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宁国市黄冈实验学校九年级综合模拟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安徽省宁国市黄冈实验学校九年级综合模拟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安徽省宁国市黄冈实验学校九年级综合模拟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安徽省宁国市黄冈实验学校九年级综合模拟测试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牛奶变酸 C蔬菜腐烂 D高粱酿酒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酒精挥发是分子运动结果,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牛奶变酸,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高粱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 A CaCl2、
2、 Na2CO3、 KNO3 B NaNO3、 FeCl3、 HCl C NaCl、 Ba(NO3)2、 NaOH D (NH4)2SO4、 NaOH、 Na2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能否大量共存,实际上是是否会发生反应,如果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反应,则可以大量共存, A、 CaCl2、 Na2CO3、 KNO3中,其中 CaCl2和 Na2CO3会发生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所以不能共存, B、 NaNO3、FeCl3、 HCl中 FeCl3的是黄色溶液,与无色不相吻合,错误, D、 (NH4)2SO4、NaOH、 Na2CO3中的 NaOH和 (NH4)2
3、SO4会发生反应产生氨气,不能共存,故选C 考点:酸、碱、盐的性质,特征离子的颜色 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酚酞试液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C用磁铁吸引来区分铁丝和铝丝 D用熟石灰来区分氮肥和钾肥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用酚酞试液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错误, B、合成纤维灼烧后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而天然纤维中的动物纤维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植物纤维有烧纸的气味,所以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正确, C、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铝不
4、能,所以可用磁铁吸引来区分铁丝和铝丝,正确, D、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所以可用熟石灰来区分氮肥和钾肥,正确,故选 A 考点:碱、盐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的鉴别 甲、乙两 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1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 t1 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 C t2 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 W:100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 t3 降到 t2 时,乙先析出晶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解度曲线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而
5、判断结晶的方法,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采用蒸发结晶, 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3、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4、可直接读出某温下,物质的溶解度; A、 t1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正确, B、要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那么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继续加入溶质,所以 t1 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正确, C、 t2 时,甲或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 w 克,所以此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 W:100,正确,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
6、化的趋势更大,所以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 t3 降到 t2 时, 甲先析出晶体,错误,故选 D 考点:溶解度曲线意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 “王水 ”(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 “王水 ”中形成 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王水 ”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 金比氢活泼; HAuCl4中, Au的化合价为 +3价; 可以将 pH试纸伸入 “王水 ”中测其酸碱度; “王水 ”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因为黄金溶解在 “王水 ”中
7、形成新的物质 HAuCl4(四氯合金酸),所以是化学变化,正确,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错误,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而 H元素的化合价为 +1, Cl的化合价为 -1,所以 HAuCl4中 Au的化合价为 +3,正确, 用 PH试纸测 PH的方法: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 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 pH,不能直接将 pH试纸伸入 “王水 ”中测其酸碱度 ,错误, “王水 ”能将黄金溶解,那么更能将铁溶解,所以不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错误,故 选 D 考点:元素的化合价,金属的活动性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 TiO2)薄膜制
8、作出一种新型 “纳米纸 ”,又在纳米纸上 “铺 ”一层 “萘胺 ”( 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钛中 Ti的化合价为 +2 B萘胺中 C、 H、 N 的原子个数比为 10:9:1 C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有机物 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而 O 元素的化合价为 -2,所以二氧化钛中 Ti的化合价为 +4,错误, B、化学式中元素符 号右下脚的数字表示对应元素的原子个数,所以 “萘胺 ”( C10H9N)中 C、 H、 N 的原子个数比为 10:9:1,正确, C、
9、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萘胺是有机物,而二氧化钛不是,错误, D、这种试纸是在纳米纸上 “铺 ”一层 “萘胺 ”( 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所以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错误,故选 B 考点: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的含义,有机物的概念及物质的分类 2013年 “世界水日 ”和 “中国水周 ”活动的宣传主题为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为了保护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不是禁止使用,错
10、误, B、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或蒸馏,沉降只是将不溶性的物质沉淀下来,并不能将硬水软化,错误,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所以错误,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正确,故选 D 考点:保护水资源 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 117 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94g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7 C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 117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 2、表示元素符号, 3、表示元素名称, 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1、。 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单位不是 g或 Kg,错误,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 C、因为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 117,正确, D、钙和铕都带 “金 ”字旁,所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故选 A 考点 :元素周期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错误,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电子的质量
12、是整个原子质量的 1/1836,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质子所带的正电等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即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正确, D、因为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所以电子数越多,原子核外的空间就越大,原子的体积也就越大,并且分层运动会出现最外层电子,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所以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正确,故选 A 考点:原子的定义、原子的结构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 滴管,滴
13、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错误, B、取用固体药品,瓶塞要倒放在实验桌上,错误, C、 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试纸:把 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点滴板)上,再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 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 pH,正确, D、过滤操作的六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 ”指 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指 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很明显本题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且漏斗末端没紧靠烧杯内壁,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1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矿泉水 C石灰水 D汽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常见的混合物:空气、合金、溶液等, B、 C、 D都是溶液,都是混合物,故选 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填空题 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A B C D E ( 1)图中仪器 a的名称是 。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 装置(填字母代号),此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检查 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水和图中的其他装置) 。 答案:( 1)铁架台 (
15、 2) BC 或 BE 2H2O2 2H2O+ O2或 AC 或 AE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 3)先在橡皮管上夹上弹簧夹,再往长颈漏斗口处加水至形成水柱,然后观察水柱高度没有发生变化,则气密性好 试题分析:( 1)常见仪器的识记 ( 2)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由于在 实验室有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一是常温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二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装置可选 BC 或 BE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O2,也可选 AC 或 AE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安徽省 宁国市 黄冈 实验学校 九年级 综合 模拟 测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