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河南中考化学调研(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河南中考化学调研(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河南中考化学调研(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河南中考化学调研(二)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近年来,多市居民呼吸系统异常率上升, PM2 5是主因。 PM2 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 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元凶。下列做法对PM2 5的治理不能起到积极作用是 A建筑工地经常洒水降尘 B加强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 C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 D露天焚烧秸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建筑工地经常洒水降尘,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扬尘,正确, B、加强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降低空气中 PM2 5的浓度,正确, C、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扬尘及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排放,正确,
2、 D、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故选 D 考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说明该反应过程中放热 B图中 B点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图中 C处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和 HCl D从 A到 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逐渐变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据图可知,该反应过程中放热,正确, B、图中 B点的温度最高,故图中 B点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C、因为 B点表示两者恰好反应,故到 C点则表示盐酸过量,故图中 C处
3、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和 HCl,正确, D、因为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从 A到 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逐渐变小,错误,故选 D 考点:中和反应,溶液的 PH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 (括号内的物质 )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浓硫酸 ) B氮气中的氧气 (碳 ) C铜粉中的氧化铜 (一氧 化碳 ) D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氢氧化钡溶液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用浓硫酸干燥,正确, B、除去氮气中的氧气,与碳反应,但生产了二氧化碳锌的气体杂质,错误, C、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发生反
4、应: CO+ CuO 加热 Cu + CO2,正确,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CuSO4+Ba(OH)2=Cu(OH)2+BaSO4,形成两种沉淀,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除杂 欲检验某可燃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的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有: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测定生成物的质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生成物中含有水,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从而可以推断该化合物一定含
5、有碳、氢元素,要进一步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还必须 测定生成物的质量,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维,下列推理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变质 B置换反应会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就是置换反应 C物质能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会随温度变化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发生变质,正确, B、置换反应会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像: CO+ CuO 加热 Cu + C
6、O2,错误, C、物质能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会随温度变化,错误,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并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酸,实际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错误,故选 A 考点: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分子的基本性质 目前,我国拟规定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调查显示,约 12%中国男性的死亡归因于烟草使用,每年有 60万人因二手烟草烟雾暴露而死亡。烟草的重要成分烟碱,俗名尼古丁 (C10H14N2)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并引发多种疾病。下列有关烟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烟碱属于有机物 B烟碱中碳 、氢元素质量比为 12:1 C烟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2 D烟碱中碳元素的
7、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烟碱 (C10H14N2)属于有机物,正确,B、烟碱 (C10H14N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 =1210:114=60:7,错误, C、烟碱(C10H14N2)的相对分子质量 =1210+114+142=162,正确, D、根据元素质量发生的表达式,烟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正确,故选 A 考点:有机物的概念,化学式的意义 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 B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 C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D用燃烧的方法辨别羊毛的真假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不能用钢丝球
8、洗刷铝制炊具,因为钢丝球会将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打磨掉,使铝制炊具腐蚀,错误, B、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隔绝氧气,从而灭火,正确, C、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故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正确, D、羊毛属于动物纤维,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可用燃烧的方法辨别羊毛的真假,正确,故选 A 考点: 金属铝、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天然纤维的鉴别方法 集气瓶 (或广口瓶 )的用途广泛。对于下列所示实验中,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选用干燥剂的时候,要注意干燥剂一定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而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与浓硫酸反应,故 C错误 考点:集气瓶 (或
9、广口瓶 )的用途 2013年 12月 2日,嫦娥三号携 “玉兔 ”发射升空,运载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做助推剂,氢气、氧气能压缩成液体,是因为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氢气、氧气能压缩成液体,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故选 C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做食品保护气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河南 中考 化学 调研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