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学校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学校图书馆内不需要张贴的标志是( )答案: C 试题:图书属于易燃物品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学校图书馆内需要张贴 B、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 -易燃物质标志,学校图书馆内需要张贴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学校图书馆内不需要张贴 D、图中所示标志是灭火器标志,学校图书馆内需要张贴 故选 C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根据四位同学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 ) A CH4 B CO C C2H5OH D H2
2、 答案: A 试题: A、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属于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C、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并且不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 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生成物的种类和物质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对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与联系方面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右下图是 “尾气催化转换器 ”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
3、误的是 (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此化学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 答案: C 试题: 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 A正确;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可得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的结论;故 B正确; C、反应后的三种分子中有一种分子是未参加反应的分子,而非反应生成的新的分子,因此该反应只生成两种新物质;故 C错误;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 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故 D正确; 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
4、合物的判别 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 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安全常识 B 生活知识 电器着火 切断电源 酒精灯失火 湿布盖灭 硬水 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 蜂窝煤易于燃烧 与空气充分接触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物质分类 O2支持燃烧 气割气焊 He 密度很小、很稳定 填充气球 空气 混合物 河水 氧化物 答案: 试题: A、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自然界中的水通电,可切断电源;酒精灯失火,可用湿布盖灭,隔绝氧气,故 A正确; 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高
5、,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 B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于气割气焊, He 密度小、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作气球的填充气,故 C正确; D、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种成分,都属于混合物,故 D错误; 故选 D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硬水与软水;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性质与用途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 B 试题: 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
6、都为无色气体;故 A不适合;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伸入二氧化碳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B适合; C、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故 C 不适合; D、二氧化碳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 D不适合; 故选 B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后,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并且不会混入其他气体的是 ( ) A磷 B蜡烛 C木炭 D铁丝
7、答案: A 试题:蜡烛、木炭、硫等物质在空气中燃烧都能生成气体,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但是会混入其他气体; 磷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并且不会混入其他气体 故选 A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生成物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 ) A 1个 氧化碳分子: Co B 2个碳酸根离子: 2CO32- C 3个亚铁离子: 3Fe3+ D 4个氢原子: 2H2 答案: B 试题: A、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CO,因此, 1个一氧化碳分子应写作 CO; C、O 为两
8、种元素,都应大写, O 不能小写;故 A错误; B、碳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CO32-,因此,二个碳酸根离子应写成 2CO32-;故 B正确; C、亚铁离子的符号为 Fe2+, 3价的为铁离子,因此, 3个亚铁离子应写为 3Fe2+ ;故 C错误; D、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微粒个数,因此, 4个氢原子应写为4H; 故选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 n ,表示微粒的个数时在符号前面标数字 n,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时在符号正上方标数字 a,表示离子带电情况时在符号右上角标数字 b,表示微粒构成中的原子个数时在符号右下角标数字 c 下列有关 O2和 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
9、性质的是 ( )答案: B 试题: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A、氧气能为可燃物助燃,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 A错误; B、二氧化碳的固态物质干冰,升华时带走周围的热量,使水蒸气变成雨滴,没有生成新物质,表现的是物理性质,故 B正确; C、氧气使食物变质,食物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表现的是化学性质,故 C错误; D、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表现的是化学性质,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关键是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通过化
10、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反之就是物理性质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验满氧气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B 试题: A、氧气的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应深入瓶内,故 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应 “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 ”,故 B正确; C 、读取一定体积液体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应仰视,故 C错误; D、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氧气的验满,以及
11、液体的取用方法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加热 KMnO4后的残余固体 B液氧 C食盐水 D清新的空气 答案: B 试题: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A、加热 KMnO4后的残余固体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B、液氧为液态的氧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食盐水含有食盐、水,属于混合物; D、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 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
12、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食品添加剂溴酸钾 (KBrO )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 (Br)的化合价为 ( ) A +1 B +3 C +5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溴酸钾( KBrO3)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 +1) +x+( -2) 3=0,则 x=+5;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能力 榴莲被誉为 “果中之王 ”。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 C 试题:我们能闻到榴莲散发出来的
13、特殊香味,是因为榴莲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我们的 鼻子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 C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现象 填空题 ( 21分)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实验装置: ( 1)指出仪器名称:甲 乙 丙 丁 (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图一)中的 (填序号)作为发生装置,但此装置有不足之处,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 ( 3)小明用改进后的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如果他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可选用(图一)中的 (填序号);如果想要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选用(图一)中的 (填序号)。 (4)小华想用过氧
14、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她应选用(图一)中 作为发生装置,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如果她选用(图二)中的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则收集时气体应从导管口的 端(填 “A”或 “b”)通入。 ( 5)当过氧化氢接触到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不能人为控制其速度。如果你稍改变所选择装置,便可控制其反应速度,请从(图三)的仪器中选择一种更换小华选择的装置中一种仪器,以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它更换原装置中的 (填名称)。实验结束后,通过相互交流,你认为是 ( 填小明或小华)的方法更好,理由是 , 。答案:( 1)甲 试管试管,乙 酒精灯酒精灯,丙 集气瓶集气瓶,丁 水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福建 福州 外国语学校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