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 3162-2002 战术导弹装配工艺规范.pdf
《QJ 3162-2002 战术导弹装配工艺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J 3162-2002 战术导弹装配工艺规范.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FL 1400 QJ 31622002战术导弹装配工艺规范 Process specification for assembly of tactical missile 20030201实施 20021120发布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发 布 QJ 31622002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二八三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军、张健志。 I QJ 31622002 战术导弹装配工艺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战术导弹装配工艺的一般要求、装配工艺流程、装配工艺设计、装配
2、方法和检验 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战术导弹的装配工艺设计和战术导弹的装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 3102(所有部分) 量和单位 GB/T 42401993 不锈钢丝 GB/T 4863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QJ 7821982 铆接通用技术条件 QJ 8371984 螺栓和螺钉连接的防
3、松方法 QJ 903.2A 航天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编制的一般要求 QJ 903.5A 航天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签署规定 QJ 9921986 导弹、运载火箭电气和电子设备安装通用技术条件 QJ 1172A1997 导弹、火箭质量特性测量方法 QJ 20791991 地空和舰空导弹水平测量 QJ 25751993 起吊用钢丝绳选用、试验和报废规范 QJ 26641994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QJ 28501996 航天产品多余物预防和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试装配 try to assemble 为检查装配件之间是否满足定位、协调要求而进行
4、的非正式装配。 3.2 工艺分析 technological analysis 在对产品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多种工艺方法,并对其继承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 从中确定一种相对合理的工艺方法的过程。 3.3 反向作业 backward 对已装配完毕的部、组、整件进行分解的过程。 3.4 单元测试 unitary testing 对各类设备单独进行功能和参数测试,用以验证其合格性。 1 QJ 31622002 4 一般要求 4.1 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操作证。重要装配作业应实行双岗制。 4.2 设备和仪器要求 所用工装、量具、仪器、测试设备等均应为合格产品,并在在检定有效
5、期内。 4.3 质量控制要求 4.3.1 装配件都应具有合格证明文件,外观应无机械损伤和锈蚀现象。 4.3.2 装入弹上的各类设备应为单元测试合格产品。 4.3.3 装配用辅助材料应为复验合格产品。 4.3.4 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编制要求及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 QJ 26641994 第 5 章、第 6 章的 规定。 4.3.5 生产、试验过程中有关多余物的预防和控制要求应符合 QJ 28501996 的规定。 4.4 工艺文件编写要求 4.4.1 工艺规程设计应符合 QJ 903.2A的规定。 4.4.2 工艺文件中使用的量和单位应符合 GB 3100 和 GB 3102的规定;工艺术语应
6、符合 GB/T 4863 的规定。 4.4.3 工艺文件的签署、会签应按 QJ 903.5A的规定执行。 4.4.4 工艺文件中宜采用工艺简图的方式表达工艺内容,工艺简图的布置应与装配件的定位、装夹 和装配位置相协调。 4.4.5 工艺文件中应准确表达装配关系和顺序,叙述装配要素时还应写明相关视图名称、基准方位 以及该要素在视图上的具体位置。例如:视图所示上(中、下、左、右)部(端)(要素)。 工艺规程的内容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4.4.6 工艺规程中应注明装配件的序号(图号)、名称、装配的处数及该处装配件的数量。标准件 还需注明标准代号和规格。 4.4.7 总装工艺流程图的每个方框图下应列出
7、对应的工艺文件,作为关键工序管理时还应予以注 明。 4.5 环境要求 4.5.1 总装厂房的温度应为 1530;相对湿度为75%;光照度为 300Lx500Lx。 4.5.2 总装厂房应有防爆、防静电和防雷电等措施。 4.5.3 总装厂房附近不得有强电场和强磁场。 4.5.4 总装厂房内不得有酸、碱等有害气体。 4.5.5 总装厂房的接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4.6 安全要求 4.6.1 人员进入火工品厂房或厂房测试区时,在入口处应触摸静电释放装置。 4.6.2 安装后的火工品应采取短路保护措施。装有火工品的产品应始终采取静电接地措施。 4.6.3 火工品拆装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根据需要
8、佩带与地线连接的静电释放环。对已装有火工品 的产品不应施加各种形式的撞击。 4.6.4 吊具的使用、维护和试验应符合 QJ 25751993 的规定。 4.6.5 厂房内长距离运输产品应尽量使用专用(架)车。 4.6.6 对有接地搭接要求的零、部件和设备,其搭接处的处理应符合 QJ 9921986 的规定。 5 战术导弹装配工艺流程 2 QJ 31622002 5.1 战术导弹装配工艺流程编制要求 5.1.1 战术导弹装配工艺流程是以图或表的形式表示装配的分散程度、装配关系、装配顺序、平行 工作内容及主要工艺装备等方面的一种工艺文件。 5.1.2 工艺流程应结合生产规模、生产条件、技术状态、装
9、配单元的划分、测试要求、试验要求、 火工品装配要求等方面的内容编制。 5.2 战术导弹装配一般工艺流程 5.2.1 概述 战术导弹装配工艺流程是综合了地空导弹、飞航导弹、便携式导弹及地地战术导弹装配工艺编 制而成,各型号在使用时可视具体情况剪裁使用。 5.2.2 导弹总装工艺流程 导弹总装一般工艺流程见图1。 部件装配 装前准备 试装配 电气设备 单元测试 各舱段装配(包括仪器舱、舵机舱、战斗部舱、 动力舱及舱段内管路和电缆敷设) 舱段多余物检查 舵机舱功能检查 舱段气密检查 管路气密检查 舱段对接(含跨舱段的管路及电 缆敷设) 发动机装配(含燃料舱的装配及 气密检查) 分解弹测试 全弹对接及
10、装配 (含分离机构安装及助推器、 电缆、 舵面、 翼面、口盖、天线、曳光器安装等) 质量、质心测量 水平测量 全弹综合测试 筒( 箱 )弹对接 图1 导弹总装一般工艺流程 5.2.3 发射筒(箱)总装工艺流程 发射筒(箱)总装一般工艺流程见图2。 5.2.4 筒(箱)弹对接工艺流程 筒(箱)弹对接一般工艺流程见图3。 3 QJ 31622002 弹射机构装配 弹射装置拉力测量 电缆敷设 导弹锁定机构安装 发射筒(箱)前、后盖组合安装 发射筒(箱)与前、后盖组合安装 发射筒(箱)气密检查 筒(箱)弹对接 发射筒(箱)质量、质心测量 图2 发射筒(箱)总装一般工艺流程 筒(箱)弹对接 筒(箱)弹对
11、接 导弹出筒(箱)拉力测量 导弹锁定 发 射 筒 (箱)前 、后盖安装 筒(箱)弹综合测试 筒(箱)弹质量测量 保护气体充气及气密性检查 图3 筒(箱)弹对接一般工艺流程 6 装配工艺设计 6.1 装配工艺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如下: a) 产品设计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含与外供产品安装、使用要求有关的技术文件)及相关标 准; b) 工艺总方案、工艺路线表、关键工序明细表、工艺状态表及批次总装技术状态文件、总装 工艺流程等; c) 部装、总装厂房、火工品换装厂房、试验基地技术厂房的生产、试验条件。 6.2 装配工艺设计原则 6.2.1 安全性 在工艺规程中应规定装配、吊装、存放和转运等过程中与人身安
12、全和产品安全的相关要求。 6.2.2 协调性 装配工艺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工艺规程与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相协调。 b) 工艺规程与设计文件、技术状态相协调。 4 QJ 31622002 c) 工艺规程间的协调: 1) 需依次执行的各份工艺规程,应在相关工艺规程的首尾用说明性文字衔接呼应; 2) 当某工序完成后,需转而执行其它工艺规程或由外单位进行其它作业后再转回本工艺 规程继续执行后续工序时,均应在相关工序中予以注明; 3) 应在暂时不予实施的工艺内容后面注明原因。 d) 火工品与装配件装配顺序的协调。 6.2.3 可靠性 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应正确、成熟、稳定可靠。 6.2.4 简捷性 简捷
13、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操作简单、省时、路径短; b) 无多余、重复作业。 6.2.5 经济性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高效率、低成本的装配方案。 6.3 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 6.3.1 配套明细表和材料定额明细表 配套明细表和材料定额明细表的编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按装配单元编制配套明细表,配套明细表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外购件、标准件与自制件(含设备、电缆)应分类列出; 2) 紧固件应注明材料。 b) 按装配单元分别编制金属、非金属及辅助材料定额明细表。 6.3.2 工序流程 工艺规程中应编制工序流程,工序流程应简要叙述装配顺序及内容,并写明与其它工艺规程或 工序的衔接、穿插关系。
14、 6.3.3 工艺说明 工艺说明中可简要叙述该工艺规程的编制依据、原因、注意事项、与其它相关工艺规程的联系 等。在下述情况下应编写工艺说明: a) 依据技术通知单编写的工艺规程(含反向作业工艺规程); b) 容易引起误解的工艺规程; c) 临时性工艺规程(装配现场临时采取的工艺措施); d) 需对装配全过程进行控制的注意事项。 6.3.4 工序内容 6.3.4.1 在装前准备工序中应规定装配件(含设备)的齐套、外观检查、单元测试、清洗、试装配 等内容。 6.3.4.2 装配工序可按装配项目或检验(试验)项目划分,工序中应写明以下内容: a) 装配顺序、内容、方法、要求、工艺参数; b) 工具、
15、工装、设备、辅助材料; c) 安全及注意事项; d) 多余物控制要求; e) 防腐和保护要求; f) 检验项目、要求和方法。 6.4 工艺规程设计方法 6.4.1 概述 5 QJ 31622002 设计工艺规程时应根据产品的技术状态、生产规模、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工艺分析,划分 装配单元;在确定工序时可以装配单元或以舱段、弹上设备或某系统(如:操纵系统、导引系统等) 为单位,考虑以下问题: a) 装配单元的技术状态; b) 重要工序的安排; c) 重要部位的协调方法; d) 所需工装、设备、场地等。 6.4.2 划分装配单元 划分装配单元时应使结构开敞、便于操作、便于工装的使用、协调关系简单
16、等。 6.4.3 齐套要求 根据装配单元的复杂程度,按单发齐套或工序单发齐套将紧固件装入标明序号、图号(标准代 号)、名称、规格、数量的容器内。 6.4.4 基准的选择 6.4.4.1 工艺基准选择依据如下: a) 设计图样及技术条件、产品结构特点、装配件功用、准确度要求等; b) 结构件刚性; c) 工艺因素。 6.4.4.2 装配基准的选择一般应符合以下原则: a) 装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统一; b) 装配定位基准与零件加工基准统一; c) 装配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 6.4.4.3 确定装配基准定位方法时应考虑生产规模、装配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和刚性。定位按以下 方法确定: a) 按划线定位
17、; b) 按基准零、组件或先装配的零、组件定位; c) 按装配孔定位; d) 按装配型架(夹具)定位。 6.4.5 装配顺序选择 装配件的安装一般应: a) 先下后上、先内后外; b) 先重大后轻小、先一般后精密; c) 前工序不妨碍后工序的执行,后工序不影响前工序的装配质量; d) 同一部位的工件装配应集中进行,避免反复移位和翻转; e) 使用同一工艺装备或特定环境条件的装配应集中进行,避免重复拆装; f) 需反复拆、装部件中的易损件(如易脆裂材料、密封件等),应在末次装配时安(换)装。 6.4.6 工装设计任务书编写 根据工艺总方案所确定的工装配备原则,以设计图样与技术要求为依据,针对装配
18、准确度和互 换协调要求,以文字与简图结合的方式向工装设计单位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应明确所装配部组件 的名称、图号、数量及产品主要结构形式;在工装上进行的装配工艺过程及重要工序;装配件在工 装中的安放位置、状态;定位基准和定位件的选择;基准线、标志线的刻制位置要求等。 6.4.7 装前准备 6.4.7.1 清洗 装配件在齐套之后,应清洗至无油污、异物。 6 QJ 31622002 6.4.7.2 装前检查 对装配件的外观缺陷、多余物等进行检查。 6.4.7.3 试装配 为提前暴露和解决装配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不协调等问题,需在正式装配之前,针对有尺寸、位 置协调关系的装配件进行试装配。 6.4.8
19、检验项目及方法的设定 设定检验(工序)时应规定检验项目和方法,并符合以下要求: a) 设计文件、工艺文件中规定的特性、参数均应作为检验项目; b) 工序检验一般列为全数检验; c) 新的工艺方法和易出差错的装配项目应安排检验工序; d) 有产品交接的工序应安排外观及连接可靠性检验; e) 装配结束后无法检验的装配项目应安排跟检;部件及导弹总体装配结束后应安排最终检验; f) 检验工位的设置和检验频数的选取,取决于产品特性的重要性及检验内容的复杂程度; g) 对质量问题取得处理结论后再转下道工序。 7 装配方法 7.1 清洗 清洗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根据零件的材料、结构、表面油污状况及其对
20、清洁度的要求,选择清洗剂、清洗方法和 工艺参数(注意三者的匹配及清洗后的中间防腐能力)。 b) 除设计另有规定外,清洗剂一般选用航空汽油、无水乙醇、丙酮。清洗方法一般分为擦拭 法、浸洗法和超声波清洗法。 c) 清洗的工艺参数应包括清洗剂的温度、时间等。 d) 电连接器的清洗可使用无水乙醇。 e) 上述溶剂清洗后的零件无防锈作用, 温度高时应采用水基清洗剂或在油类清洗液中加入 1% 的置换防锈油或添加剂。待清洗剂挥发、干燥后,再进行后续作业,例如:涂胶、涂润滑 脂等。 f) 清洗后的零件应予以保护,防止异物再落入。 g) 清洗场所应规定防火和通风措施。 7.2 装前检查 a) 外观检查: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J 3162 2002 战术 导弹 装配 工艺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