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八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八年级 3月月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质量为 6103mg 可能是 A一个中学生质量 B一头大象质量 C一枚鸡蛋质量 D一元硬币质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体的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题干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得到我们较熟悉的单位;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6103mg=6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 100斤即 50kg左右,远远大于 6g;故 A错误;一头大象质量能得到好几吨,远远大于大于 6g;故 B错误;一斤( 500g)鸡蛋可称 8-10个,那么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
2、 50g;远远大于 6g;故 C错误;一元硬币的质量在 6g左右,符合实际情况;故 D正确;故选 D 考点:质量的估测 有质量相等的两个球,它们的体积比是 V1 :V2=1:5,材料的密度之比1:2=3:1,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已知其实心球的体积是 V,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 A 2V B V C 1/3V D 1/5V 答案: A 试题分析:设这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分别为甲球、乙球,由题可知: m 甲 =m乙 ; 甲 :乙 =3: 1,就是说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体积比应该是 1: 3,但题目中有 “其体积之比 V1: V2=1: 5”所以可知乙是空心的,可解得甲体积为 V,乙实心体积为3V,则空
3、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乙球总体积减去实心部分体积即为空心部分体积设这两个质量相等的球分别为甲球、乙球,由题可知: m甲 =m乙 ; 甲 : 乙=3: 1, 所以有: , V 乙实 =3V 甲实 ,又因为有 V 甲 : V 乙 =1: 5,所以可以看出乙的体积比实心的变大了,所以乙球是空心的,甲是实心的;所以有: V 甲 =V(甲实) , V 乙 =5V 甲 ,所以空心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 V 空 =V 乙 -V 乙实 =5V 甲 -3V 甲 =2V 甲=2V故选 A 考点:密度 四个悬挂着的带电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 D球 A带与 A球不同种的电荷 B带与 B球不同种的电荷 C带与
4、 C球不同种的电荷 D一定带正电荷 答案: A 试题分析: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A和 B相互吸引,则 A与 B带异种电荷,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和 C相互排斥,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都是正电,也可能都是负电; C和 D相互排斥,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都是正电,也可能都是负 电 综上分析可知: BCD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A带另一种电荷故选 A 考点: 电荷的相互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
5、香 ”,远远地闻到酒香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选项 A说法正确;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选项 B说法正确;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是力改变物体的形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选项 C说法错误; “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 ”,远远地闻到酒香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选项 D说法正确,故选 C 考点: 摩擦起电、分子的运动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根据下表给出的密度值,甲、乙、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 A硫酸、盐水、
6、酒精 B盐水、酒精、硫酸 C酒精、硫酸、盐水 D硫酸、酒精、盐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 V= 可知,质量相等时,密度越大的液体、体积越小,密度越小的液体、体积越大,据此分析判断由所给数据可知,硫酸的密度最大;其次是盐水;密度最小的是酒精;因为三者质量相等,根据公式 V= 可知,体积最大的是酒精;体积最小的是硫酸;所以甲是硫酸,乙是酒精,丙是盐水故选 D 考点: 密度 下列微粒中,不显电性的是 A原子、原子核 B电子、质子 C原子、中子 D质子、中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
7、带正电,电子带 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物质内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相等,相互抵消,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故选 C 考点:原子和原子核 一根纱线容易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一现象说明 A纱线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 B纱线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分子间的引力小 C纱线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D纱线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铜丝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决本题需掌握:物体不容易被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物体不易拉断,表明分子间有引力一根纱线容体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拉
8、断,则说明纱线内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间的引力小故选 B 考点:分子的引力 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 A相互之间存在斥力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C相互之间存在引力 D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 B 试题分析: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就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即使隔着多层包装,由于炸药的分子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当炸药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时,防暴犬就会闻到炸药的气味故选B 考点:分子的运动 把一个铁球放入盛满盐水的杯子中时,从杯中溢出 8g盐水,若将该铁球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铁球
9、全部浸在液体中 )( 盐水 水 ) A大于 8g B等于 8g C小于 8g D不能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将铁球放入盛满盐水和水的杯子中时,都是浸没,则溢出的盐水、水体积与铁球的体积相等,则利用 m=V即可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从杯中溢出 8g盐水, = , G 排盐水 =m排盐水 g=盐水 V 排盐水 g,则 V 排盐水 = ,该铁球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 G 排水 =m排水 g=水 V 排水 g,则 V 排水 = ,将铁球放入盛满盐水和水的杯子中时,都是浸没, V 排盐水 =V 排水 , 盐水 水 , m排水 m排盐水 =8g 故选 C 考点: 浮力 在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比摸木块感到更冷
10、,这是因为 A金属温度比木块温度低 B金属密度比木块密度 大 C金属硬度比木的硬度大 D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木是热的不良导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热传递的特点以及不同物质导热能力不同金属制品的导热能力比木头的强,当手触摸户外的金属制品时,手上的热很容易被传递出去,使手的温度降低,所以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和木头制品时,感到金属制品比木头制品凉故选 D 考点: 热传递 以下不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是 A太阳 B金星 C火星 D天王星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2006年 8月 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 26界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 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
11、为小行星 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 新的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已经被称为 “矮行星 ”,不在行星之列 故选: A 考点:太阳系八大行星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A箱子里放几颗樟脑丸,过几天整个箱子里都充满樟脑味 B刚走近饭堂,就能闻到学校食堂饭菜的香味 C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了 D汽车驶过,公路上扬起灰尘 答案: D 试题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能够闻到气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用樟脑保存衣物,衣柜内充满樟脑味说明樟脑中
12、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刚走近饭堂,就能闻到学校食堂饭菜的香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了,是蒸发,说明水分子在运动。汽车驶过,公路上扬起灰尘,灰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微粒的运动情况故选 D 考点: 分子的运动 球雕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瑰宝。球雕是经过钻磨、镂空、雕刻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如图所示。球体在加工过程中,以 下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球雕在加工的过程中,变化的是质量和体积,
13、密度是不会改变的,故选 B 考点:密度 由密度公式 =m/V可知,对于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 A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B体积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C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答案: D 试题分析: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密度是定值,不随质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 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改变(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选 D 考点:密度公式 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A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 B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倒塌的 “墙壁 ” C用钨丝做白炽灯的灯丝 D用铜丝做
14、导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导热性、密度、比热容、导电性、硬度等等,结合选项,确 定所描述的应用实例是利用了物质的哪一特性,便可做出判断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是为了防止炒锅使用时烫手,利用了塑料的导热性差,不符合题意;塑料泡沫密度较小,同体积时与其他材料相比,质量较小,因此,在表演场景中制作成倒塌的 “墙壁 ”,可保护演员的安全,符合题意;钨丝做灯丝是利用钨丝的熔点比较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用铜丝做导线主要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阻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密度 一个鸡蛋的质量、一张书桌的高度、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大约分别为 A 60g、 0.8
15、m、 0.5s B 10g、 80cm、 0.5s C 60g、 80mm、 5s、 D 10g、 08dm、 5s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 1斤 =500g左右,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 50g左右,此题中应该为 60g; 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左右,书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 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在 0.5s左右 故选 A 考点:质量,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要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
16、上认真测量; B测一枚大头针和一个小铁块的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的质量; C测出 10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再除以 100;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甚至小于天平的分度值,无法直接称量,应该用累积法测多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总数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取 100枚大头针,用天平测出总质量 m,则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为 m1=m/100故选 C 考点:质量的测量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 0.8103kg/m3,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A能装 1kg纯净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 1kg的酒精 B能装下 0.8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 1.2kg纯净水 C同体积的水和酒精质量之比是
17、 5 4 D同质量的水和酒精体积之比是 2 5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为瓶子的容积不变,并且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 m=v可得,即 m水 =水 v=1kg; m酒精 =酒精 v=0.8水 v=0.8kg,因此装下 1kg水的瓶子最多装下 0.8kg的酒精,或装下 0.8kg的瓶子最多装下 1kg的水,故 A、 B选项错误;体积相同时,质量和密度成正比,故 m水 : m酒精 =水 : 酒精 =1g/cm3: 0.8g/cm3=5:4;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 v水 : v酒精 =酒精 : 水 =0.8g/cm3: 1g/cm3=4:5;故 C选项正确, D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
18、 质量和密度 实验题 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右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 _g cm3,容器的质量是 _g. 答案: .8; 5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 1、 2次试验数据先求出液体的质量,然后代入密度公式即可求出此液体的密度;根据求出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体积可求出第 1次实验时液体的质量,然后用第 1次实验时液体和容器的总的质量减去此时液体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 m液 =72.6g-67g=5.6g, V 液 =22cm3-15cm3=7cm3 =0.8g/cm3 m1=V1=0.8g/cm315cm3=
19、12g m瓶 =m总 -m1=67g-12g=55g 考点:测定液体密度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1)在上图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情况表示出来。 (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以上两格选填 “相同 ”或 “不同 ”)。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我们曾学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 _(写一个即可)。 (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答案:( 1)( 2)相同;不同;密度( 3)为了寻找规律 试题分析:实验表格
20、中蜡块和干松木各有四组数据,在图象上分别把这四个坐标点做出来,然后将这四个点连起来,即得到它们的质量 -体积图象结论的成立离不开前提条件,所以要由数据得出结论,就需要先找出表格中相等的量,然后在这个等量关系的条件下,去比较其它几个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 1)图象的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在图上先做出蜡块的四个坐标点,然后将它们连起来;再在图上做出干松木的四个坐标点,将它们连起来答案:如图: ( 2) 由蜡块的四组数据我们发现,每一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由干松木的四组数据也可以发现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则可得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蜡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1、是 0.9g/cm3,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0.5g/cm3, 则可得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由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这说明不同物质在某种性质上存在差异,为了描述这种差异,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3)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规律,本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规律 考点: 密度 在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活动: (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 中学 年级 月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