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 单选题 马克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说明哲学的任务是 A. 追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 c. 获得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答案: D 恩格斯说: “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 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句话主要告诉人们 A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要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 B正确的思想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 C有了人脑再加上现实就等于意识 D观念等于经验,经验等于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人脑的观念 答
2、案: B 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然而他们写出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人脑对鬼神的虚幻的反映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可以在人间找到它的原型 A. B. c. D. 答案: B 世界上最大的斜拉索桥 上海杨浦大桥、北京 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 “ 鸟巢 ”,都是先由工程师设计,后由建筑工人按图纸施工来完成的。这说明 A. 人们能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B. 有客观存在就能形成人的意识 c. 在一定条件下,意
3、识可以先于物质产生 D. 意识决定物质,是本原 答案: A 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 “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甲、乙的观点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都正确,前者是就物质总体而言,后者是就具体事物而言 答案: D 被誉为 “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 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 ”上述材料表明 A电脑最终也会具有意识 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是人脑的延伸 C电脑
4、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答案: B 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 D 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 “这不是一只烟斗 ”。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表达两者关系的有 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 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
5、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A B C D 答案: BBB “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舆论导向对事物发展有决定作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 C 天气预报之所以要更加准确,除了 2008年奥运会每个场馆需要具体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细。这表明 A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发展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 C 过去,由于片面追求 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 A市政府转
6、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答案: A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的问题的争论表明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和不完善的
7、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B. c. D. 答案: B “路遥知 马力,日久见人心 ”,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B “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
8、段 答案: C 思维着的精神之所以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因为它 如实地反映了客观存在 直接反映了客观存在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 B C D 答案: D 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A蜘蛛结网 B “一国两制 ”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答案: C 机械设计中, “等强原则 ”是指设计一个零件要使每个部分的强度相等,这样才能保证机器整体使用寿命相等,不会因部分零件报废造成浪费。 “等强原则 ”符合 _的方法论要求。 答案:系统优化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客观地说,有的领导干部也确实把问题的症结认清了,把解决问题的思
9、路理清了,在认识的层面展现了应有的领导水平。但要求了不等于落实了,规划了不等于实施了,指出了不等于解决了。 【小题 1】求真了还要务实。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中的 “求真 ”是指 A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C找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D探究生命的起源 【小题 2】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 “真 ”不能代替此时的 “真 ”, 彼事的 “实 ”不能代替此事的 “实 ”。其中 的哲理是 A.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 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 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答案:【小题 1】 A 【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北京市 师大附中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理科 政治 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