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噪声也是声音, A错;没有物体振动就不会有声音, B正确;如果物体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或次声波或传到耳朵的声音强度太弱,我们就听不见, C错;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快,但不是 “一定 ”,比如声音在软木中的传播速度就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慢,D错。 考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听到声音,
2、声音在不同状态物体中传播的快慢。 夜晚某人在一盏路灯下,先走近路灯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光源与人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越小影子越长,夹角越大影子越短,夹角为 90o 时影子最短。走近路灯,灯与人连线与地面的夹角增大,影子变短,相对路灯走远,灯与人连线与地面的夹角减小,影子变长,先变短,后变长,选 D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生活体验(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透过红色透光的玻璃 ,进行下列观察 ,结果是( ) A观察蓝色物体 ,可以看到绿色 B观察绿色物体 ,可以看到黄色 C观察红色物
3、体 ,可以看到红色 D观察任何颜色物体 ,看到的都是红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透明物体透过色光的颜色就是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就是其反射光的颜色,红色透光的玻璃只 允许红色光透过。透过红色透光的玻璃观察蓝色物体,蓝色物体反射的蓝色光不能透过红色玻璃,看到的物体是黑色的, A错;同理 B错;透过红色透光的玻璃观察红色物体,红色物体反射的红光可以透过红色玻璃进入眼睛,看到红色, C正确,填 C, 透过红色透光的玻璃看白色或红色的物体颜色是红色,看其他颜色的物体是黑色, D错。 考点: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以下器具或现象不是应用紫外线的是( ) A用来识别钞票或商标的验钞机
4、 B在医院的手术室或病房里常用的灭菌灯 C家庭用的烤箱烤食品 D适当的阳光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来识别钞票或商标的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 A不符合题意;在医院的手术室或病房里常用的灭菌灯,是利用紫外线能杀菌的原理, B不符合题意。家庭用的烤箱烤食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产生红外线热效应的原理, C符合题意。适当的阳光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是利用阳光中少量紫外线能合成 VD的原理, D不符合题意。选填 C。 考点: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和生物(灭菌)效应,电流的热效应,红外线的热效应。 以下各物体 ,属于光源的是 ( ). A洁白的月光 B晶莹的露
5、珠 C璀璨的钻石 D浪漫的荧火虫 答案: D 试题分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 A错;晶莹的露珠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B 错;璀璨的钻石也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钻石自身不发光, C错;荧火虫自身发光,是光源,选填 D。 考点:光源,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夏天和冬天空调公交汽车的车窗上都会出现水雾,这些水雾是在车窗的( )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B夏天在内表面 ,冬天在外表面 C都在内表面 D都在外表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雾是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放热液化形成的,出现在温度相对较高区域。夏天空调公交汽车外面温度高,水雾出现在外表面,冬天空调公交汽车内温
6、度高,水雾出现在内表面。对照各选项, A正确。 考点:液化条件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C冬天,窗户的玻璃上有 “冰花 ” D冬天河水会结冰 答案: B 试题分析: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有两种可能性:先熔化再汽化变干,或低温下直接升华变干, A错;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 B正确;冬天,窗户的玻璃上有 “冰花 ”是凝华现象; C错;冬天河水会结冰是凝固现象, D错。 考点:物态变化,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冰的熔点是 0 ,则 0 的水的状态是 (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7、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冰的熔点是 0 ,在 0 时,冰吸热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 0 不变,为固液共存态,直至全部变为液态, 0 的液态水如果放热凝固,由液态变为固态,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 0 不变,为固液共存态,直至全部变为固态, 0 的水可能变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选项 D是正确的。 考点:冰 (晶体 )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 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 B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而汗水蒸发时要从身上吸收热量 C电风扇吹
8、来的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 D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我们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我们感到凉爽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风扇吹来的风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A错;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C错;风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基本相同,不会产生热传递, D错;汗水蒸发时要从身上吸收热量,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表面空气的流速,使汗水蒸发加快,感到凉爽。 B选项正确。 考点: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他设计的实验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
9、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 C 试题分析:探究目的是为了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我们要比较的是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能否听到,根据控制变量法,选取的器材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都是在同一个瓶胆里面,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不符合变量控制,无法比较, A错误;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还是同一个瓶胆,不符合变量控制; B错误;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其它变量相同,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 C正确;将音量大小不同 的芯片先后放入瓶
10、胆中,不符合在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无法比较, D错误。选填 C。 考点:声现象实验设计,实验方法。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 “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 ”,这里的 “大 ”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老师对同学们说 “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 ”,这里的 “大一点 ”是指增大声音的响度,选 B。 考点:声音的特征,现象中蕴含的声学知识。 小军是位音乐爱好者,他能从音乐会的乐器合奏中,分辨出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他分辨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时,依据的是这些
11、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节奏 答案: C 试题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演奏同一首乐曲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分辨是何种乐器发声,选填 C。 考点:声音的特征,声音知识在声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 机的响声越大 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安装 “噪声监测仪 ”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A错;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声音传播越困难
12、,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 B错;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低,发声的音调越低, C选项正确; “噪声监测仪 ”是噪声强度的测量仪器,只是为防治噪声提供数据支持, D错。 考点:振幅,响度,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频率,音调,噪声监测仪功能。 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 37.8 ,未经甩过,又先后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 36.8 和 38.6 ,则在测量时两次读数分别是( ) A 36.8 和 38.6 B 37.8 和 38.6 C 37.8 和 37.8 D 36.8 和 37.8 答案: B 试题分析:体温计液泡上方与毛细管之间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液柱在缩口处被
13、拉断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使用前必须用力甩,用没甩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准确,如果低,显示原来的示数。题中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 36.8 和 38.6 ,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 37.8 和 38.6 ,选填 B。 考点:体温计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推理能力。 在下列 “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像中,能反映松香熔化特点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松香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 A、 B图像是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不符合题意,松香熔化要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C图中物质温度不断降低,不符合题意, D图能反映松香熔化特点,选填 D。
14、考点: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在图像中的具体表现 双选题 红外线具有 效应, _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答案:热 、紫外线 试题分析: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用来加热、取暖,如浴室内的红外线取暖灯;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利用这一性质制作验钞机等。 考点:红外线的热效应,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实验题 小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 “试一试 ”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请在图中作出蜡烛 AB的像 A1B1。 答案: 试题分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作出蜡烛两端点 A、 B发出光线通过小孔投射在半透明纸上的像 A1、 B1,连接 A1B1可得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倒立的实像。如图所示。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作图。
15、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 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cm) 横截面积( 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6、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 3)为了验证猜想 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答案:( 1) A B C ( 2) A D F ( 3) 80 1.02 试题分析:( 1)为了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观察表格中的内容,编号为 A 、 B、 C的琴弦符合要求;同理可知( 2) A 、 D 、 F 符合要求;( 3)为了验证猜
17、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需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观察表中内容,钢只有一种规格,长度 80cm,横截面积 1.02mm2,所以表中所缺铜的长度为 80cm,横截面积为 1.02mm2,表格中分别填写 80 1.02 考点:实验设计,表格信息获取,控制变量法,数据分析。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 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 _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 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省 无锡市 锡东片八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