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河北邢台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 “武器出口三原则 ”的限制,其 危言危行 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B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 计日程功 。 C匆匆溜走的只是时光,回忆却永远驻扎在心房,每当打开心扉,往事会 历历在目 地出现在眼前。 D国庆 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上,八万余名青少年用花束组成了巨大的 “国庆 ”字样。 曾几何时 ,为了这一天,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 答案
2、: B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其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 “贫二代 ”如此, “拼二代 ”亦如此, “富二代 ”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 “富二代 ”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 “富二代 ”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 “富二代 ”的看法是必要的 客观地为 “富二代 ”正 名也无可厚非 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对于 “富二代 ”多是批评与鞭策 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 “歧视 ”的地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
3、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 6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 句 “前两者 ”承接上句 “贫二代 ”“拼二代 ”, 照应上句 “富二代 ”; 紧接 “误解 ” “偏见 ”转入改变对 “富二代 ”的看法之必要, 句中 “也 ”照应第 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 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 “雨巷诗人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
4、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100篇。郭沫若先生赞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 长沙是长调。 “沁园春长沙 ”中 “沁园春 ”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 ”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体史书,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等,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调查结果显示, “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 ”的民
5、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B碱性的钙剂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在餐后服用,能够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 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平时煮粥,大家都喜欢把粥熬得稠稠的,觉得这样的粥具有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很好的食欲,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吸收。 答案: A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 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
6、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B项 “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 ”句式杂糅; C项偷换主语,应把 “自 ”挪到 “湖南 ”前面; D项 “粥具有很好的食欲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 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 ) A彳 亍 ( ch
7、)刀 俎 ( z) /u( fn)南叱咤( ch)风云 B ( zo)生漫 溯 ( sh) 峥 ( zhng)嵘夜 缒 ( zhu)而出 C 笙 ( shng)箫 载 ( za)重 ( chng)目颓 圮 ( p)围墙 D目 眦 ( z)火 钵 ( b)青 荇 ( xng)力能 扛 ( n)鼎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叱咤 zh, B项,漫溯 s, C项, 目 chn。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 、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
8、,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鲁迅 ”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孙玉良 被誉为 “民族魂 ”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 “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 ”,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 “摇头丸
9、 ”,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 “硬汉 ”形象,毛主席就说过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识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 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 “与时俱进 ”。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 “拿来主义 ”,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
10、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 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 “取而代之 ”?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 “脊梁 ”?当今社会拿着 “匕首投枪 ”,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鲁迅 ”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 “神坛 ”,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 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
11、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 “三字经 ”。(选自 2009年 9月 4日广州日报) 【小题 1】下列对于 “鲁迅 ”在教材中也应 “与时俱进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鲁迅生活的时期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 B世上的千里马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 “鲁迅 ”,编辑们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 C当今社会拿着 “匕首投枪 ”,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 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 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采用 “拿来主义 ”的方法抄照搬,是违背先生初衷的。
12、 【小题 2】下列各项中,对于 “鲁迅作品 ”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鲁迅作品被誉为 “民族魂 ”,一些人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 B从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晦涩难懂的一面。 C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的这句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也非常适用。 D鲁迅是 “白话文学运动健将 ”,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 话语言。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如果我们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 “神坛 ”,这是对先生的一种污辱。 B “鲁迅 ”在教材中也与时俱进,可用其他针砭时
13、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鲁迅文章进入教材。 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 “三字经 ”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 “当今社会拿着 “匕首投枪 ”,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 ”本身叙述内容不错,但该说法与题干无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D 项,教
14、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他的白话语言 ”这句话与文中 “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 ”相矛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项, “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 ”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新文化的方向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24分) 传奇女子 林徽因 柳已青 林徽因( 1904年 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
15、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 20年代到 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 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 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
16、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 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 , 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 以多病之身操持
17、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 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 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 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
18、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 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
19、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 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 【小题 1】用一句话概括林徽因让人敬佩的原因。( 4分) 【小题 2】文中说: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花 ”指什么? “树 ”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6 分) 【
20、小题 3】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 6分) 【小题 4】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从她身上你学到了哪些?请结合自身经历简要叙述。( 8分) 答案:【小题 1】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 2】 “花 ”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树 ”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 (2分 )具体体现: 作为母亲的林徼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
21、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 在抗战 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微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 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 10年。(每点 1分) 【小题 3】 生活足迹不同: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她家的文学沙龙里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她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张爱玲的文学才华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爱情生活并不美满。( 4分) 精神境界不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而张爱玲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 2分)
22、 【小题 4】 求知好学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执着坚毅的事业追求 顽强不屈的直面人生困境 追求至真至纯的人生境界。(每点 2分,共 8分。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赋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一句话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比较简单,注意从文中第 段便可归纳概括回答。注意多用自己的话对原文内容进行归纳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
23、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从文中第 段加以比较概括归纳分析即可。注意找出二人的不同点加以分析,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此题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所以回答时,要先归纳概括文中对林徽因的叙述和介绍事迹,一次加以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豫让者,晋 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河北邢台 第一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