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冰 B空气 C纯牛奶 D大理石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A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错; C、纯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水分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C错; 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D错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a、 b、 c分别代表镁、铝、铁三种金属中的一种,它们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关系图如下, x轴表示和酸反应的金属质量, y轴表示产生的氢气质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2、是( ) A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 b c B a、 b、 c分别是铝、镁、铁 C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a b c D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b c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掉的金属的关系图,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是 a b c,根据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金属的质量,设金属质量都为 m,则铝、镁、铁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 , , ,因此 a为铝、 b为镁、 c为铁 A、由上述分析可知 a、 b、 c对应的金属分别是铝、镁、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铝、铁,故活动性顺序为 b a c,故 A错误; B
3、、由上述分析可知 a为铝、 b为镁、 c为铁,故 B正确; C、生成物中铝为 +3价,铁为 +2价,镁为 +2价,故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c,故 C错误; D、铝、镁、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27、 24、56,故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是 b a c,故 D错误;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氯气有毒,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是: MnO2+4HCl(浓) MnCl2+Cl2+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采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制取氯气 B锰的化合价由 +4降为 +2 C收集时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D X的化学是为 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用二氧化锰固体、浓盐酸制氯气,需要加热,因此不
4、可以采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故说法错误; B、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设反应前 MnO2中 Mn元素化合价为 a,则 a+( -2) 2=0,解得 a=+4;设反应后 MnCl2中 Mn元素化合价为 b,则 b+( -1) 2=0,解得 b=+2,因此锰的化合价由 +4降为 +2,说法正确; C、氯气有毒,因此收集时要有尾气处理装置,说法正确;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原子种类及个数为 Mn, 1; O, 2; H, 4; Cl, 4;已知生成物中原子种类及个数为 Mn, 1; Cl, 4;比较分析可知 2X中含有 H、O
5、 原子个数分别为 4和 2,故 X的化学式为: H2O,说法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下列鉴定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硬水、软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氧气、空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复燃情况 C 氮气、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D 棉纤维、羊毛纤维 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情况和灰烬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肥皂水在硬水中泡沫较少,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B、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现象不变,在氧气中复燃,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C、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支持燃烧,所以
6、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者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D、棉纤维、羊毛纤维燃烧后的气味不同,棉花纤维有烧纸的味道,羊毛纤维有焦羽毛的气味产生,且燃烧后灰烬不同,棉花纤维灰烬质软,而羊毛纤维质地较硬,一捻即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蜡烛 B镁 C铁丝 D红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D、红磷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
7、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将密封良好的、未变质的方便烩面从郑州带到青藏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如图),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 A分子间隔增大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体积增大 D分子数目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密封良好的、未变质的方便烩面从郑州带到青藏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是因为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带到青藏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隔增大有关,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带到青藏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隔增大有关,而不是分子质量增大,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带到青藏高
8、原时包装袋会鼓起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隔增大有关,而不是分子体积增大,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带到青藏高原时包装袋会鼓起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隔增大有关,而不是分子数目增多,故选项错误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碱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 pH逐渐由小变大 B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 C稀硫酸能够使石蕊溶液呈蓝色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水沿着器壁缓慢地加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碱的溶液呈碱性 pH大于 7,碱性越强 pH越大,所以向碱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两者反应碱会不断消耗,溶液的碱性会不断变弱,所以向碱
9、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 pH逐渐由大变小; B、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C、稀硫酸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石蕊溶液呈红色;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酸沿着器壁缓 慢地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止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导致酸液飞溅的现象发生;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葡萄糖和果糖的化学式均为 C6H12O6,但分子结构不同,它们通常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下列关于葡萄糖和果糖的说法中 “不正确 ”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均为 180 B它们均属于营养素和有机物 C它们的元素组成和性质均相同 D它们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个数比均与水分子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化学式 C
10、6H12O6可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166=180,故正确; B、根 据化学式 C6H12O6可知,含有碳,具有有机物的特征,属于有机化合物,属于营养素,故正确; C、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性质就不同,所以葡萄糖和果糖分子结构不同,性质就不同,故错误;D、 C6H12O6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2: 1,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2: 1,故正确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铁制作炒锅 B用石墨做干电池中的电极 C用钨做灯泡里的灯丝 D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绣 答案: D 试题分析:
11、A、用铁制作锅,是利用了铁具有导热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石墨作为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钨做灯泡里的灯丝是利用了钨的导电性和熔点高,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是利用了盐酸的化学性质,能和铁锈反应,故选项正确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A装入药品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试管口处的棉花是用于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 C气
12、体集满后,盖好玻璃片,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D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正确; B、试管口处棉花团的作用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不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错误; C、气体集满后,盖好玻璃片,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正确; D、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正确;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 填空题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流程图回答: ( 1)操作 1 和操作 2 中都用到的仪器是 ;该仪器在操作 2 中的作用是 ( 2)用量筒量取 15mL水
13、,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答案:( 1)玻璃棒;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2)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试题分析:( 1)粗盐经溶解过滤后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除去,滤液经蒸发结晶可得精盐,在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过滤中作用是引流, 蒸发中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2)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A、 B、 C、 D四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依次是 “ ”、 “ ”、 “ ”和 “ ”( -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已知 A+B C+D,请问: ( 1)由 A构成的物质属于 (填物质类别) ( 2) D微粒的名称是 ( 3)
14、若 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 D的质量为 g 答案:( 1)化合物;( 2)水分子;( 3) 18; 试题分析:由图示所示的物质微粒的结构可得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S+O22S+2H2O( 1) A是 H2S由两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化合物;( 2) D是水,所以 D微粒的名称是水分子;( 3)设若 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 D的质量为 x 2H2S+O2 2S+2H2O 32 36 16g x x=18g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物质 M、 X、 Y、 Z、 W均是氢、碳、氧、钠中的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化合物 ( 1)由 4种元素组成的固体 M与食醋混合,有气泡冒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省 郑州市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