年 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为总司令,体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故 B为正确答案:。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形成区域性管理中 “山河形便 ”的惯例。自元代始,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确定行省区划。元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犬牙交错,便于中央集权 B打破传统,创新政治制度 C管辖边疆,提高行政效率 D州县合并,减少财政开支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汉以来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自然地
5、理为标准,且易于造成地方分权割据的局面,而元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 “犬牙交错 ”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故选 A。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 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 “铁制农具十小农 经济十君主官僚体制十儒道法意识形态 ”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推动这次文明转型的因素主要是 A新工具新技术的发展 B诸侯争
6、霸战争的影响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了历经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改变决定文明的转型。铁犁牛耕等新生产工具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符合题意; B、 C不是转型的主要原因, D发生在秦以后,时间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题 (14分 )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 4分)并分析发生每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二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示意
7、图 (%) 材料三 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 材料四 我国经济发展中 “单位 GDP能耗 ”年度变化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特点 .( 4分) (3)我国全面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试说明理由 .( 4分) 答案:( 1)变化: 1952 1956 年: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 开始形成;( 2分) 19782006 年: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原因: 1952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1分) 19782006
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1分) ( 2)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世界地位日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每点 1分,共 4分) ( 3)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高;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偏低;低端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单位 GDP耗能偏高;经济管理体制有待优化;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劳动力资源优势弱化;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科技发展水平不高。( 4分。每点 1分,答出其中 4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变化及原因的理解。解题抓住两个关键点:一
9、是两个时间段: 19521956 年、 19782006 年,二是所有制变化,结合所学史实分析具体原因,第一次主要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第二次主要是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 制改革的结果。第( 2)问,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对图片反映的解读,图二主要反映了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图三主要供经济总量增加、国际贸易往来频繁,图四体现单位 GDP耗能降低,说明经济管理水平和技术不断提高;第( 3)问,具体考查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前两问,由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出发归纳,比如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单位 GDP耗能相对较高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0、 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22分)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具体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 (1)从 17 世纪至 19 世纪,欧洲历史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试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史实加以说明。( 12分) (2)完成中国近代化历程简表( 4分)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化揭开新篇章。试从政治、经济方面概述其表现。( 6分) 答案:( 1)政治上:欧洲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东省 聊城市 高三一模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