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核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考点:原子的构成 在图( 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 S,过一段时间后,电流表 A1的示数突然变小,但不为零。将电阻 R2与另一电阻 R3连成如图( b)所示电路(两电路使用的电源相同),闭合电键 S,发现电流表 A2的示数与电流表 A1的示数相同。若故障可能出现在电阻 R1、 R2、 R 3上,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阻 R1可
2、能是完好的 B电阻 R2可能发生断路 C电阻 R3一定发生短路 D电阻 R3一定是完好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流表 A1的示数变小又不为 0,则 R1、 R2中有且仅有一个断路,又因为 A2的示数不为 0, R2不能断路,只能是 R1断路。 A1与 A2的示数相等,电源相同,则 R3必定短路。 考点:电路故障 如图所示,小蚂蚁背负着果实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A果实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果实所受的重力 B果实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果实所受的重力 C果实所受的支持力等于蚂蚁所受的支持力 D果实所受的支持力小于蚂蚁所受的支持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果实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支持力与自
3、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蚂蚁和果实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所受的总重力与蚂蚁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果实受到的支持力小于蚂蚁受到的支持力,D选项正确。 考点:二力平衡 受力分析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 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 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90) 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90)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选项,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反射光将落在 A 点的左侧。B选项,将平面镜水平向右
4、移动一段距离,反射光线落在光屏上的位置不变。 C选项,平面镜绕入射点 O顺时针转动,反射光线也绕 O点顺时针转动,会落到B点。 D 选项,如果平面镜绕 O点逆时针转动,反射光线将落在 A点的左侧。 考点:光的反射 在下列描述中,符合 物理史实的是 A安培最早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伏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的值 D伽利略在牛顿等人的基础上得出惯性定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欧姆最早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得出了惯性定律,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C选项正确,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考点:物理学史 分
5、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 A柳絮飘舞 B花香袭人 C落叶纷飞 D雪花飞扬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分子的直径在 10-10m 左右,人眼不能直接看见,如:柳絮飘舞、落叶纷飞、雪花飞扬、尘土飞扬等现象,都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花香袭人,是花香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考点:扩散现象 若在枪管口安装 “消音器 ”,可以降低枪声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消音器降低的是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色和音调。如果把整把枪看作一个声源,那么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控制噪声的方法 在下列各星球中,属于恒星的是 A月球 B地球 C土星 D太阳 答案
6、: D 试题分析:恒星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球形或类球形天体。夜晚用肉眼观察天空,感觉恒星的位置大致不动。在太阳系中只有太阳是恒星。地球、土星是太阳的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考点:恒星 实验题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是教科书中唯一在两个教学内容中均安排的学生实验。 教科书中第一次实验时,要求的实验电路图为图中的 _。 填写字母 小王用电源(电压为 6伏)、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标有 “20 2A”字样)等器材,测定电阻 RX的值。闭合电键 S,在移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 的示数变大,当他观察到两电表的示数如图( a)、( b)所示时,停止实验。小王经过思考、分析
7、后,重新进行正确的实验,当他把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 5.5 伏、 0.26 安。在移动变阻器滑片 P的过程中,他发现电流表的示数达最大值 0.28安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 a)所示。请将表格填写完整,并计算出电阻值。 _(计算电阻时,精确到 0.1欧) 物理量 实验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电阻 (欧) 电阻平均值 (欧) 1 2 5.5 0.26 3 0.28 答案: ( a)。 物理量 实验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电阻 (欧) 电阻平均值 (欧) 1 4.8 0.24 20.0 20.9 2 5.5 0.26 21.2 3 6.0 0.28
8、 21.4 试题分析:( 1)课本第一次进行实验时,按图 a进行实验,没有使用滑动变阻器,不能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 2)在移动滑片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而电压表的示数减小,说明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的读数是 1.2V,电流表的读数是 0.24A,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4.8V, 。重新连接电路后,滑片移动到某一位置, 。当电流表的示数最大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6V, 。电阻的测量值。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 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需用笔和尺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的 _表面与所画直线重合(选填 “前 ”或 “
9、后 ”);研究蜡烛的像是否为虚像时,可以在像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观察光屏上 _。在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需要多次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_;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 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 a)所示,移动光屏,得到的现象始终如图( b)所示,接下来眼睛应 _。 答案:前;是否有像存在;验证规律;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情况。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蜡烛成的像主要是在玻璃板的前表面发生反射,所以将玻璃板的前表面与直线重合。在像的位置放光屏,通过观察光屏有无像确定像是否为虚像。改变蜡烛在光具座上的位置是为了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
10、在一倍焦距之内,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应当从光屏这一侧进行观察。 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某小组自学 “塞贝克效应 ”后,知道了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在回路中将会出现电流。他们设计实验,验证所学到的结论。该小组利用铁丝和铜丝两种导线组成图( a)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将相连的两个交叉点 A、 B分别置于烧杯中和酒精灯上方。做了如图( a)、( b)、( c)所示的三次实验。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该小组所设计和开展的实验,能否验证他们所学的规律,请说明理由。_ 分析比较图 7( a)、( b
11、)和 ( c)中的电流表示数以及相关条件,可得:_ 答案: 他们按照规律成立的条件设计并开展实验,在回路中出现了期望中的电流,所以他们的实验可以验证所学的规律。 (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试题分析:他们用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回路,控制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用毫安表来检验电路中的微小电流,他们设计和开展的实验能够验证所学的规律。比较( a)、( b)、( c),得到:当两种金属的材料不变时,接触点间的温度差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考点:考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小王和小海在学习了串联电路知识后,进一步探究 “导体中电流与电
12、压的关系 ”,他们用 A、 B、 C三个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中的相关数据和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电压相同,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分析数据还可以知道:三个导体中,导体 _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最大(选填 “A”、 “B”或 “C”)。 小王进一步分析了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的比 值是一定值;不同导体,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不同。 小海在小王的基础上,将电流与电压的比值 I/U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理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物理量的数值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 _(选填 “大 ”或 “小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上海市 长宁区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