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广东省湛江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重为 3N 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 对于贡柑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 3N,方向竖直向上 B小于 3N,方向竖直向下 C等于 3N,方向竖直向上 D等于 3N,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对重力大小与方向的认识。重力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和地理位置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贡柑从树上往下落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与地理位置不发生改变,所以重力的大小不变。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答案:选 D。 考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小红用
2、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 5克。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 38.2g。整理仪器时,才突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该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 A 33.2g B 43.2g C 31.8g D 35.8g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天平使用中游码的作用,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右盘中添加更小的砝码。在使用天平时,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的质量等于右盘的中质量 +游码左边对应的刻度。即: m左 =m右 +m游 ;正确放置物体的方法是 “左物右码 ”,所以有: m物 =m砝 +m游 ;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 38.2g,即砝码和游码左边对应的刻度是之和是 38.2g,而最小的砝码为 5
3、g,所以可推出砝码的质量是 35g( 5的倍数),游码对应的刻度是 3.2g;当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时, m砝 =m物+m游 ,即: m物 =m砝 -m游, 所以 m物 =35g-3.2g=31.8g。 考点:天平的正确使用、天平的读数方法 摄影师从高空中的直升机上向地面拍照时,若使用相机的镜头的焦距为100mm,则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应( ) A略大于 200mm B略大于 100mm C等于 100mm D略小于 100mm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在高空拍照时,物距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时的像距应该满足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的
4、特点。另外凸透镜在成实像时具有 “物近像远,物远像近 ”的特点,当物体远离二倍焦距时,像距靠近一倍焦距。所以,在空中拍照时物距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会无限靠近一倍焦距,略大于一倍焦距。故选 B。 考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 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明不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火车 B同学 C小明 D火车内其他乘客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正确的选择参照物需要确定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由题意可知,几个同学是研究对象,所以不能选同学作为参照物,几个同学向后退
5、去,说明研究对象(几个同学)与所选取的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小明是以火车或火车上的乘客以及他自己为参照物,故选 B。 考点:参照物的选择 在严寒的冬季,滑雪场的人工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 “白雾 ”,而在 “白雾 ”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 “白雪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判断物体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需要了解变化前后的物态。在“造雪 ”过程中,水开始是液态,后来变成了固态的雪,是一个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选 A。 考点:物
6、态变化的判断 夏天来了,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他们将一杯 80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 ) A仍是 80g B大于 80g C小于 80g D不能确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物态、温度等因素无关。当水结成冰时,物体由液态变成了固态,物态变了,但是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故选 A。 考点:质量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下列关于光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B日食是因为光的反射引起的 C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变浅了 D近视镜片是凸透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
7、题考查对生活中光现象的认识,需要平时的观察与积累。 A、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后形成的,无法在光屏或白纸上呈现出来,所以成的是虚像。而实像则是由光线会聚形成的,如:小孔成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成的像。 B、日食与月食都是由于光无法绕过障碍物,只能沿直线传播产生的,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一个虚像,它是由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眼中产生的,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 的,它比鱼本身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D、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可使远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片才是凸透
8、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能使近处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故选 C。 考点:光成实像与虚像的特点、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生活中的透镜 实验题 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 ( 1)先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 g。 (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 ml。 (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 g/cm3。 (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
9、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 ,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是 。 ( 5)针对小刚的实验方案,请提出改进办法: 步骤 1、 。 2、 。 3、 。 石油的密度的表达式 = 。 答案:( 1) 81.8; ( 2) 46;( 3) 1.1;( 4)大;将石油从烧杯倒入量筒的过程,倒不干净,体积偏小。 ( 5)方法一: 1.先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石油,体积记为 V1; 2.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 m1; 3.将量筒中的部分石油倒入烧杯中,记录剩下石油的体积 V2,再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 m2; 石油的密度的表达式: 方法二: 1.把石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总质量 m1, 2.把烧杯中一部分石油倒入量
10、筒,读出石油的体积 V, 3.用天平测出剩下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 m2;石油的密度的表达式: 试题分析:( 1)天平的读数方法是: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总 质量加上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先读出砝码的质量 80g,再认清标尺上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即分度值),本标尺的分度值是 0.2g,根据游码左边对应刻度读数是 1.8g,故m=80g+1.8g=81.8g. ( 2)在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量筒的分度值,视线与液面的凹底相平,此量筒的分度值是 2ml,读数为 46ml; ( 3)石油的质量等于烧杯和石油的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根据公式 计算出石油的密度; ( 4)根据测量体积、质量的误差分析密度的误差;
11、在测石油质量时是用烧杯和石油的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误差较小,但在测石油的体积是误差就较大,因为要将烧杯中的石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是很难的,总会有少量石油会附在烧杯内壁,这样测出石油的体积就会偏小,根据 可知,在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小,密度就会越大。 ( 5)既然在倒石油的过程中是倒不干净的,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不要倒干净,只需要把量筒中的体积和质量对应,这样便可减小误差。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把石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总质量,再把一部分石油倒入量筒,读出倒出石油的体积,最后把 剩下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测出来计算出倒出石油的质量就可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求出密度;二是先把石油倒入量筒读出体积,再用天平测出空烧
12、杯的质量,最后把量筒中一部分石油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并读出剩下石油的体积,就可用密度的计算公式求出密度。 考点: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密度的方法 小华选取一块石子,准备在实验室测定它的密度。 ( 1)他先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_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_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 2)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子的质量,当盘中 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 _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石子的体积是 _cm3,此石子的密度是 _kg/m3。 答案:( 1)水平;零刻度;左; ( 2) 3
13、8.4; 15; 2.56103。 试题分析:( 1)使用天平 y量物体质量时,要进行两次调平:一是调节天平自身的平衡,分三步:首先取出天平放在水平台面,再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最后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具体方法为“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不偏不调 ”,天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正中央或在下中央偏离的幅度相同。二是把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通过向右盘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 2)天平的读数方法是: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先读出砝码的质量 35g,再认清标尺上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即分度值),本标尺的分度值是 0.2g,根据
14、游码左边对应刻度读数是 3.4g,故m=35g+3.4g=38.4g.使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应用液体与物体的总体积减去开始时液体的体积。故 V=45ml-30ml=15ml=15cm3。已知质量与体积,可以根据密度计算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 =2.56g/cm3=2.56103kg/m3。 考点:天平的正确使用、利用天平与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在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实验时,他们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2与 3(或 4
15、、 5与 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_。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 (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不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 ( 4)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进一步
16、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_。 ( 5)在做这些实验时,为什么往往要选取多种物质? 答案:( 1)正比;( 2) 1 与 4(或 2 与 5、或 3 与 6)( 3)不变、不同;( 4)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时,其质量与体积之比也不相同。( 5)选取多种物质进行实验可避 免偶然性,便于找到普遍规律。 试题分析: ( 1)在实验 1、 2与 3次实验中,研究对象为同一物体在不同体积时质量的变化特点,序号 2的质量是序号 1的 2倍,对应的体积也是 2倍;序号 3的质量是序号 1的 3倍,对应的体积也是 3倍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
17、)结论的前提条件是体积相同,研究质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所以应找表中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序号由表中可知:序号 1与 4, 2与 5, 3与 6的体积相同,材料不同;( 3)根据题中的提示可先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求出来,看有没有规律。序号 1、 2、 3中质量与体积的比 值都是0.9g/cm3;序号 4、 5、 6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 1.1g/cm3这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4)表一中的物质为固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0.9g/cm3,表三中的物质为液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1g/cm3所以可以得出:处于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广东省 湛江 二中八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