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doc
《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夙兴夜寐, 。 (诗经 氓 ) ( 2)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 ( 3)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 4)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 ( 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 6)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答案: ( 1)靡有朝矣 (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3)梦啼妆泪红阑干 ( 4)挟飞仙以遨游 ( 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6)久在樊笼里 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2、是 ( ) A到了这时,瑞珏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听到 “血光之灾 ”的鬼话后,瑞珏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理;觉民认为 “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 ”,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 “应该反抗 ”。 (家 ) B宝玉因为误踢了袭人,心中十分不安,忙着请医问药,设法调治。由于这几天诸事烦心,端阳午宴竟然十分冷淡。宝玉闷闷不乐,长吁短叹。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的 扇子跌折,宝玉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 “气得浑身乱颤 ”。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把手中
3、的扇子给她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抢来给她撕了。 (红楼梦 ) C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她悲痛欲绝。 (欧也妮 葛朗台 ) D曹操攻打下邳,吕布留恋妻妾,不听刘备分兵出城布掎角之势的建议,被重重围住,终日忧闷。 侯成违反禁酒令被吕布杖打,遂盗赤兔马献给曹操,并约魏续、宋宪献城。吕布被擒,请刘备为他求情。刘备念辕门射戟之恩,出言相救,曹操不喜不忠不义之人,最终缢死吕布。 (三国演义 ) E.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
4、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 (巴黎圣母院 ) 【小题 2】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 100字左右 )( 5分) ( 1)歇后语 “甘露寺招亲 弄 假成真 ”说的是发生在三国时的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三国演义) ( 2) “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本来抱着希望,以为他会来一趟 然而从那天夜晚起,一切都变了,未来的婴儿也变成纯粹是累赘了。 ”请简述这个夜晚发生的事。(复活) 选第( )题 答: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1】( 1)周瑜设计在甘露寺招亲,试图软禁刘备。 (1
5、分 )吴国太起初对孙权行美人计不满,但见了刘备后大喜,赞赏不已。 (2分 )但孙权一意孤行,刘备哀求乔国老,乔国老为刘备禀告吴国太,令作护持,因此刘备和孙夫人得以在甘露寺完婚。 (2分 ) ( 2) 有一次,两位姑姑打电报要涅赫留朵夫顺道去看她们,而他却不肯前往,卡秋莎冒着风雨深夜赶到火车站去见他。 (2分 )卡秋莎把脸贴到窗玻璃上敲打窗子,但涅赫柳多夫没有听到,关上了车窗。火车开动了,卡秋莎紧跟不舍。 (2分 )无望后卡秋莎想卧轨自杀,但肚里的孩子使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l分 ) 【小题 1】 A 项, 觉新含泪依从; 觉民要觉新去讲理,对长辈还有所期待; 瑞珏感到无限悲伤,但并没有拒绝到城
6、外去分娩。 D项, 并非刘备建议分兵出城布掎角之势,而是陈宫; 刘备没有为吕布求情。 【小题 1】略 文化经典阅读 (6分 ) 【小题 1】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孟子曰: “无或 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为数 ,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告子上 ) 注 “或 ”同 “惑 ”,怪。 吾如有萌焉何哉:即
7、使大王他有善意萌发出来,我又拿他有何办法。 数:技 艺。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认为大王资质虽然不够聪明,但这不值得让人感到奇怪。 B本段话用了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和 “羿秋诲羿 ”两个比喻进行论证。 C由于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因此必须好好地规劝他闭门思过。 D孟子认为后一个学羿者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技艺远不如前一个学羿者。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尽心上 ),孟子说的也是和上面一段话同样的道理,请你结合孟子所说的两段话,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 答案:( 1) C ( 2)孟子强调学习除了要有恒心外,还要专
8、心致志,他更看重 “恒心 ”在求学中的作用。专心,恒心,这是修养者达到修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马裕藻:被人忽略的那面 张伟 马裕藻( 1878-1945)字幼渔,浙江宁波人,音韵学家、文字学家,曾任教北京大学国文系。 这位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被戏称为 “好好先生 ”,并非没有道理。 在朋友眼里,马裕藻性格平和,对人甚是谦恭,即便是熟识的人,也总是称某某先生。他喜欢与旧友聊天,可偏偏自己又不善言谈,因此多数时候,都是他在一 旁点头微笑。 当时的国文系学生,对马裕藻既无惧意,也无敬意。因为马主任虽然在音韵学和文字学上造诣不浅,但在行事方面,不见突出,讲起课
9、来,口才也不见佳,“平庸沉闷,使人思睡 ”。 他甚至会不经意透露一些关于自己妻子贤惠的故事,以至有一次上课,学生揶揄他: “这一次还请老师给我们讲讲内人的事情吧。 ” 结果,学生们给这个宽厚长者下了个尖刻的评语: “糊涂 ”。他却依然以他的好脾气,笑脸相迎,周旋于各派之间,在大庭广众之中,从容应付,甘心当他的“沙龙教授 ” 今天,我们只能从回忆录里领略他的风采:朴素的长袍和黑皮鞋,使他显得 有点 “骆驼 ”,但 “北大国文系之负盛名,他实在是首创的开国元勋 ”。 可惜,这位开国元勋在职业舞台的最后一幕,仍是一副辛酸的 “可怜相 ”。 胡适任文学院院长后,厉行改革,马先生系主任的位置岌岌可危。他
10、写了一封长信,历数自己任上的基本工作,说明国文系改革面临的困难,对胡适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解释。据看过信的人评论,那种语气, “就是下级向上级提交的一份报告和答辩 ”,透着愤懑和无奈。 随后,他辞去系主任职务,带着 “好好先生 ”的头衔从人们视野中消失,即便偶尔被提起,也往往是作为陪衬。甚至没什么人记得,中国最早的一套拼音方案出 台,功劳主要应记在马裕藻名下。 KS*5U.C 难怪多年后北大一名学生替他抱不平:大大一厚本北京大学校史论著目录索引也找不到他的踪影,他在北大国文系做了 14年的系主任,竟没有什么人为他写下纪念性的文字。 历史几乎遗漏了这位老人在笑脸背后深藏的跃动姿态。 据说,在他任系主
11、任时,家里有个年轻人要报考北大。有一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探问马裕藻: “不知道今年国文会出哪类题? ”马主任顿时大怒: “你是混蛋!想叫我告诉你考题吗? ” 北平被占领时,有同学请他写些字留作纪念。他却说: “真对不起,现在国土沦陷,我忍辱偷生,绝不能写什么。将来国土光复,我一定报答你。 ” 这是看惯了马式宽厚的人无法想像的一面。学生张中行在与马先生接触日久之后,一改先前对老师的认识:大家把他的宽厚看作无原则的迁就,其实,他律己很严,对人的迁就也仅限于礼让。 北大评议会的许多教授,更是领教过他容易激怒的作风。在评议会上一旦遇见不合理的意见,他总是大声叱咤,一点不留面子,与平常的态度截然两样。
12、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事件时,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下令解散女师大。不久,北大评议 会决议:章士钊为教育界罪人,北大与教育部脱离关系,马裕藻等人随后发表北大评议员反章士钊宣言,不承认章为教育总长。 作为国文系主任,他努力吸收有才华的学者来国文系任教。然而当时新旧两派斗争势同水火,每逢一学年开始,马裕藻常坐着车,奔走于各派之间,一面联络旧交,一面网罗新人,还须适应学生的要求,折衷于新旧之间,谦虚态度令人动容。鲁迅得以到北大教书,便是他亲自邀请所致。 鲁迅认为, 1929年左右大革命失败, “南北一统 ”之际, “正人君子 ”们树倒猢狲散,离开北平,唯独被人忽视的马裕藻, “未改其面目 ”。 只是这一切
13、 ,居然都被忽视了,未能改变人们当年对 “好好先生 ”的盖棺定论 辞职以后不久,适逢北京大学南迁,马裕藻隐姓埋名,住在北京一条小胡同里,足不出户在家读书, “很寂寞,更怀念红楼中的相识 ”。张中行每次去看他,他见面第一句话总是问: “听到什么好消息吗? ”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在学生眼中,马裕藻是一个 “糊涂 ”的国文教授,像张中行这样始终能够作出中肯评价的学生是不多的。 B由于胡适对国文系的一些工作不满意,马裕藻只好辞去系主任一职,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不问世事。 C马裕藻虽然行事不突出,口才不佳,但学术造诣不浅。中国最早的一套拼音方案能得
14、以出台,他功不可没。 D文章多处写到马裕藻的外表神态、言行举止,从不同方面刻画了马裕藻的形象,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E文章写马裕藻和鲁迅、胡适以及张中行等人的关系,意在说明其性格平和谦恭,善于在各派之间周旋。 【小题 2】马裕藻有哪些品质被人忽略了?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小题 3】文章用不少篇幅写马裕藻被戏称为 “好好先生 ”,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1】 第一次,表现菜虎心情轻松愉快,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及菜虎一家祥和、自足的生活状态。 表达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小题 1】 说明自然灾害对农村造成的灾难之
15、大,再现当时农民生活的艰难辛酸和命运的悲惨; 反映了农村的衰残破败以及时代的动荡不安; 表达作者对家乡人民的追忆、怀念、同情与热爱。 【小题 1】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注意关各个选项键词语,找出概括最恰当的选项。 【小题 2】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把握相关语句,逐条分析提炼即可。 【小题 3】此题考查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把握相关语句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菜 虎 孙犁 东头有一个老汉,个儿不高,膀阔腰圆,卖菜为生。人们都叫他菜虎,真名字倒被人忘记了。这个虎字,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过是说他以菜为衣食之道罢了。
16、他从小就干这一行,头一天推车到滹沱河北种菜园的村庄趸菜,第二天一早,又推上车子到南边的集市上去卖。因为南边都是旱地种庄稼,青菜很缺。 那时用的都是独木轮高脊手推车,车两旁捆上菜,青枝绿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活的菜畦。 一车水菜分量很重,天暖季节他总是脱掉上衣 ,露着油黑的身子,把绊带套在肩上。遇见沙土道路或是上坡,他两条腿叉开,弓着身子,用全力往前推,立时就是一身汗水。但如果前面是硬整的平路,他推得就很轻松愉快了,空手走路的人没法赶过他去。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那车子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 悠扬悦耳的声音 , 吱扭 吱扭 吱扭扭 吱扭扭。他的臀部也左右有节奏地摆动着。这种手推车的歌,在我幼年的记忆中
17、,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田野里的音乐,是道路上的歌,是充满希望的歌。有时这种声音,从几里地以外就能听到。他的老伴,坐在家里,这种声音从离村很远的路上传来。有人说,菜虎一过河,离家还有八里路,他的老伴就能听见他推车的声音,下炕给他做饭,等他到家,饭也就熟了。在黄昏炊烟四起的时候,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说: “菜虎回来了。 ” 有一年七月,滹沱河决口,这一带发了一场空前的洪水,庄稼全都完了,就是半生半熟的高粱,也都冲 倒在地里,被泥水浸泡着。直到九、十月间,已经下过霜,地里的水还没有退完,什么晚庄稼也种不上,种冬麦都有困难。这一年的秋天,颗粒不收,人们开始吃村边树上的残叶,剥下榆树的皮。到泥里水里捞
18、泥高粱穗来充饥,有很多小孩到退过水的地方去挖地梨,还挖一种泥块,叫做 “胶泥沉儿 ”,是比胶泥硬、颜色较白的小东西,放在嘴里吃。这原是营养植物的,现在用来营养人。 那年我七岁,刚上小学,小学也因为水灾放假了,我也整天和孩子们到野地里去捞小鱼小虾,捕捉蚂蚱、蝉和它的原虫,寻找野菜,寻找所有绿色的、可以吃的东西。跟我们常在一起的,就有 菜虎家的一个小闺女,叫做盼儿的。因为她母亲有痨病,长年喘咳,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瘦小,可是她很能干活,手脚利索,眼快;在这种生活竞争的场所,她常常大显身手,得到较多较大的收获,这样就会有争夺,比如一个蚂蚱、一棵野菜,是谁先看见的。 孩子们不懂事,有时问她: “你爹叫菜虎
19、,你们家还没有菜吃?还挖野菜? ” 她手脚不停地挖着土地,回答: “你看这道儿,能走人吗?更不用说推车了,到哪里去趸菜呀?一家人都快饿死了! ”KS*5U.C 孩子们听了,一下子就感到确实饿极了,都一屁股坐在泥地上,不说话了。 忽然在远处高坡上,出现了 几个外国人,有男有女,男的穿着中国式的长袍马褂,留着大胡子,女的穿着裙子,披着金黄色的长发。 “鬼子来了。 ”孩子们站起来。 作为庚子年这一带义和团抗击洋人失败的报偿,外国人在往南八里地的义里村,建立了一座教堂,但这个村庄没有一家入教。 又过了不久,传说菜虎一家入了教。又有一天,母亲回到家来对我说: “菜虎家把闺女送给了教堂,立时换上了洋布衣裳
20、,也不愁饿死了。 ” 我当时听了很难过,问母亲: “还能回来吗? ” “人家说,就要带到天津去呢,长大了也可以回家。 ”母亲回答。 可是直到我离开家乡,也没见这个小姑娘回来过。我 也不知道外国人一共收了多少小姑娘,但我们这个村庄确实就只有她一个人。 菜虎和他多病的老伴早死了。 现在农村已经看不到菜虎用的那种小车,当然也就听不到它那种特有的 悠扬悦耳的声音 了。现在的手推车都换成了胶皮轱辘,推动起来,是没有多少声音的 1980年 9月 29日晨 (节选自孙犁回忆性散文乡里旧闻) 【注】文中所写的水灾发生于 1920年,当时作者 7岁。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
21、( 5分) A文中的菜虎是一个从小就以卖菜为生的北方农民,他既有农民的质朴勤劳,又有生意人的精明细致。 B由于生活所迫,菜虎家只好把女儿送到外国人建在天津的教堂,直到菜虎夫妇去世,他女儿才回来。 C文章写受灾情况,孩子们挖野菜时天真的对话,在表现生活辛酸的同时也为写菜虎家送女儿入教作铺垫。 D文章写的都是普通人、平常事,在重视故事情节完整性的同时,把一个个生活画面具体地展现出来。 E文章语言朴实,娓娓道来,不事雕饰,质朴单纯,简洁明净,富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耐人寻味 【小题 2】文中两次写到 “悠扬悦耳的声音 ”,在内容上分别起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小题 3】文章用不
22、少篇幅 写滹沱河水灾,孩子挖地梨、挖野菜,菜虎送女儿入教等事,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1】 第一次,表现菜虎心情轻松愉快,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及菜虎一家祥和、自足的生活状态。 第二次,表达作者对菜虎和家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小题 1】 说明自然灾害对农村造成的灾难之大,再现当时农民生活的艰难辛酸和命运的悲惨; 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衰残破败以及时代的动荡不安; 表达作者对家乡人民的追忆、怀念、同情与热爱。 【小题 1】 A.“生意人的精明细致 ”有误; B.“直到菜虎夫妇去世 ,他女儿才回来 ”有误; D.“重视故事情节完整性 ”有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福建省 三明 中高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