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玻璃破碎 C铁生锈 D湿衣服晾干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水结成冰、玻璃破碎、湿衣服晾干是物理变化;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 与 是并列关系, 包含在 中,若
2、 是纯净物,则 不可能是 A二氧化碳 B海水 C冰水混合物 D四氧化三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如果 是纯净物,则 可以是单质或者化合物,不可能是混合物,故题中 B项的海水肯定不可能。 考点:物质的分类;图示。 点评:单会物质的分类还不够,读懂题中图示的含义也很关键。难度较大。 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蜡烛继续燃烧,杯子内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下降 C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 D蜡烛燃烧更旺杯子内液面上升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上图所示,蜡烛在杯子里燃烧一段时间后,因
3、杯中氧气被消耗,故蜡烛逐渐熄灭;蜡烛燃烧消耗了杯中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又被石灰水吸收,故被内的气压减小,所以,杯内液面上升。 考点:燃烧;空气的组成;大气压。 点评:本题是个物理化学综合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大气压和空气的组成。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阴离子是得了电子,带负电荷的粒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A、核内质子数是 10,核外电子数: 2+810,属于原子,故 A错; B、核内质子数是 11,核外电子数: 2+810,属于阳离子,故 B错; C、核内质子数是 11,核外电子数: 2+8+111,属于原子,故 C错; D、
4、核内质子数是 17,核外电子数: 2+8+818,属于阴离子,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阴离子的特点: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影响。下列软化硬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蒸馏 B煮沸 C沉淀 D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最高程度的净水就是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 A、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净水的最高程度,故 A正确; B、煮沸只能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不能得到纯水,故 B错误; C、 沉淀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不能除去可
5、溶性钙镁化合物,故 C错误; D、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小颗粒,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 D错误; 故选 A。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每种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类别进行。 如图所示,在烧杯 A中装入蒸馏水,滴入 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 B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 A、 B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 A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 B无关; 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 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B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 A中的溶
6、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部分氨气的分子跑到 A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利用这些相关知识可解决此题。 ( 1) A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是 B中的氨气分子溶解在甲中形成了氨水,故此解释错误。 ( 2)变红的原因是氨气分子的原因,大烧杯内壁无特殊微粒,故此解释错误。 ( 3)此叙述正确叙述了氨气分子由 B扩散到 A的过程,故此解释正确。 ( 4)使酚酞变红是碱性物质氨水的性质,此解释正确。 故选 D。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
7、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此题是对分子扩散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氨气分子扩散的实质又较明确的认识,须知道知道分子扩散的过程,同时也要对氨气的性质有所了解,属于一道基础性实验题。 硅元素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硅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8.09g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然后利用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来分析解答即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第二位是硅,故 C说
8、法错误; B、由硅的元素名称的汉字偏旁为 “石 ”,则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B说法错误; C、由 小格中的信息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4,所以其质子数也是 14,故C说法正确; D、由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 “1”,只不过常省略,故 D说法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知道元素周期表所体现的信息及含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
9、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组成的, A说法错误; 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对; 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C错; 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错。 考点:元素、原子、分子;物质的构成。 点评:准确区分元素、原子、分子的概念,理解物质的构成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一一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 变化 B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一一分子质量很小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间的间
10、隔发生改变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很小;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的微观构成一样,都由相同的氢气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相同。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微粒的性质。 点评:微观的观点是常考的知识点,识记微粒的 性质,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就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
11、起催化作用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描述的是实验现象,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也不能在常温下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说法错误; C、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说法正确;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说法正确。 考点:实验现象;氧气的性质;催化剂;气体收集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氧 B洁净的空气 C水泥砂浆 D汽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水泥砂浆、空气、汽
12、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绿色化学 ”是 21世纪化学的主导方向,下列措施中符合 “绿色化学 ”的是 A就地焚烧生活垃圾 B多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C提倡用水能、风能发电 D大力提倡发展私家车,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绿色化学 ”是 21 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要求从根本上杜绝污染。它包括 “原料绿色化 ”、 “化学反应绿色化 ”、 “产品绿色化 ”等内容。 A、就地焚烧生活垃圾,会污染空气,不属于 “绿色化学 ”,故 A不符合题意; B
13、、多建 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燃煤增加会加剧空气污染,不属于 “绿色化学 ”,故 B不符合题意; C、提倡用水能、风能发电,不会污染空气,破坏环境,所以符合 “绿色化学 ”,故 C符合题意; D、大力提倡发展私家车,会增加尾气的排放,加大环境污染,所以不属于 “绿色化学 ”,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绿色化学。 点评:环境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 “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 ”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
14、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都是正确的。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是错误的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点评:化学可以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同时它的一些负面影响,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们人类应珍惜自己的生存环境。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数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滴加液体试剂 D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读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平行,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正
15、确; C、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否则会污染滴管,故图示操作错误; D、过滤操作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 D图错误。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此类题型也是常考的题型之一。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用来保护粮食,利用 了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B制作霓虹灯时充入稀有气体,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性质 C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氦气可用于飞艇,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的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氮气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保护粮食,故 A
16、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且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 C说法正确; C、所谓助燃物,通俗地说是指帮助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确切地说是指能与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 C说法错误; D、氦气可用于飞艇,利用了氦气的密度小的性质,说法正确。 故选 C。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记住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是解答本题关健,难度不大。 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 5.82g食盐 B用 10mL量筒量取 9.5mL蒸馏水 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17、量是 16g D空气中 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21% 答案: B 试题分析: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 0.1g, A应为 5.8g; B说法正确;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6;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考点:化学中的数据。 点评:化学中的常用数据设计仪器精确度;相对原子质量等 填空题 ( 14分)某学习小组完成 “实验活动 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 _; _。 ( 2)若选择装置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试管口要放一团 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收集纯度高的氧气宜选用 _(填序号,下同)。 ( 3)如果用双氧水、二
18、氧化锰制氧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 (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 ( 5) F图是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_;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 _(填字母)。 ( 6)实验操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 “组装仪器 装药品和放棉花并固定试管 加热试管 收集气体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停止加热 ”。 ( 7)实验反思: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氯酸钾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 铁架台; 集气瓶。 ( 2)棉花(错别字不给分);高锰酸钾 锰酸钾
19、+ 二氧化锰 +氧气; E。 ( 3) B;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 ( 4)用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收满。 ( 5)铁夹夹在试管中间,没用外焰加热; bc。 ( 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7)未加二氧化锰(或未加催化剂) 试题分析: 1、图中 、 的仪器名称分别为铁架台和集气瓶; 2、若选择装置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收集纯度高的氧气宜选用E装置,排水集气法。 3、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型制气,装置应该选择 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
20、方法是用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收满。 5、 F图中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的错误有:铁夹夹在试管中间,没用外焰加热,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按钮是 bc。 6、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 “组装仪器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和放棉花并固定试管 加热试管 收集气体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停止加热 ”。 7、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若不是氯酸钾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 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东省 佛山市 顺德 区容桂 中学 九年级 第一次 段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