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咫 尺( zh)登 载 (zi)青 睐 (li)疲于 奔 命 (bn) B 累 积( li) 歼 灭( jin) 绯 闻( fi) 蒙 头转向( mng) C 沏 茶( q)浸 渍 ( z) 诧 异( zh)狼吞虎 咽 ( yn) D 谄 媚( chn) 慰 藉 ( ji)孝 悌 ( t) 戛 然而止( 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载 zi, C沏 q、诧 ch, D谄 chn、戛 ji。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
2、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此题考核的主要对象是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误读,注意异读词审音表的记忆。其中 “载 ”“奔 ”“累 ”“蒙 ”“咽 ”“藉 ”属于多音字。 “载 ”只有作“年 ”和 “记录、书 ”有关时读 zi,其余读 zi; “奔 ”读 bn时和 “方向 ”有关,其余时候都读 bn; “累 ”表示 “多 ”的程度 成串, 如果实累累, “多 ”的结果 多余,如累赘读 li;表示形成 “多 ”的过程、方法,如积累读 li;表示人的辛劳,疲劳读 li。 “蒙 ”
3、“蒙古 ”mn读,与头脑有关时读 mn,与遮盖或遭受有关时读mn; “咽 ”作名词读 yn,作动词读 yn,当低声的哭讲读 y; “藉 ” 狼藉时读j,其余读 ji。其余的属于形声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关键。我们不能盲目信服药物的疗效,不经医生诊治擅自服用药物,这样做未必能 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B金钱的杀伤力有时与它的作用一样伟大,让你在心想事成的欢愉中万念具灭,痛感人生虚无缥渺。 C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怀有一种文化理想情怀和艺术责任感,应该不断丰富主旋律的内涵,努力在艺术
4、创新中增强其亲合力。 D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中,庾澄庆已经够搞怪了,和他同台的梦想导师 Ella则更疯癫,点评时濒出惊人之语。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的 “具灭 ”的 “具 ”应为 “俱 ”, “缥渺 ”中的 “渺 ”应为 “缈 ”, C项 “亲合力 ”的 “合 ”应为 “和 ”, D项的 “濒 ”应为 “频 ”。 字形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形似音异字、音同形异字、音近形似字。辨析方法有 “对举法 ”“组词法 ”“搭配法 ”“形旁辨义法 ”,辨析步骤是先判断如有错别字是哪个,正确的应该是哪个,比较这两个字哪个更合适。 “具 ”和 “俱 ”可据义辨形, “缥缈 ”是新规范的字形,要特殊记忆,“和
5、”与 “合 ”可用组词法区分, “和 ”组词 “人和 ”, “合 ”组词 “合成 ”“人和 ”更接近“亲和力 ”, “濒 ”“频 ”可据音辨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多地出现其作 品脱销现象,许多读者纷纷致电出版社,希望征订红高粱蛙等书籍。 B虽然把酒精当作替罪羊在今天还有一定的市场,但 “醉酒 ”之说既不能使人脱罪,又不能挽回颜面与损失。无论如何,饮酒总还是风险自担的行为。 C他气功充盈,有穿云裂石之力,更不用说小小的砖块了,于是他微微一笑,双手抱拳,开始了他绝妙的舞台表演。 D在他看
6、来,当个垃圾处理工一点儿也不辛苦,只是刚开始时对刺鼻的垃圾腐烂味难以适应罢了,毫不夸张地说,那种味道让他三月不知肉味。 答案: B 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A征订:征求订购,指的是出版社的行为,应改为 “订购 ”; C“穿云裂石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此处不是指声音,对象错配; D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此句似是而非。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
7、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 2012年第四届效果整合营销高峰论 坛上,京东商城高级副总裁程俊怡表示,价格战的本质不是烧钱,而是模式之争,是由于规模和效率两个核心因素决定的。 B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努力过,付出过,我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C经济适用房凭借政策优势获得了 “独一无二 ”的价格竞争力,而资源稀缺的特殊性也使经济适用房的销售独占优势。 D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搭配不当, “由于 ”表示原因,不能与 “决定的 ”搭配,应该为 “由 ”; B
8、不合逻辑,主客倒置,应改为 “这样的经历对我自己来说 ”, D结构混乱,“缺乏的是睡眠 ”杂糅和 “睡眠严重不足 ”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0分)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 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 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
9、门的鲤鱼,像那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
10、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歌永远定格 在世界文化史上。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名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
11、的音乐。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所以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五年坐共产党的监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 ,直到 1982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1992 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这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 1937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迷,就留下不走
12、了。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将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他像草原 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拼命地向这惟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命的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他也曾灰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窗,抛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地飘过铁窗。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他终于没有舍得钻进那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我们至
13、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牧人的 哪一首无名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 ”,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心上。这一鞭,为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小题 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动词,指出其表达效果。( 2分) 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扬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 漫: 闪: 【小题 2】第 2段中,作者写道: “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霎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那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 ”作者以 “鲤鱼 ”、 “唐僧 ”自比,表达了那一霎间的怎样的感情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 ( 3分) 【小题 3】文中对草 原的大量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概
14、括。( 4分) 【小题 4】文中的王洛宾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5】本文标题是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请你根据全文内容,探究标题的意蕴。( 6分) 答案: 【小题 1】漫:既写出了牛羊之多,也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闪:既写出了姑娘的活泼轻快,又写出其身影消失之快。 (意思对即可,每点 1分 ) 【小题 2】实现夙愿的成就感、喜悦感 (愉悦、欣喜 )或历经艰辛到达目的地的无比欣慰 (喜悦、欣喜 )。( 1分)因为到神秘的青海湖畔去寻觅一首美丽歌谣的诞生情境是我的夙愿,我来 到这遥远的地方历经了长途跋涉、饱受了旅途艰辛。( 2分)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3
15、】 表现草原的美丽,回应文题。( 2分) 暗示自然之美是王洛宾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2分) 【小题 4】 (5分 ) 热爱音乐,成就巨大,是一位音乐奇才。 历经坎坷,仍坚毅执着。 为了音乐,不屑世俗。(答对一点得 1分,答对两点得 3分,结合文章分析 2分) 【小题 5】 作者追寻的是美丽,这美丽包括了自然美、人性美和艺术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热切向往。 那美丽又是遥远的:地域的遥远,时间的久远。 追寻既是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探寻过程,也是人物(王洛宾 )追求艺术的人生过程。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中词语的赏析的题目,答题时要明确这些词语要描述的对象是什么,然后分析描述出对象的什么特征
16、,此题描写对象是牛羊和姑娘,为了特出他们 “多 ”“活泼轻快 ”“消失之快 ”的特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作者情感的题目,分析时注意结合上下文和文章的主旨,可参考的重点语句 “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 ”“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 ”。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段落作用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段落的内容,然后从
17、形式和内容的角度答作用,段落的内容是 “表现草原的美丽 ”,形式上照应标题,内容上突出文章的主旨,自然之美 是王洛宾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文中的重点语段,然后提取关键词语概括,重点语段: “总是去追寻美丽 ”“屡屡受挫 ”“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标题的含义的探究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从环境、人物和主旨方面探究,大体上是两方面内容,第一是作者追寻,
18、另一较多是王洛宾的追寻。 考点:对作 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 遇事忍耐是中国人最昭著的特点,我认为这是文化与环境影响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中国人心理构造的必然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是由于我们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与社会中并时时受其影响。可以说,忍耐的品质是整个民族设法适应周围条件的结果,又是家庭制度的产物,而家庭制度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 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德,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这一点。然而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他们似
19、乎认为这些也是自然法则的组成部分。与中国人的忍耐相比,基督教的所谓忍耐似乎是易怒,而中国人的忍耐有如中国景泰蓝一样举世无双。我们屈服于暴政和敲诈勒索和污辱,犹如小鱼投入大鱼之口,或许我们对苦难的承受力小一些,我们的苦难就会少一些。然而这种对苦难和折磨的承受力被赋予了忍耐的美名,又被儒家伦理学谆谆教诲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我并不是说这种道德不是中国人的伟大品质,耶稣说 “为温顺者祝福吧,因为他将继承整个世界 ”。但中国人把忍耐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并有意识地反复向后代灌输 。谚语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培养这种美德的学校是中国人的大家庭,这里有一大群的姑嫂媳妇、姐夫妹夫、内兄内弟、
20、大伯小叔、父亲儿子等等,他们每天在相互忍让之中学得了这种美德。他们从孩提时起,就从实际的需要和父母的教诲之中,学到处理人际关系必须互相忍让,相互调整。这种深刻、缓慢、持久的熏陶对人们性格的影响,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 唐代有位张公艺,有幸九世同堂,为世人羡慕不已。唐高宗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宰相唤来纸笔,挥毫写了一百个 “忍 ”。中国人并不认为 “忍 ”是家庭制度的一种不幸,相反,他们一直对它表示钦 佩。 “百忍 ”这个词现已进入道德谚语之列。大年除夕,把它写上红纸,贴上大门,比如 “和气生财 ”, “忍为家训 ”等等。如果这种家族制度继续存在,如果社会仍不充分重视个人的价值,而认为人只有处在和谐的
21、社会关系中才是完美的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忍耐必须被看作一个最崇高的道德,并一定要成长于这样一个社会制度中,在这里,它确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原文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中国人 “遇事忍耐 ”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人遇事忍耐受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影响,忍耐作为一种美德被中国人推崇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 B中国人几千 年来一直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和社会中,并时时受其影响,他们设法适应周围条件,因而遇事忍耐。 C中国人认为 “忍 ”是一种美德,中国人从小就在家庭中学得这种美德,因此遇事忍耐又是中国家庭的产物。 D中国人认为只有处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才是最完美的人,忍耐被看作一种崇高的道德,遇事
22、忍耐由其心理构造决定。 【小题 2】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A文章第一段主要是作者对中国人遇事忍耐的成因分析,观点十分鲜明。 B中国人的忍耐有别于西方人的忍耐,中国人可以忍耐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因而它是一种恶习,需要抵制。 C文章在论述中国人遇事忍耐的缺陷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通过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生动、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D作者举张公艺的事例,意在证明中国人把 “忍耐 ”作为一种最崇高的道德,不仅不认为 “忍 ”是家庭制度的一种不幸,还对它表示钦佩。 【小题 3】作者认为 “遇事忍耐 ”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点,也是它的缺陷。根据文章内容列举其优点和缺陷。 (3分 ) 答
23、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答案: 优点:使整个民族易于适应周围环境,有利于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缺点:过于忍耐,对罪恶和病态的容忍,不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过分强调集体,忽视了个人的价值。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B对应的原文忍 “并不一定是中国人心理构造的必然组成部分 ”,可知
24、选项曲 解文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选项 B对应的原文 “然而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 ”“我并不是说这种道德不是中国人的伟大品质 ”选项 “它是一种恶习 ”有悖原文,曲解文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题目,注意用文中的关键词语作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 ,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 “醉白 ”。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台州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