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省建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省建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省建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省建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用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电路中的两盏灯,则这两盏灯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电路中的两盏灯,这两盏灯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灯泡串联时开关是总开关,灯泡并联时这个开关加在干路上。故选 C。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电路的连接。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 100 的开水烫伤严重,是因为: A水蒸气比开水热 B水蒸气容易将温度传递给被烫的物体 C水蒸气液化还要放出一部
2、分热量 D其实两种情况烫伤一样厉害 答案: C 试题分析: 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 100 的开水烫伤严重,是因为水蒸气变成同一温度的水要液化放热,所以 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 100 的开水烫伤严重。 A.水蒸气比开水热 不合题意; B.水蒸气容易将温度传递给被烫的物体 不合题意; C.水蒸气液化还要放出一部分热量 符合题意; D.其实两种情况烫伤一样厉害 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液化放热。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掌握水蒸气变成同一温度的水要液化放热。 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 (俗称 “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
3、以判断,此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答案: B 试题分析:能成正立、缩小的像的透镜是凹透镜。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 (俗称 “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此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故选 B。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凹透镜的应用。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掌握能成正立、缩小的像的透镜是凹透镜。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点由 移到 时,表示液面: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液
4、面下降时,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了。法线也向右移动,导致反射光线向右移动。故选 B。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最好通过光的反射作图解答。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答案: B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市区里种草植树 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是在声源出
5、减弱噪声的; 故选 B。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如何减弱噪声。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掌握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B超声波碎石 C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D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答案: AC 试题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是声音传递信息,符合题意; B.超声波碎石 是声音传递能量,不合题意; C.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是声音传递信息,符合题意; D.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是声音传递能 量,不合题意; 故选 AC。 考点:
6、本试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掌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小丽同学在湖边游玩,她看到池水中 “鱼儿在白云中游动 ”,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看到的 “鱼 ”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B “白云 ” 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C看到的 “鱼 ”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D “白云 ” 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 AD 试题分析:小丽同学在湖边游玩,她看到池水中 “鱼儿在白云中游动 ”,看到的“鱼 ”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白云 ” 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A.看到的 “鱼 ”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符合题意; B.“白云 ” 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不合题意; C.看到的 “鱼 ”是光反
7、射形成的虚像 不合题意; D.“白云 ” 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符合题意; 故选 AD。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相同 B 0OC的水也能蒸发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在 1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 100OC就一定会沸腾 答案: AB 试题分析: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任 何温度的液体都可以蒸发。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A.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相同 符合题意; B.0OC的水也能蒸发 符合题意;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8、不合题意; D.在 1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 100OC就一定会沸腾 不合题意; 故选 AB。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掌握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任何温度的液体都可以蒸发。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电,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十分重要,图中的各种做法中,不符合安全原 则的是: 答案: ABC 试题分析: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电,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十分重要,图中的各种做法中,不符合安全原则的是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用湿布擦拭台灯,用湿手拔电水壶的插头。故选 ABC。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安全用电。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9、。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 S闭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只电流表 A1、 A2、 A3示数相同 B电流表 A1、 A3示数相同 C电流表 A2、 A3示数相同, A1示数大于 A2、 A3的示数 D电流表 A1的示数等于 A2和 A3示数之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两个灯泡是并联的。电流表 A1测量的是干路的总电流,电流表 A2和 A3测量的是通过灯泡 L2的电流。 A三只电流表 A1、 A2、 A3示数相同 不合题意; B电流表 A1、 A3示数相同 不合题意; C电流表 A2、 A3示数相同, A1示数大于 A2、 A3的示数 符合题意; D电流表 A1的示数等于 A2和 A3示数之
10、和 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电路的连接。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会认清并联和串联电路,以及电流表测量的是哪个用电器的电流。 实验题 根据图中的元件,按要求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 要求: L1、 L2并联, A1测 L1中的电流, A2测干路的电流, S1控制 L1, S2控制 L2,S3在干路中; 答案: 试题分析:由电路的设计要求可知,两个灯泡是并联的,电流表 A1测 L1中的电流, A2测干路的电流。连接实物图时注意导线不要交叉,电流表的量程要选择正确。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电路的设计。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根据要求设计电路。 有时为了缓解旱情,会实施人工降雨。人工
11、降雨常采用向云层喷洒干冰的方法。用飞机在高空中将粉末状干冰洒到云层中,干冰进入云层后很快直接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中的水蒸气就直接变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又变为小雨滴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工降雨。 请思考并回答: 文章中提到的那些过程,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 (至少描述两个过程 ) ( 1) 。 ( 2) 。 答案:干冰直接变成气体 升华( 2分) 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 凝华( 2分) 小冰粒变成小雨滴,熔化(答出两条,合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干冰进入云层后很快直接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是升华现象;使空气的温度
12、急剧下降,则高空中的水蒸气就直接变成小冰粒,是凝华现象;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又变为小雨滴落到地面上,是凝固现象。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掌握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现象。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 (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 塞满待测材料,以下是他设想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_
13、; (2)他设想的两种实验方案中,你认为最佳的是方案 _;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 1、 2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答案:( 1)机械闹钟 ( 2) B ( 3)泡沫塑 料衣服 锡箔纸 试题分析: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因为它 可以持续地发出声音。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这样比较响度不明显。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这样通过比较距离可以较准确地比较出材料的隔音性能。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 点评:对于此题,注意要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如图所示,在用透明的玻璃板探究平
14、面镜成像的规律时: ( 1)将玻璃板竖直架在白纸上,若玻璃板不竖直 ,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_ 。 (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 _(选 填 “有 ”或 “没有 ”)像,原因是 _ 。 ( 3)实验时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_,确定像的位置的方法是 。 答案:( 1)不容易找准像的位置 ( 2)没有 虚像 ( 3)刻度尺 使未点燃的蜡烛与虚像重合 试题分析:将玻璃板竖直架在白纸上,若玻璃板不竖直 ,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不容易找准像的位置。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没有,原因是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确定像的位置的方法是使未点燃的蜡烛与虚像重合。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点评:对于
15、此题,学生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小红 想利用如图装置来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请你和她一起来完成探究过程: (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_处。 (2)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直至 _。 (3)如图所示,此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所选的凸透镜是上面表格中的 _。(填序号) (4)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蜡烛一倍焦距处向蜡烛移动 2cm,可以从_ (选填 “光屏一侧 ”或 “蜡烛一侧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_的虚像,由此你能想到 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
16、律。 (5)小红还想知道蜡烛火焰与光屏上成的像左右是否颠倒 ,请你帮她设计实验。 设计方法: 答案:( 1)同一高度 ( 2)清晰 ( 3)乙 ( 4)光屏一侧 放大 放大镜(每空 1分) ( 5)成实像时: 把蜡烛向左移动,就会发现蜡烛的像向右移动,表明像与物左右相反; 你可以在调整好像距和物距的时候,吹动火苗,观察光屏上火苗的移动方向,与物的方向是相反的。 试题分析: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直至清晰。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物距应该在凸透镜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省 建平县 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