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碾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 攒 【 z n】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B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 创 【 chung】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C我厌恶那种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棋开得胜的骄横。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D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 垣 【 yun】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碾 辗 攒( cun)
2、 B创 (chung) C棋 旗。本题把字音和字形放在一起考查,有一定难度。依据词义巧记多音字: “攒 ”, 积聚,积蓄:钱。积。读 “zn”。 聚,凑集,拼凑:凑。集。钱。读 “cun”。 “创 ”, 开始,开始做:造。制。读 “chung”。 伤:伤。口。读 “chu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书写 与课文内容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B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
3、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之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答案: C 试题分析:默写不能出现错别字、多字、漏字。 A项 “燥 ”为 “躁 ”, B项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与 “弟子不必不如师 ”对调, D项 “以 ”后去掉 “之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对相关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前半部分写登高见闻,后半部分重在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描绘巫山落木、峡中江流的雄伟气象,颈
4、联从时空两方面表现出诗人忧思的深广,尾联抒发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和备尝艰难潦倒之苦的无限悲凉之情。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 化。诗人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就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此句采用融情入景的写法,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凄清的画面,这幅画面又出现在特定时刻 “ 酒醒 ”之后,整个画面充满凄清的气氛。 D声声慢的词眼是 “伤心 ”,
5、“伤心 ”的情感溢满全词的字里行间。全词七组叠词,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仇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叠词连缀成句,读起来短促、 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气的音韵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声声慢的词眼应是 “愁 ”。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工在一个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也有人把诗眼说成 “句中眼 ”,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以后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据此可知,诗眼的含义有二:就一首诗而言是一联或某一句;就一句话而言是某一个字。第一, 就一首诗而言,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 全诗的主旨所在
6、; 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 是精炼的动词,形容词所在的诗句。第二、就某一联或某一句而言,诗眼一般是: “句中眼 ”,即精炼生动的一个字,多指运用了一些修辞格的字或词类活用的一个字。 对后世文学作品影响极大的一个字,尤其是点石成金的动词。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 烦您了。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7、“非我也,兵也 ”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 “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士兵 ”有什么不同? D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虎狼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惩罚尽,所以天下的人都背叛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 “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应为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 C 项 “士兵 ”应为 “兵器 ”, D 项 “虎狼的心肠 ”应为 “虎狼一样的心肠 ”, “惩罚尽 ”应为 “用尽酷刑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居
8、 安 思危,戒奢以俭 A既东 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C举 善 而教不能,则劝 D则思江海 下 百川 答案: C 试题分析:安、善 形作名,封 使动,忧 动作名,下 名作动。文言词语活用类型: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 “把世界领去! ”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
9、。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 “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 ”诗人说: “我在你身边, 。 ” 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竟然忘记了凡尘 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注意把握内在的逻辑顺序:先看到和听到,然后心灵才被 “迷住 ”,以至忘了 “凡尘 ”。 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
10、“抓 ”: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在 圣诗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 B不仅仅是历史,有的时候人生也像一个不按棋谱出棋的棋手。 C城市建设设计更多追求的是足下的文化之美,这是由于设计师的一种对文化和传统的理解所决定的。 D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毁灭乃至迫害我们的恶势力。 答案: 试题分析 : A成分残缺,在 “圣灵对约伯所受苦难 ”后加 “的刻画 ”; C句式杂
11、糅,“是由于 所决定的 ”,去掉 “由于 ”; D语序不当, “毁灭与迫害调整顺序 ”。 辨析病句的十个看点:一、看两面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往往就在两面词上,句子中如果出现 “能否 ”“是否 ”“有没有 ”“能不能 ”“成败 ”“好坏 ”“优劣 ”这类词;我们就要仔细分析该句是否有 “一面对两面 ”或 “两面对一面 ”的语病。二、看代词,病句试题中,如出现代词,我们要特别注意。要看清代词指代的对象。三、看介词,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 方位词格式,易造成主语残缺或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因此我们要看清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使用。四、看否定词,很多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否定词上,常见错误有多重否定中由于多用了 否定词,而
12、表意相反了,或者多重否定句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五、看并列词语,有些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并列词语上,有时并列短语中的某一个词语与相应的词语搭配不当;有时并列词语出现交叉关系和种属关系;有时并列词语间有一种前后对应关系,因不恰当的排列造成对应关系混乱。六、看多义词,有些句子的语病就出现在词语的多义性上,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和用法具有多义性,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会造成误解。七、看关联词语,有些病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语上:有的搭配不当,有的位置不当,有的强加关联词语,有的不合语境等。八、看数量短语,有些 病句的病因出现在数量短语上 ,如降低 ,减少不能用倍数 ,却用了倍数 ;约数后不能有重复表述的文
13、字却有 ;修饰不当 ,或前后矛盾等。 九、看多层定语或状语,当句字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往往造成语序不当或产生歧义。十、看副词,有副词修饰强调的句子,应该审查是否有不合逻辑和语意重复的毛病。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绛的文字表达可以说已达到 炉火纯青 的地步,那是一种沉潜的定力,一种绚烂之极臻于平淡的朴素和通透。 B他在画中将写意和工笔两种画法结合在 一起,彼此衬托, 相得益彰 :植物更显得欣欣向荣,草虫更显得栩栩如生。 C世界篮球锦标赛分组抽签结果揭晓后,比赛门票的销售出现了高潮,特别是有美国队参赛的门票一下子变得
14、 炙手可热 。 D “政务 ”如何公开?当政者如能 打开天窗说亮话 ,公开决策、举措,就会得到群众的认同,大家自然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炉火纯青 :原指道士炼丹成功时的火侯。后用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 B相得益彰 :本作 “相得益章 ”。谓互相配合和补充更能显出长处、发挥作用。 C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D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辨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 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要识
15、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 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 “不合逻辑 ”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巴金曾说,不管怎样,历史总是 不了的。不论他们出身如何,我们那一代青年所追求的是整个国家、民族的出路,不是个人的出路。 有的人态度浮躁,思想浅薄,缺乏修养,却又频频上镜,大讲他所谓的新研究成果。难怪有人批评:只有像他这种 的人才把学问放在嘴上。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完善中小学教材编写和 的管理,提高教材编审质量,根据上级部门有
16、关通知精神,特制定新办法。 A篡改肤浅 审定 B窜改肤浅审订 C窜改浮浅审定 D篡改浮浅审订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要了解词语的含义和使用范围。 “窜改 ”与 “篡改 ”都是动词,都有 “改动 ”的意思,表示对某些既成的东西作错误的改动,也都含有贬义。但两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 “窜改 ”指改动、删改。 “窜改 ”的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 “篡改 ”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 “篡改 ”的对象一般是历史、经典著作、理论、学说、政策、指示等。也就是说,用假的、错的代替正确的东西,用作伪的手段对某些理论或精神实质进行改动或曲解
17、。 “肤浅 ”与 “浮浅 ”意义侧重点不一样, “肤浅 ”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 “浮浅 ”常用。 “浮浅 ”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 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审订与审定都是动词,都含有审查、审阅的意思。审订侧重在 “订 ”,即修改、订正其中的差错,不强调意见的最后确定;审定侧重在 “定 ”,即审查后作出决定、评定,强调意见的最后确定。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冢中琵琶 林清玄 最近读到魏晋时代艺术家阮咸的传记,阮咸是魏晋南北朝最重要的七位诗人作家之一,这七人在当 时号称为 “
18、竹林七贤 ”,但是他没有其他六贤有名,因为他的文学创作一点也没有保留下来,我们几乎无法从文字上去追探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 阮咸死的时候,以一件琵琶乐器殉葬,这使他成为中国音乐史上少数可以追思的伟大音乐家之一。伴随阮咸长眠于地下的琵琶,经过从西晋到唐朝的五百年埋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人在古墓里挖掘到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经过弘文馆学士元行冲的考证,才证明它是阮咸的遗物。 这一件冢中琵琶因为五百年的沉埋,已经不堪使用,元行冲叫技巧高明的乐匠依其样式仿制了一具木制乐器,称为 “月琴 ”,音调雄亮清雅, 留传至今,不但成为宫廷中的乐器,也成为后来民间最常使用的乐器。 到了唐德宗时代,著名学者杜估
19、鉴于 “月琴 ”原是阮咸所创制,为了怀念他的遗风逸响,将月琴定名为 “阮咸 ”,自此以后,凡是中国琵琶乐器全得了 “阮咸 ”的别名,阮咸于是得以与中国音乐史同垂不朽。 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 ,经过时空一再的洗炼,我们虽无幸重聆阮咸的丝竹之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的不朽。艺术心灵的伟大纵使在地下数百年,纵使他手中的乐器弦败质朽,却仍然能在时空中放光,精灿夺目。阮咸死时以琵琶殉葬,做为惟一的知已,这种艺术之情使他 恒常令人怀念。 千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国音乐最高境界的名曲广陵散便是阮咸的创作,随着阮咸的逝世,广陵散成为中国音乐上的绝响,我们如今眼望广大的土地,倾听历史的足音,在
20、夏夜星空的月下,仿佛看见阮咸在竹林下弹月琴自娱,或者与嵇康的古琴(嵇康是古琴的高手,古琴状似古筝)相应和,在琴声响过,筝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他们纵酒狂歌,大谈圣人的明教与老庄的自然,然后长叹一声 “礼岂为我辈设耶! ”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阮咸的音乐天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音乐的 “神解 ”,任何音乐到他的耳中马上分辨出高 低清浊,丝毫不爽;因此他不但弹奏月琴时能使人如饮醇酒,沉醉不已,他还是个音乐的批评家,对音乐的鉴赏力当世无有其匹。没想到他的音乐批评,竟得罪了主掌全国音乐行政的大官苟勋,他向晋武帝进谗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阮咸丢官的时候,官位是 “散骑侍郎 ”,这
21、个职衔我们不用考证来解释,而用美感来联想,就仿佛看见一位卓然不群的流浪琴师,骑着驴子到处弹琴高歌的样子。 事实上,阮咸对当世的礼法非常轻蔑。他曾在母丧期间,身穿孝服,骑着驴子去追求自己私恋已久的胡婢,引得众人大哗,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如今想起来却特别具有一种凄美的气氛。 我一直认为像阮咸这样的人,他是可以做到忘情的境界,但是他不能忘情音乐,以琵琶殉葬却是不可解的谜,难道这位 “神解 ”能料到千年之后,人们能从冢中的琵琶怀想起千年之前,曾在他手中传扬的广陵散吗?阮咸给我们的启示还不只此,他和当时的艺术家给我们一个视野广大的胸怀,也就是 “以大地为栋宇,屋室为禅衣 ”的胸怀,因为这种胸怀,他们
22、方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发出艺术的光辉。 我最喜欢 “竹林七贤 ”的一则故事是:有一天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刘伶在竹林里喝酒,王戎最后才到。阮籍说: “这个俗气的东西,又来败坏我们的乐趣! ”王戎回答说: “你们的乐趣,岂是可以败坏的吗? ”这则故事正道出了 “竹林七贤 ”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你看阮咸留在坟墓中的琵琶,它虽朽了,却永远不会败坏;因为那一把琵琶,曾经属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心灵,注定了它在人心里永不败坏的玄想 如此说来,琵琶恐怕也是有心的吧! 【小题 1】 “阮咸与琵琶的故事是宜于联想的 ”,作者联想到哪些内容?( 2分) 【小题 2】文章开头 写阮咸在文学上的影响不及其他六贤,你觉
23、得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段讲述 “竹林七贤 ”的故事,又有何作用?( 5分) 【小题 3】综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眼中阮咸的特点。( 3分) 【小题 4】试分析本文以冢中琵琶为题的好处。( 3分) 答案: 【小题 1】( 1)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的不朽;( 2)仿佛看见阮咸弹琴自娱,自由不拘的生活。(答对 1点得 1分,答对 2点得 2分) 【小题 2】开头:先抑后扬,自然引出下文对阮咸音乐成就的记叙,反衬其音乐上的影响之大。( 1分)最后一段:点明文章主旨( 1分),道出了 “竹林 七贤 ”艺术生命的真正所在( 1分):艺术的生命是永恒的( 1分),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宁波市 第三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