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0年 11月 28日当地时间 10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开幕。结合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 B C D 【小题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图中所示的( ) A B C D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来自太阳代表太阳辐射, 来自大气辐射并指向地面代表大气逆辐射, 来自地面代表地面辐射, 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二氧化碳
2、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可以通过环节 ,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通过环节 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故选项 C正确。 【小题 2】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不易被大气吸收,能量最为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接收产生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容易被大气吸收,所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图中 所示 ,故选项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读下面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 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三
3、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小题 2】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三大类岩石之间不能直接相互转化,故排除选项 B;三大类岩石可以转化为岩浆,岩浆只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排除选项 C;图中显示沉积岩、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故排除选项 D; 表示岩浆生成岩浆岩的冷凝作用; 表示生成沉积岩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 表示生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 表示生成岩浆的重熔再生,只有 属于外力作用,
4、其余均为内力作用,故选项 A正确。 【小题 2】本题要求熟练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的地质作用,结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生成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即图中序号 ,故选项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 1】图中洋流 L1和 L2的流向可能是( ) L1向东流, L2向东流 L1向西流, L2向西流 L1向东流, L2向西流 L1向西流, L2向东流 A B C D 【小题 2】假若 L1和 L2流向相同,则(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夏威夷高压强盛 D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5、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海域位于印度洋海区, L2位于赤道以南低纬度地区为南赤道暖流,受东南信风影响流向为自东向西; L1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北部沿海部分,冬季时呈逆时针,洋流 L1向西流,夏季时呈顺时针,L1向东流,故选项 B正确。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当 L1、 L2l流向相同时,为冬季,代表性月份是 1 月;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是 7 月初,故排除选项 A;北京昼长夜短时,北半球是夏季,排除选项 B;夏季时,夏威夷高压强盛,海洋上气 压高,气温低,陆地上则相反,故排除选项 C;冬季,陆地降温快,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故选项 D正确。
6、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 1】该图显示的是( ) 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城市污水利用系统 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D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 【小题 2】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 ) A滴灌 B渗灌 C回灌地下水 D抽取地下水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仔细读图,注意图中水的来源及其图中箭头指向;由图可知图中大气降水经过雨落管、道路雨水口等进入地下,经过一系列净化,进入人工湖或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应是城市雨水利用系统,故选项 C正确。 【小题 2】根据常识可知滴灌、漫灌是地表的灌溉方式,故排除选项 A、 B;图中没
7、有抽取地下水的箭头指向,与图中右侧的深井作用无关,故排除选项 D;根据图右侧深井附近的箭头方向,右侧深井内的水应该是经过下渗等作用回灌地下水,故选项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图中能反映黄河下游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是( ) A B C D 【小题 2】图中能反映我国秦岭以南地区河流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仔细读图,注意图中地下水水位曲线与地表水水位曲线的相互关系; 图地表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所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同理 图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图在不同季节存在
8、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互补关系;黄河在下游被称为 “地上河 ”,所以只存在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故选项 A正确。 【小题 2】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而且雨季来得早,雨季长,地表水丰富,此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冬季降水少,地下水水位往往关于河流水水位,此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上图中 为单向补给,故排除选项 AC; 图中 7月份即夏季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与我国秦岭以南地区河流水体相互补给关系不符合,故排除选项 B; 图夏季( 7月份)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冬季( 1月份)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故选项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 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
9、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 A 雨水 B冰川融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 【小题 2】箭头 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 1 2月 B 3 4月 C 6 7月 D 10 11月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题干可知图中描述的是三种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关系,即陆地水体间的水源补给关系,常见陆地水体的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冰川融水;海洋水、雨水不属于陆地水体;由于甲水体与河流水(图中长江)及湖泊水(图中鄱阳湖)均互补,而地表水不能够补给冰川融水,故甲应为地下水,故选项D正确。 【小题 2】湖泊对长江干流起调蓄作用,由于鄱阳湖、长江干流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10、,夏季降水丰富,长江水补给鄱阳湖;冬季降水稀少鄱阳湖补给长江水;图中箭头 a 由长江指向鄱阳湖,即长江水补给鄱阳湖,应该位于夏季,即选项中 6 7月,故选项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小题 2】 F为一小岛, 1月份小岛西侧( ) A月平均气温大于 0 ,降水量较大 B月平均气温小于 0 ,降水量较大 C月平均气温大于 0 ,降水量较小 D月平均气温小于 0 ,降水量较小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
11、据理想大陆气候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甲地位于 30-40N附近大陆西岸,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可知,该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故选项 C正确。 【小题 2】由图可知 F小岛位于理想大陆 25-35N之间的东侧,该区域基本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高, 1月平均气温大于 0 ,且盛行西北风;由 于 F地为一小岛,到达的西北风经过海洋,水汽含量增加,在小岛西侧形成迎风坡,降水较多,故选项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 1】关于图中 、 两地季风的说法,不正确
12、的是( ) A 地 1月盛行西北季风, 7月盛行东南季风 B 地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 地某年若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则该年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 地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小题 2】当 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 地高温多雨 B 地寒冷干燥 C 地形成高压中心 D为 1月份左右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图中陆地轮廓判断 、 两地季风所处区域;由图可知 地位于东亚地区, 1月盛行西北季风, 7月盛行东南季风; 地位于南亚地区,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南季风; 地
13、接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 地远离冬季风,冬季风势力弱,所以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地某年若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那么降水时间缩短,则该年易产生干旱灾害,故选 项 C符合题意。 【小题 2】根据澳洲地面季风形成原因可知, 地的西北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而形成;此时是 1月份左右,北半球为冬季, 两地气温均较低;南半球为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故选项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下图为 “世界某区域图 ”,右图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左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甲、
14、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 A甲 、乙 B甲 、乙 C甲 、 乙 D甲 、乙 【小题 2】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形起伏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位置 A B C D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左图中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可知,甲乙两地位于 30-40之间欧洲西部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较小;两者的冬季都受西风带的控制,盛行西风,由于甲西侧有山脉阻挡,风力较弱为 曲线;乙西侧为海洋,风力较大为 曲线;故选项 D正确。 【小题 2】注意理解题意 “一年中 ”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由上题分析
15、可知,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盛行西风带,地形是否阻挡;位于 30-40之间大陆西岸的海陆位置,是产生地中海气候的客观条件;冬、夏季节风力差异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导致冬季在西风带的控制下风力大,夏季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风力较小;故选项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读下图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若 AB线是 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印度洋 D 南太平洋 【小题 2】若 AB线是 30纬线,则丙洋流的名称可能是( ) A秘鲁寒流,加里福利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B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C
16、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 D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于 AB线是 60纬线,那么该海域位于中高纬度;由图可知该洋流运动呈逆时针,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中高纬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没有;所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故选项 A正确。 【小题 2】若 AB线是 30纬线,那么该海域位于中低纬度;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由于该洋流运动呈逆时针,所以位于南半球;如果在南太平洋,丙洋流是秘鲁寒流;如果在大西洋,丙洋流是本格拉寒流;如果在南印度洋,丙洋流是西澳大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湖北省 宜昌市 第一 中学 高一上 期末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