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 T 102-2023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pdf
《DB3502 T 102-2023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502 T 102-2023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pdf(4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3.020.20 CCS Z02 3502 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标准 DB3502/T 1022023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 2023-01-13 发布 2023-01-13 实施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02/T 102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核算体系.2 5 数据需求.3 6 功能量核算.3 农林牧渔产品.3 清洁水源.4 清洁空气.4 清洁海洋.4 空气负离子供给.5 温度调节.5 固碳.5 径流调节.6 洪水调蓄.6 土壤保持.6 物种保育更新.7 休憩服务.8 7 价值量
2、核算.9 农林牧渔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9 休憩服务价值量核算方法.9 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方法.10 8 核算报告编制.10 编制内容.10 编制与发布程序.10 附录 A(规范性)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市直部门统计报表.11 附录 B(规范性)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关键参数.29 附录 C(规范性)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各核算科目参考定价.43 附录 D(资料性)报告编制要求.44 D.1 文本格式.44 D.2 封面内容.44 D.3 报告内容.44 DB3502/T 10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
3、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庄马展、张林波、刘尹、高艳妮、孙倩莹、李凯、李延风、李岱青、赵伟、朱文彬、冯朝阳、谢文玲、孟庆佳、王丽平、贾振宇、杨春艳、宋婷、杨娇、胡涛、刘学、王世曦、虞慧怡。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3502/T 1022023 1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
4、算的术语和定义、核算体系、数据来源与质量保证、功能量和价值量核算方法、核算报告编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市、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3858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 2586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生态系
5、统服务 ecosystem services 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 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价值。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功能量 gross ecosystem product amount 人类从生态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得到的各类产品或服务的物质量。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价值量 gross ecosystem product value 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功能量核算的基础上,结合各类产品或服务的参考价格,通过一定数学运算得到的以货币化形式呈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基准 the datum li
6、ne of ecosystem services 生态系统服务发生的起始条件或其功能量核算的参照阈值。农林牧渔产品 agricultural,forestry,livestock and fishery products DB3502/T 1022023 2 生态系统提供的农产品、林产品、牧产品和渔产品。清洁水源 clean water environment 满足一定水质标准的地表水环境。清洁空气 clean air environment 满足人体健康需要的大气环境。清洁海洋 clean offshore environment 满足一定水质标准的近岸海域水环境。空气负离子供给 aeroa
7、nion supply 生态系统释放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空气负离子。温度调节 climate regulation 生态系统通过蒸腾、遮挡、反射、吸收等方式吸收太阳能,缓解高温或城市热岛效应的功能。固碳 carbon sequestration 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并储存在植物体或土壤中的功能。径流调节 water regulation 生态系统通过对降水截留、吸收和贮存,使降水充分积蓄和重新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表径流和增加地下径流的功能。洪水调蓄 flood mitigation 生态系统在大雨及以上强度降雨期间(日降雨量大于25 mm)通过截留、吸收、
8、贮存进而削减洪峰,以缓解汛期洪峰造成的威胁和损失的功能。土壤保持 soil retention 生态系统通过植被层和枯枝落叶层减缓降水对表土的侵蚀,以及通过根系固持土壤,以达到减少土壤流失和保持土壤养分的功能。物种保育更新 species conservation 生态系统维持物种多样性及种群更新的功能。休憩服务 ecotourism and recreation services 生态系统为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的游憩休闲服务。以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与其共生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主要景观,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知识获取、休闲娱乐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4 核算体系 DB350
9、2/T 1022023 3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指标体系包括7个功能类别,12个一级核算科目和19个二级核算科目(见表1)。表1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指标体系 功能类别 核算科目 表征指标 单位 一级科目 二级科目 生态系统产品 农林牧渔产品 农产品 农产品产量 t 林产品 林产品产量 t或m3 牧产品 牧产品产量 t 渔产品 渔产品产量 t 清洁水源 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 m3 水环境质量 主要污染物未超标当量 t 清洁空气 大气环境质量 健康效应变化量 人 清洁海洋 海洋环境质量 主要污染物未超标负荷量 t 空气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供给量 个 人居环境调节 温度调节 温度调节
10、生态系统吸收的热量 kWh 气候变化调节 生态系统固碳 生态系统固碳 净固碳量 t C 生态水文调节 径流调节 径流调节 径流调节量 m3 洪水调蓄 洪水调蓄 洪水削减量 m3 土壤侵蚀控制 土壤保持 减少泥沙淤积 减少泥沙淤积量 m3 土壤养分保持 减少养分流失量 t 物种保育更新 物种保育更新 生境质量 生境质量/珍稀物种数量 珍稀物种数量 种 精神文化服务 休憩服务 旅游观光 旅游人数 人次 日常休憩 房价贡献率%5 数据来源与质量保证 本文件所用数据来自各市直部门的统计报表,详见附录A。按年度系统性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数据收集工作,明确数据提供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满
11、足评价质量要求。各项指标数据应为评价区域最近一个完整统计年度状况数据,各项指标的评价范围应为受评区全部行政区域。6 功能量核算 农林牧渔产品 农产品、林产品、牧产品和渔产品产量。=1 (1)式中:DB3502/T 1022023 4 农林牧渔产品的总产量(根据产品计量单位确定,如t);农产品、林产品、牧产品和渔产品的产量,见附表A.6。清洁水源 核算对象为流域面积大于(含)50 km2的河流、中型(含)以上水库和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核算指标为地表水水资源量和水环境质量:水资源量采用水利部门统计数据(见附表A.13和A.14)。水环境质量采用主要污染物达标当量数,以GB 3838规定的类水质标准为
12、服务基准,计算公式为:=(0 )103=1=1 (2)式中:主要污染物达标当量数,无量纲;0第项污染物的基准浓度(mg/L),取值见附表 B.1;第个行政区第项污染物的实际年均浓度(mg/L);第个行政区水资源量(m3);第项污染物当量值(kg),取值见附表 B.1;核算区域行政区个数;水污染物项目数。清洁空气 以GB 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为服务基准,核算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引起的人体健康效应终端的变化量,计算公式为:=(0 )=1=1 (3)式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引起的健康效应终端的变化量(人);第项污染物单位浓度变化引起的死亡率变动系数(m3/g),取值见附表 B.2;第个行政区常住
13、人口(人);第个行政区的全因死亡率(无量纲);0第项污染物的基准浓度(g/m3),取值见附表 B.2;第个行政区第项污染物的实际年均浓度(g/m3);核算区域行政区个数;大气污染物项目数。清洁海洋 以GB 3097规定的二类水质标准为服务基准,核算主要污染物的达标量,计算公式为:=(0 )()=1=1 (4)式中:主要污染物的达标量(104 t);0第项污染物的基准浓度(mg/L),其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基准浓度分别为 3 mg/L、0.3 mg/L、0.03 mg/L;第个行政区第项污染物的实际年均浓度(mg/L);DB3502/T 1022023 5 第个行政区每年排放万吨
14、污染物的响应系数(mg/L)/(104 t),取值见附表B.3;核算区域行政区个数;水污染物项目数。空气负离子供给 以GB/T 38582中的空气负离子供给服务价值量核算基准值(600个/cm3)为服务基准,核算空气负离子供给量,计算公式为:=1.314 105 (600)1010 =1=1=1 (5)式中:空气负离子供给量(个);第类生态系统在第季节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个/cm3),监测方法参见 LY/T 2586,无监测数据时可参考附表 B.4;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面积(hm2);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平均高度,其中,湿地、草地取值为 1 m;空气负离子寿命,取值为 1 min;核算区域行
15、政区个数;参与核算的生态系统类型数。温度调节 以夏季空调最低制冷温度(26C)为服务基准,核算生态系统吸收的热量,计算公式为:=3.6 106=1=1 (6)式中:生态系统吸收的热量(kWh);第类生态系统的理论最大降温幅度(/h),取值见附表 B.5;空气的容积热容量,取值为 1256 J/(m3C);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平均郁闭度;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m2);气温高于 26的累积时长(h),多年平均值为 2523 h;高度,取值为 1 m;核算区域行政区个数;参与核算的生态系统类型数。固碳 核算生态系统固碳量,计算公式为:=1=1 (7)式中:生态系统固碳量(t C);第个行
16、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km2);第类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固碳量(t C/km2),取值见附表 B.6;DB3502/T 1022023 6 核算区域行政区个数;参与核算的生态系统类型数。径流调节 核算生态系统径流调节量,计算公式为:=1=1+(8)式中:生态系统径流调节量(103 m3);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km2);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所在区域的年降雨量(mm);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平均郁闭度(或覆盖度),其中耕地无此项,取值为 1;、第类生态系统的调节系数,取值见附表 B.7;核算区域行政区个数;参与核算的生态系统类型数。洪水调蓄 以日降雨量25 mm为服务基准,核算生态系统
17、对洪峰的削减量,计算公式为:=1=1 (9)式中:生态系统洪水调蓄量(103 m3);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km2);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所在区域年大于 25 mm 降雨量(mm);第类生态系统的调节系数,取值见附表 B.8;核算区域行政区个数;参与核算的生态系统类型数。其中,径流调节服务和洪水调蓄服务需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其计算公式为:=0.2332 10 0.0561 11=1=1(10)式中:径流调节服务和洪水调蓄服务重复量(103 m3);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km2);10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所在区域 10 月份降雨量(mm);11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所在区域 1
18、1 月份降雨量(mm);核算区域行政区个数;参与核算的生态系统类型数。土壤保持 核算减少泥沙淤积和土壤养分保持,计算公式为:=(1 )=1=1 (11)DB3502/T 1022023 7 式中: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t);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hm2);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所在区域降雨侵蚀力因子MJmm/(hm2h);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土壤可蚀性因子thm2h/(hm2MJmm),取值见附表 B.9;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所在区域的坡度和坡长因子;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因子;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因子,取值见附表 B.10。核算区域行政区个数;参与核算的生态
19、系统类型数。计算公式为:=(1.5527+0.179212=1)17.02(12)式中: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所在区域的第月降雨量(mm)。的计算公式为:=(0.2 cos 22)0.3 (5.16)1.3 (13)式中: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所在区域的平均坡度(%)。的计算公式为:=1,0.1%0.6508 0.34361 lg0,78.3%,0.1%78.3%(14)式中: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平均郁闭度。减少泥沙淤积量的计算公式为:=24%/(15)式中:生态系统减少泥沙淤积量(m3);土壤容重,取值为0.82 t/m3。土壤养分保持量的计算公式为:=(16)式中:生态系统减少土壤养分
20、流失量(t);土壤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质、氮、磷和钾分别取值为2.26%、0.1%、0.04%和1.5%。物种保育更新 核算对象为陆域野生动物物种和维管束植物物种、海洋植物物种和动物物种,计算公式为:=1=1(+0.1 1 1=1+0.1 2=1DB3502/T 1022023 8 2+0.1 =13 3)(17)式中:物种保育更新服务的能值量(Sej);第i种核算对象(陆域、海域)的生境质量调整系数;第i种核算对象(陆域、海域)的能值转换率,其中,陆地物种取值为1.831020 Sej/种,海洋物种取值为1.571019 Sej/种;第j类物种(植物、动物)的物种更新率,其中,植物取值为0.
21、01,动物取值为0.1;、分别为不同特有、濒危、保护等级指数,取值见附表B.11;如果某一物种同属不同级别,则取其最大值,不进行累加计算;第种核算对象第j类物种的数量;1、2、3分别为不同特有、濒危、保护等级的物种数量;1、2、3分别为不同特有、濒危、保护等级的种群数量(数据缺失时可不考虑此项);、分别为特有等级、濒危等级和保护等级;核算对象数,数值为 2;n物种种类数,数值为 2;特有保护物种等级数;濒危物种等级数;国家、地方的不同保护等级数。生境质量调整系数的计算公式为:=,e,0 (18)式中:,e陆域(海域)的评估年生境质量;,0陆域(海域)的参考年生境质量。陆地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利
22、用森林、灌木林地、园地、城市绿地蓄积量来计算,公式为:=1=1 (19)式中: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面积(km2);第个行政区第类生态系统的平均蓄积量(m3/km2);第类生态系统的权重,取值见附表 B.12。海洋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利用无机氮的未超标负荷量来计算,公式为:=(0 )=1 (20)式中:第个行政区的无机氮年均浓度(mg/L);0无机氮基准浓度,按GB 3097规定的二类水质标准取值为0.3 mg/L;第个行政区每年排放万吨污染物的响应系数,取值见附表B.3。休憩服务 DB3502/T 1022023 9 包括旅游观光和日常休憩两部分,分别利用游览自然旅游资源(或与人文资源结合
23、的旅游资源)的游客人数和景观对房价的贡献率来表征。景观对房价的贡献率见附表B.13。游览自然旅游资源(或与人文资源结合的旅游资源)的游客人数计算公式为:=(21)式中:游览自然旅游资源(或与人文资源结合的旅游资源)的游客人数(人次);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医疗、养生为出游目的的游客人数占总游客人数的比例;游览自然旅游资源(或与人文资源结合的旅游资源)的游客人数占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医疗、养生为出游目的的游客人数的比例(数据缺失时取值为76.75%);游客总人数(人次)。7 价值量核算 农林牧渔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 农产品、林产品、牧产品和渔产品增加值,见附表A.7。休憩服务价值量核算方
24、法 休憩服务价值量包括旅游观光服务价值量和日常休憩服务价值量两部分,计算公式为:=+(22)式中:休憩服务价值量(元);旅游观光服务价值量(元);日常休憩服务价值量(元)。旅游观光服务价值量的计算公式为:=(+)(23)式中:游客的平均游览天数(人均过夜天数加1,天);平均每位游客的时间成本元/(天.人次),取值见附表B.14;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医疗、养生为出游目的的游客人数占总游客人数的比例;游览自然旅游资源(或与人文资源结合的旅游资源)的游客人数占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医疗、养生为出游目的的游客人数的比例(数据缺失时取值为76.75%);直接花费(元),用旅游收入增加值代替;平
25、均每位游客的消费者剩余(元/人次),取值见附表B.14;陆地(或海洋)旅游资源的贡献率(%),取值见附表B.14。日常休憩服务价值量的计算公式为:=60 (24)式中:城镇人口数量(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2);DB3502/T 1022023 10 房屋成交均价(元/m2);景观对房价的贡献率,取值见附表 B.13。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方法 计算公式为:=1 (25)式中:第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元);第项生态系统服务第个指标的功能量;第项生态系统服务第个指标的单价,取值可参考附表C.1;第 j 项生态系统服务核算的指标个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502 102-2023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 102 2023 生态系统 生产总值 GEP 统计 核算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