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贵州省玉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贵州省玉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贵州省玉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贵州省玉屏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 的样子了。 村子四处起了不少新房,因为盖得错错落落, ,使郭祥绕了不少弯,才走上正街。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 地躺满了十六七个 “猪猡 ”。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A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横七竖八 B杂乱无章横七竖八乱七八糟 C乱七八糟横七竖八杂乱无章 D横七竖八乱七八糟杂乱无章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
2、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乱七八糟,处于混乱状态 ;混杂的一堆 ,一团糟。杂乱无章,无条理、无规律。横七竖八,横竖错杂。形容杂乱无章 ,极不整齐。所以选 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 血肉造成的 “机器 ”终究和 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 , , ! , ,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3、喘着 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咳着 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由选项可知,属于对包身工的描写,按照由下往上的顺序来描写,由手到身体再到面色,由此可得出 B项正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B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
4、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C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 D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 “不列颠尼亚 ”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 “日落仪式 ”的背景。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发生 爱好 ”不搭配; B“记忆力 畅通 ”不搭配; C“大约 ”“左右 ”重复。所以选 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5、 飞向太空的航程(节选) 2003年 10月 15日清晨,朝阳晖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 “神舟 ”五号飞船内,杨利伟 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上午 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 10月 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
6、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 “真正的航天始祖 ”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翌年 5月 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 1970年 4月 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 1986年 3月,由 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 “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 ”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 “863计划 ”。 “863计划 ”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
7、了催化剂作用。 1992年 9月 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 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 ”二号型运载火箭;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1999年 11月
8、20日 6时 30分, “神舟 ”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2001年月日,在新的一年刚刚到来的时候, “神舟 ”二号发射成功,这是 “飞天 ”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 2002年 3月 25日, “神舟 ”三号飞船发射升空。 9个月后的 12月 30日, “神舟 ”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 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 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小题 1】下列对 “863
9、计划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是由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 “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 ”促成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 B这是在邓小平批准的由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 “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 ”基础上制定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 C这是 1992年 9月 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的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 1986年月启动的国家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 剂作用。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1957年 5月 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坚定地说:
10、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于是,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 B 1957年 10月 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有人类 “真正的航天始祖 ”万户国度的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C中国航天人在短短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 “长征 ”二号型运载火箭;建立了 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D 1999年 11月 20日 6时 30分, “神舟 ”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
11、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到 2002年 12月 30日,“神舟 ”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这是 “飞天 ”故乡对人类又一个新纪元的最高致意。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和结构,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 “航天始祖 ”万户,我们这个 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B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首尾圆合型结构。 C “飞向太空的航程 ”既实指 “神舟 ”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也喻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
12、得了成功这一探索过程。 D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 1999年 “神州 ”一号发射并成功返回仅仅经历了 7年,但从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 2003年 “神舟 ”五号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却经历了 33年,就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经济实力有限而尘封了中国的飞天梦想。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论述“863计划 ”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选项与原文细微的差别,做出判断取舍。 C项, “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对 “863计划 ”的理解不正确,定义狭隘
13、。所以选 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带入原文,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A项, “1957年 5月 17日, ”与原文内容不符,应为 1958年。所以选 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分析选项是否符合推理, D项, “中国的飞天梦想的尘封 ”不仅是因为 “经济实力有限 ”。所以选 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4、成后面题。( 25分 ) 小 狗包弟(节选) 巴金 一个多月前,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和狗的事情。据说艺术家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 “文革 ”期间,他给人揪回来,说他 “里通外国 ”,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 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
15、,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我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那是 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 “斯包弟 ”。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 “包弟 ”。 包弟在我们家 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
16、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有一次大概在 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 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 “您的小狗怎样 ”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
17、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 “您的小狗怎样 ” “您的小狗怎样 ”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 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1966年 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
18、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 ,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
19、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 自己 !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 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 即使在 “说谎成风 ”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
20、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小题 1】下列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包弟在 “我 ”家待了七年,同 “我们 ”一家人处得很好。在 “我 ”“半靠边 ”时,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 “我 ”的身边。最后被打断了后腿,才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B包弟把巴金一家人当做亲人,当主人不在家时守候在门前,多令人感动!当主人回来时,与主人亲热,仿佛老朋友重逢一般,多么懂感情的小狗。 C当红卫兵开始上街抄 “四旧 ”时,小狗包弟就成了 “我 ”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我们 ”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被红 卫兵抄走
21、。 D送走包弟后, “我 ”下班回家,虽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但因为它毕竟离开了 “我 ”家,我便感到轻松。 E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 “我 ”好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后, “我 ”便又怀念包弟。 【小题 2】从文中看,包弟是怎样的一条狗?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从那位艺术家的遭遇开篇?( 6分) 【小题 4】作者为什么以一条小狗反映 “文化大革命 ”的现实?这是什么手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8分) 答案:【小题 1】 B 3分 D 2分 【 小题 2】( 6分。定义 3分,分析 3分。要求言之成理,语句通顺
22、)包弟是一条日本种的,聪明可爱,听话忠诚,有情有义的黄毛小狗。当他有所求时,就会作揖。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告知主人,忠于职守而并不讨人厌,当客人来时,懂得讨巧,为大家带来欢乐。当主人不在家时守候在门前,多令人感动!当主人回来时,与主人亲热,仿佛老朋友重逢一般,多么懂感情的小狗。 【小题 3】( 6分,每 1点 2分。要求言之成理,语句通顺) 先说别人的故事,然后引入自己的故事,具有引入、铺垫的作用。 与后文 “我与包弟 ”的故事形成照应。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作 者与狗的故事,都说明当时社会人性的扭曲,“文革 ”造成的人祸惨烈,这类事在全国十分普遍,从而深化了的主题。 【小题 4】( 8分。
23、“手法 ”1 分;表述 4分,其中每点 1分,符合下述要求 1分;“启示 ”3分,其中每点 1分,符合下述要求 1分。要求:言之成理即可;评分重点放在表达上,一是结构清晰,二是有理有据。层次不清,或泛泛而论,字数过少酌情扣分。) 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让人看到 “文革 ”的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了 “文革 ”对人的精神的伤害。 通过包弟的遭遇,看到一个作家是如何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 通过小狗的遭遇,唤醒人们的自我反省意识。这是 “以小见大 ”的写法。 写作启示: 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 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 【小题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贵州省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