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 千年土地八百主 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 ”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理解与迁移运用能力。 “千年土地八百主 ”说明土地买卖相当频繁,实质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土地兼并。 “直到 1820 年,中国的总产出( 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 32 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
2、(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 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 1 8%)日本( 3 0%)。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答案: B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还没有开始工业化进程,洋务运动才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A 项错误;材料数据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B项正确; C项未考虑中国国情,理解有误; D项说法错误。因此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 ”,而且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 “其势日就增加 ”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 的危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导致大量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因此选 A。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是在鸦片战争以前, 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开始进
4、入半殖民地社会,排除 C项; 1845年中国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排除 D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 织棉, “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 ”。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 ”对外销售,而 “(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 ”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传统手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资入侵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户
5、户织棉 ”说明苏北地区自然经济还未解体, 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和民族工业,排除 B、 C两项;材料主要说明苏北地区家庭纺织业仍然得到发展,而 “(苏 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 ”说明D项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 “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 ”,保护中国近海 “本国自主之权 ”。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
6、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张謇的上述主张有较强的海权意识,有利于发展实业和维护海权,但是,不可能达到 “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和 “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的程度。因此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11年中国草帽辫(欧洲妇女装饰用品)输往欧洲突破白银 1000万两,1914年至 1918年徘徊于 300万两左右, 1919年又增至 771万余两。同期中国面粉畅销英、法、俄、东南亚等国。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A海外市场影响着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
7、中国的经济侵略 D辛亥革命冲击了西方殖民者的在华势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采用排除法。由中国装饰用品在欧洲的曲折发展历程以及同期面粉在海外的畅销,可以排除全局性、阶段性的因素。 B项是全局性因素, C、 D两项是阶段性因素。中国商品在海外的销售状况与海外市场的供求状况联系密切,因此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 对图中信息解读正 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
8、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标数据的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数据的年代是从1941至 1947年,从 1943年后法币发行量较大引起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 A 项说法错误, B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 1936 年,D项开始于 1944年。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对其解读正确是 时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9、美国 美国 险额 (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 占列强对华投资比重 82 5% 28 1% 44 2% 37 3% 75 5% 68 1%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日、美在华势力的消长 B列强对华投资总体呈下降趋势 C列强投资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资金短缺问题 D美国对华投资始终占重要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化。根据题干信息,从表中时间变化分析,美英日在华投资不断变化; 1895年甲午战争后,列强在华掀起了瓜分狂潮,投资迅速增长,排除 B;列强在华投资属于经济侵略行为,不是支持中国民族工业,排除 C;根据表格可知甲午战
10、前英国对华投资占主要地位,排除D;因此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根据下表分析, 1953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 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 间 所有制 土地经营 19531954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31954 农民土地股份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1978至今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土地改革 对农业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 1953 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
11、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在 1952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此无关,由 1953到 1957年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对农业进行改造,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因此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57年中国国内某报刊发文说: “包产到户 ”现在虽然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场, 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恋恋不舍。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包产到户 ”不符
12、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 B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D文章极力宣传 “人民公社化 ”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内容是批判 “包产到户 ”的观念,这说明的问题只能是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其它各项结论只通过材料内容不能确定。 A 不对,该报刊反映了左倾观点; C 不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 1953-1956 年; D 不对, “人民公社化 ”运动开始于 1958 年。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13、: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这种 “不合理的状况 ”有所改变是在 A “一五计划 ”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一五计划 ”时期以东北地区为重工业的主要基地,改变了我国工业多集中于沿海的不合理工业布局,因此 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陈云曾说过: “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
14、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转中逐步建立的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 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全面确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的 1956年,与题目中 “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 ”的时间界定不符合, 错误。陈云只是在做相关的陈述和报告,无法看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故 错误,因此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15、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1961年 5、 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 :“ 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 ”“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 ”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C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中共政策调整的时间 1961年,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三年经济困难答案:不难找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 “左 ”倾错误泛滥,是导致三年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压缩城市人口就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纠正 “左
16、”倾错误(由片面强调重工业到重视农业)缓解经济困难,所以 A、 B 项明显错误。而经济体制改革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所以排除 D项。因此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87 年 9 月 ,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 ,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 1997年刑法取消 “投机倒把罪 ”, 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 “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 ”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B法制
17、建 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法律中逐渐的删除 “投机倒把罪 ”,反映了我国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法律体系得到纠正。因此选 A。 BC 项并非材料说的重点,材料主要是说的法律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不断地变化;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894 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 “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 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
18、赖于商。 ”由奏折所言可知张振勋建议清政府 A增加各项官民税额以偿付赔款 B应兴办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 C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 D允许私人兴办企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 ”及这一时期中国状况,可知是张振勋建议清政府允许私人兴办企业,即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以此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因此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
19、主义的经济扩张 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战期间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故应排除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而且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因此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 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20、 ,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 料中的 “它 ”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 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可知这符合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和传统文化的目的。 BD学习西方进一步深入, C表现出盲目排外,因此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宋人朱 摹镀贾蘅商浮芳窃兀 殴匝氯纬 缪粝亓钍保 俺 甏迕 ng,乡民)市菜
21、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 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的信息是崇阳县令张乖崖鞭笞买菜村民 ,并斥其懒惰。村民受鞭笞训斥,是因为买菜不符合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常态 ,AB为表象, D表述绝对化,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世纪中说道: “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 另外,
22、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 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 “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 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
23、可能性 ”这说明,在封建政府的干预下不利于民间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壮大,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这里的 “某地区 ”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是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如 “工场工人 ”“工场主 ”,据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已经出现了雇佣工人以及工场主,而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明显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因此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河北邢台 中高 下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