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持该观点的诸子百家学派应该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古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和各派的学说。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主要包括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
2、等学派,还可以从材料切入,考查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如道家提出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法家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等。 教皇子午线(图所示)是 1493年 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 100里格的子午线(实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 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 270里格(虚线)。对该子午线表述正确的是 该线以 西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西班牙 该线以东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葡萄牙 该线西移说明了教皇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该线是环球航线开辟后对西葡势力范围的划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和修改
3、发生在 1493-1494年,而欧洲的宗教改革16 世纪兴起;环球航线开辟是在 1519-1522 年。故排除含有 的选项,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在 15 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大洲孤立封闭的状态,增强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首届世博会于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这次博览会展示了英国先进的工业展品,例如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等大型模型。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伦敦要举办该届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 “荣记潮丝 ”装成 12
4、捆,紧急船运往英国,最终获得金、银大奖。对此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中国参会产品表明中国传统手工艺产 品仍然驰名中外 英国参会产品表明英国在 19世纪科技经济一直领先世界各国 中国参会表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努力尝试跻身国际市场 中国参会产品最佳船运路线为经过苏伊士运河抵达英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的时间信息。 1851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苏伊士运河 1869年修筑通航; 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 19世纪晚期,英国经济发展水平被美国、德国赶上并超过, 表述错误。故选 B。 考点:伦敦世博会。 点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在 1851年于英国伦敦举行,当时英
5、国国力强盛,英国希望透过一个大型的展览,去显示其国力。英国人自豪地把这次大型市集会称为 “伟大的博览会 ”。在展出的约 10万件展品中,蒸汽机、农业机械、织布机等推动工业革命的机械引人瞩目,伦敦世博会往往会考查工业革命的成果。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 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对两者认识正确的是 A是依据各自的经济基础而制定 B不利于两国海外市场拓展 C都禁止各自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增强各自国家的经济实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航海条例规定:运往英国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主要是为了打击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 B、 C不符合航海
6、条例;清政府颁布的禁海令阻碍中国拓展海外市场和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落后于西方。 D不符合禁海令。两国的政策都是由本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 A。 考点:英国的航海条例和清朝的 “闭关锁国 ”政策。 点评: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 济发展的潮流。 法国人权宣言被誉为 “旧制度的死亡证书 ”和 “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主要是因为这一宣言 A标志着法国大革命任务顺利完成 B成为美国制定独立宣言的理论依据 C宣告了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D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王权、神权和封建特权 答案:
7、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人权宣言的进步性。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会议发布人权宣言,提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 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故选 D。 考点:人权宣言。 点评: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采用 18 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1
8、814年是延续了 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 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法国史学家米涅法国革命史)作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A警惕封建王朝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激进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定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早期革命中具有曲折复杂的特点,究其原因,其中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材料指出: “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
9、重需要 ”,也就是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故选 C。 考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 布的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17世纪和 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 ”但到了 “18世纪末 19世纪初,欧洲人
10、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 17 世纪和 18 世纪 初,欧洲爆发启蒙运动,西方人研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等人文资源; 18C末,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当中,西方国家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要和廉价原料产地的需求增加。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故选 B。 考点: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点评: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
11、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 了巨大影响。 图为德国杂志一幅漫画:马克的葬礼。有人献花、有人心事重重、有人无可奈何、也有人悲痛欲绝 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漫画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漫画反映了东德人对自己被并入西德的担忧 漫画反映了德国马克将退出流通领域的事实 漫画反映了德国面临经济区域化发展做出的选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漫画马克的葬礼出现的历史背景是: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加强,欧盟诞生了单一的货币 欧元,德国货币马克即将推出流通
12、领域。这幅漫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不符合史实,故选 B。 考点: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点评: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主要建立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集团。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但各经济区域集团合作方式多样,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经济区域化反映了世界多极化格局发展的趋势。 2011年 11月 28日至 12月 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 “基础四国 ”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
13、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 “基础四国 ”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排除含 的选项 , 与材料内容相吻合。选 B。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并不矛盾。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法国学者费奈隆曾经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 “民众支配雅
14、典,演说支配民众。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所有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演说支配下的民众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人、奴隶和妇女不享有参政权。故应该排除含 的选项。而 的表述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点评: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周恩来是中共外交
15、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指挥者,他的外交活动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下列活动中与此相关的有: 参与了国共两党谈判,推动合作抗日 提出 “求同存异 ”思想,促成万隆会议成功 出席日内瓦会议,体现大国外交风采 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见证中美建交历史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周恩来为结束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历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中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都是其参加的外交活动,故选 A。 考点:周恩来的外交活动。 点评:周恩来是中共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也是中共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他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多起重大事件的进程都有重要影响,不论其个人政治主张如何,他所具有的伟大
16、人格魅力被世人广为传颂,而其潇洒从容的仪态和处事风范也为众人称道。 “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份文件的出处应该是 A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文件对于不同经济成分保护相应财产权,并指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据此可以判断出自共同纲领。 A发表于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私有制经济已经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发表于 1940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
17、,不可能提出经济建设的任务;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中国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 C。 考点:共同纲领。 点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 1949年 9月 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这是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并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三国志载: “景元元年(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 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D有利于三国鼎立的
18、对峙局面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材料意在说明三国中魏的人口和户数最多, 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多少是经济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通过 材料不难看出,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 (超过蜀和吴), 因此,材料中的史实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故选 C。 考点:三国魏晋时期的分裂和统一。 点评:在中国历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政治上由分裂走向空前统一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关系十分活跃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多,民族关系的变动成为影响这个时期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指出: “隋及初唐时 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
19、关隋唐政治制度 “突破性进展 ”的叙述,正确的 A分 工明确,相互牵制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史实,隋唐政治制度 “突破性进展 ”主要体现是实行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故选 A。 考点: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点评: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本题还可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如: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
20、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工部 D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明史 食货志一记载 “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B鱼鳞图册可以作为封建政府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 C明代鱼鳞图册中记载的土地性质为封建土地国有 D鱼鳞图册的编订不可能从根本上限制封建土地兼并 答案: C
21、 试题分析:据材料的记载,明朝时期,政府下令丈量土地, “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 ”,编成鱼鳞图册,作为政府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 A、 B、 D表述正确;明代鱼鳞图册中记载的土地性质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故 C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点评: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个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买 卖或转让。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导致了 “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 ”的局面。 明孝陵为明清皇陵组成部分之一,为明太祖朱元璋陵寝,现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陵寝按照皇帝生前的皇宫格局进行布局,神道前立有下马坊,刻有 “诸司官员下马 ”六字,两旁立有神兽石刻
22、、翁仲(仪仗侍卫),气氛庄严肃穆。对明太祖及明孝陵表述正确的有 A明孝陵整体布局体现封建社会皇权威严至上的建筑特点 B明孝陵地理位置位于北京,是明代十三陵组成部分之一 C明代丞相、内阁六部官员祭拜皇陵必须在下马坊前下马 D明太祖传位于皇长孙建文帝朱允 桑 忱牍糯 诜拼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孝陵 “按照皇帝生前的皇宫格局进行布局,气氛庄严肃穆 ”体现封建社会皇权威严至上的建筑特点, A项正确;明孝陵地理位置位于南京, B错误;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 C与史实不符; D明太祖因嫡长子亡传位于皇长孙建文帝符合宗法制的原则, D错误。故选 A。 考点:明朝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通过明孝陵考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安徽省 屯溪一 中高 第一次 质量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