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2012年 4月 4日,这首唱了 600年的民谣再次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前响起。与这一活动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度。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世袭制主要是解决王位传承问题的制度;分封制是我国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的寻根、祭祖等都是这一制度的影响
2、下而形成的。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 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其中 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 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 ) A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观点是中苏不可能破裂。而实际上中苏关系在 60年代破裂,主要就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所以选
3、 A。 B项 “根本分歧 ”说法错误; C项 “正确预见 ”说法错误; D项未能从题干反映。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苏关系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 “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 ”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 1945年重庆谈判 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1971年联合国大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从材料
4、信息 “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 ”可以推断出是万隆会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图 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 2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总统 图 3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 A从 “一边倒 ”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新中国的外 交状况。从三幅图片可以看出,图 1是中国政府在根据当时世界美苏两个阵营对峙的形势下做出的 “一边倒 ”方针的表现;图 2是中国政府改善与美国的关
5、系;图 3是在新时期国际经济政治向多极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做出的又一重要举措;所以其共同的主题是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的外交状况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
6、型国家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AB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逐步确立缘于( )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B奴隶反对贵族的斗争 C农民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 D外邦人反对雅典贵族的斗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94年,雅典人找到梭伦,希望他来担任首席执政官,调解已经白热化的平民和贵族的冲突。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法国史学家雅克
7、索雷对一部宪法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 ”他评价的是 (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年宪法 C法国 1875年宪法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权利法案、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共和制;法国 1875年宪法没有强调联邦制,而且此时已经是第三共和国,而非 “新生的共和 国 ”;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改变了建国之初邦联体制下松散无力的状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团
8、结。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 1787年宪法 美国前总统乔治 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美国实现把统治者 “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主要是通过( ) A实行三权分立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行共和制 D实行联邦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美国的 1787年宪法。材料 “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是指限制总统的权力,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 1787 年宪法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
9、故选 A。 B项实行君主立宪与美国无关联; C项也能说明对总统的限制,但是不是最佳选项; D项主要反映中央与地方关系。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 1787年宪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说:“总统先生 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这段话主要 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中的( )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两党制 D代议制民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英国的政治体制。从材料 “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可以看出,英国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所以答案:选
10、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 某课题组在探究 “社会主义运动 ”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社会主义改
11、造 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推行 “杜鲁门主义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朝鲜战争停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 “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可知是经济政策,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A是政治手段,并且不是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 C是军事手段, D是热战,不能体现材料意思。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
12、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图 1反映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图 2 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图 3 反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图 4反映了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把 “依法治国 ”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答
13、案: D 试题分析: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 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入宪法,对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依法治国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 人民民主 民主集中 社会主义 民主协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
14、析:本题考查的是 1954年宪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54年宪法 明洪武十三年春正月己亥,胡惟庸等既诛,上谕文武百官曰: “朕欲割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这实质上反映了( ) A明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C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 D明朝废除了中书省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初,太祖借口胡惟庸案,宣布废丞相,权分六部,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使皇权得以空前加强。故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
15、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废除丞相制度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 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 “大变动 ”分别指的是( )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 “是一个大变动 ”,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建立的;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
16、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军机大臣和 ,号称 “贪污之王 ”,他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军机处。根据所学知识,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建立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 AD项不符合题意;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
17、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 感于中国( )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作者呼吁建立的制度较符合科举制的特点,科举制是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以后英国在科举制影响下建立了文官制度。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山东 济宁市 微山 中高 下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