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 T 1564.13-2007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pdf
《DB21 T 1564.13-2007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21 T 1564.13-2007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pdf(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辽宁省地方标准兰、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pecification for exploration of the natural construction material DB21/T1564.13 一 2007主编单位: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批准部门:辽宁省建设厅施行日期28 年 01 月12 日2007 沈阳1总则1.O.1 为适应我省工程建设的需要,确保天然建筑材料的质贵.规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壤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程。1.O.2 本规程适用于工程用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工作,其勘集工作量.可根据本规程的要求,结合实际需要予以增减。1.O.3 查明工程所需的各类天然建筑材料料场的分布、位置、储量、
2、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由面到点、由浅人禄、密切配合建设工程的设计阶段,分阶段开展工作,按照地质调绘、勘探测试、勘察资料的综合分析及编制报岳的程序进行。1.0.4 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天然建筑材料是指建造建筑物和构筑物不经加工的所有天然材料,本规程中是指各类工程所需的石料和士料 O2.1.2 卵石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大于4.75mm 的岩石颗粒。2.1.3 天然哇!、由自然风化、水流冲刷、搬运、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小于 4.75mm 或 2.
3、36mm 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按生存环境分河砂、海砂、山砂等。2.1.4 集料(骨料)350 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卵石、碎石、天然在七、人工砂等。2.1.5 粗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位大于 2.36mm 的卵石、碎石和矿渣等;在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 4.75mm 的卵石、碎石。2.1.6 细集料在沥青混合料巾.细集料是指和轻小于 2.36川1 的天然在j、人工砂;在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 4.75mm 的天然砂、人工砂。2.1.7 石料由岩石(包括卵石和天然砂)直接加工形成的各种建筑材料的总称。包括片岳、块石、料石、饰面
4、石材、人工集料等。2.1.8 士料适合工程建设的各类士的总称。包括日粒土、粗粒士、细粒土和特妹土2.1.9 有用层质量技术指标能满足工程建筑材料要求的岩土层。2.1.10 元用层质量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工程建筑材料要求的岩土层和有害夹层 2.1.11 储量可用做建筑材料的开采量 OC,一土粒比重Po-天然密度n 一孔隙率 天然含水率2.2 符号.351.C 一砾S 一砂M 一粉士E 一平均粒径FM 一细度模数Cu一不均匀系数k 一渗透系数4一自由膨胀率C 一粘士F 一细粒土(C 和 M 合称)3 一般规定3.0.1 3三然建筑材料勘察应根据勘察任务书或合同进行。勘察任务书或合同中应明确设计阶段、设
5、计方案、勘察级别、材料种类、用量以及特殊要求。3.0.2 勘察单位在开展野外工作之前,应全面攫集和分析已有的地质资料,并需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和工作条件,依据勘察任务书或合同按本规程的基本要求编制勘察大纲。3.0.3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划分为普助、初勘、详勘三个阶段,并宜与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相对应。王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夭然建筑材料勘察应满足规划阶段的要求。在施工阶段口I视需要进行补充勘察和复费。3.O.4 天然建筑材料料场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1 在考虑环境保护、经济合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宜由近至远,先集中后分散,逐步扩大和大小料场兼顾的原则。在以大塑
6、料场为主的同时,对工程附近质量符合要求,采运方便的中、小料场也应加以充分利用。并注意各种料源的比较。2 应不影响建筑物布置及安全,避免豆豆减少与工程施工相 352.干扰。3 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确需占用时宜保留还田土层。4 应充分利用工程开信料。3.o.5 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勘探应依据料场地形地貌特征,宜沿岩性、岩相变化大的方向布置勘探线。勘探网(点)间距应符合各勘察级别的要求,并可根据料场条件作适当调整。勘探点的布置应先疏后密,逐渐增加并形成阿格状。3.O.6 评价材料的质量对各类料场,必须取代表性样品进行必要的试验,据以评价材料的质量。对各类材料成品率的估算,应通过调查、试验,力求准确。材
7、料试验技材料种类以及材料应用目的确定试验项目。4 各设计阶段天然建筑材料勘察4.1 可行性研究阶段4.1.1 对规划方案的所有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都必须选行调查。作为选择场址的依据之一。4.1.2 宜在规划工程一定范围内对各类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地质调聋。初步了解材料类别、质量、估算储量。调查方法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为主,对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断面,结合地形、地貌和已有资料综合分析门4.1.3 对将要建设的工程,每个料场应根据天然摇头草洲1110000-115000 综合地质图,还应布置少量勘探和取样试验工作,初步确定材料层质量。4.2 初步设计阶段4.2.1 工程所需各类夭然建筑材料必须做到初查
8、。初步查明料场岩、土层结构及岩性、夹层性质及空间分布、地下水位、.353 剥离层、无用层厚度及方量,有用层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4.2.2 当天然建筑材料的初查精度不能满足建筑物型式和结构选择时,应对控制性的料源政主要料场进行详查。4.2.3 勘察方法应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采用 115000-112000地形图作底圈,进行料场地质平面测绘及勘探布置。人工骨料场和块石料场应实测 112o 111000 料场地质剖面;哇!、砾料、土料科场可实测 1120-111000 料场地质剖面。4.2.4 勘探点的间距,宜根据料场类型确起般为500-200m,复杂的料场可以小于 200m
9、。勘探点深度成超过最大开采深度或有用后的底板深度。4.2.5 勘察储量与实际储量误差,应不超过 8%,勘察储量不得少于设计需要量的 2 倍。4.2.6 应编制1 月0000-1110000 料场分布围,115000-112000料场综合地质图,112000 111000 料场地质剖面图。4.3 施工图设计阶段4.3.1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根据初步设计审批中所提出的天然建筑材料遗留问题,并在初查基础上进行详查。4.3.2 勘察内容应包括:i 详细查明有用层的产状、厚度、深度以及覆盖层、无用夹层的厚度,料场的水文地质条件、运输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句乍.,2 岩土试样的试验分析;3
10、汗价建筑材料的质量,并计算有用层的储量和评价开采条件。4.3.3 勘察力企法以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槽井拍二、岩土样的试验分析为主。应采用 1120-115地形图做底罔,进行料场地质测绘及勘探布置。对人工骨料和块石料应实测 112000-354.11500 料场地质剖面:砂砾料和士料料场可实测 112000-11500 料场地质剖面图。4.3.4 勘探点的问距,应根据料场类型确定,一般为 50-200m,复杂的料场一般为 25-50m。勘探点深度应超过最大开采深度或有用层的底板深度。4.3.5 试样的采取数量,每一有用层不宜小于 6 件(组)0 4.3.6 勘察储量与实际储量误差,应不超过 5%
11、,勘察储量不得少于设计需要垦的 2 倍。4.3.7 J屯编制11500-11100 料场分布图,1120-1110料场综合地质图,11210-115料场地质剖面图。4.4 施王阶段4.4.1 施工阶段:当因设计、施工方案变更需要新辟料、源和扩大料掘时,应按详查级别进行勘察。料场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因天然或人工因素造成料场明显变化,应重新进行详查级别的勘察工作。4.4.2 应配合设计、施工近行专门性试验研究工作。4.4.3 在料场开采过程中,应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5 取样与试验5.1 岩石料场5.1.1 取样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l 应根据料场用途、勘察阶段以及岩性特征进行取样,并具代表性,详查
12、取样组数应按岩陀、风化程度分别取样 c 同一岩性不少于 5 组、同一风化层取样数量不应少于 3 组,初查时可适当减少。2 取梓应在钻孔岩芯中选取和坑槽、探嗣壁凿取。3 每组试验样品数量和规格,应满足试验要求。355 5.1.2 原岩主在本试验项目应符合表 5.L 2 的规定。原岩基本试验项目表 5.1.2序号试验项H 勘察级别初查详查1 天然密度2 密度(干、湿)3 抗压强度(干、饱和)!所列项目4 吸7.1京视需要全故而定5 岩石矿物化学成分6 ft,融损失率(抗冻性指标)7 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换算成 S03)8 岩石碱活性试验有碱洁性成分时做作为饰面的石材除做原岩基本试验项目外,还应进行
13、可锯性、磨平性、光泽度、耐磨率等试验。为论证曝破后石块的大小、级配能否符合要求,详查时应收集有关爆破资料,进行类比;当岩体裂隙发育,质量较差时,应配合设j十、施工与试验性开采结合进行爆破试验;爆破试验点应选择在有代表件的典型地段上。爆破后,必须测定堆石的块径、级配和休止角或抗Jjj强度。爆破试验组数宜不少 f2-3 组。5.1.3 章要的大型工程,应做人工集(骨)料轧制试验,水泥说凝土用人工骨料试验项目应符合表 5.1.3 斗的规定;沥青出合料用人工集料试验项目应符合表 5.L 3-2 的规定。水泥混凝土人工集骨)料轧制试验项目表 5.1.3-1材料类型|试验项目颗粒分析、含据量、-6粉含量、
14、呢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云细骨料|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岩、氯化物)、竖阳性、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碱集料反应颗粒分析、含泥量、泥块含量、fI一片状颗粒含量、有害物质粗骨料|含量(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岩)、坚固仲、抗压强度、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壁隙率、喊集料反向.356.材料类型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混合料用人工集料试验项目表 5.1.3-2试验项目颗粒分析、石料压碎值、洛杉矶磨艇、表现相对密度、吸水率、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 O.075mm 颗粒含量,软石含量、磨光值、坚同性以及与调青的粘附性表现相对密度、坚固性、含泥量(小于 O.075mm 颗粒含量)、砂当量
15、、亚甲蓝值、棱角性(流动时间)表观密度、含水量、颗粒分析、亲水系数、塑性指数、加热安定性5.2 主料场5.2.1 取样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勘探点必须按水上、水下分层取样做简分析。取样间距可按单层厚度1-3m 取一细:如岩相稳定或变化较大,取样间距可适当增减;大于 O.5m 的夹层应取样。潮湿地区天然含水率试验应 1m 取 1 个样。2 每个取样点均应做简分析 Q 全分析应取代表性样品,取样最少组数应符合表 5.2.1 的规定。单层初查不少于 3 组,详查不少于 5 组黄士应增加崩解试验组数:膨胀土应增加膨胀、收缩试验组数;分散性土应增加分散性试验组数:红粘士应增加双比噎计试验组数。50
16、表 5.2.1初查|详查3 4 6 5 7 9 3 取样应在坑槽和钻孔中采用刻槽法和孔内取土器分层采取。原状土样要现场及时蜡封、装存、运迭,严禁碰撞、振动。安IJ槽断面宜 30cm x40cm 其最小宽度和深度应大于最大粒径长 357.轴的 2 倍,大蛮石就地测量,不予刻取。4 取样规格及数量应满足试验要求。原状样不应小于 15cmx5cm x5cm 或直径 9cm、长度 20cm o 粘性士扰动样总量不宜少于 25峙,卵碎石样不宜少于 30kg o5 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砂、卵石料取样钻孔孔径应在168mm 以上。样品数量应根据试验需要和颗粒组成而定。对超量样品,应以四分法缩取。现场试验样
17、品,全分析不得少于1000屿,简分析不得少于 3kg。室内试验样品,卵石(除去大于 80mm)不应少于 30kg,砂不应少于1Okg,坝壳填料的大型试验样品数量,应按试验需要确定。5.2.2 沥青混凝士及水泥混凝土砂、卵石料筒分析试验项目,砂料应为颗粒分析、含泥量、轻物质含量,卵石料应为颗粒分析、针片状颗粒、软弱颗粒、活性骨料、泥块(团)、轻物质等含量。若经岩相法鉴定卵石料中有含碱活性成分的岩石时,应取样进行碱活性骨料的危害性鉴定。全分析试验项目应符合表 5.2.2 的规定,同时可根据地域及工程需要适当增减部分试验项目。沥青混凝土及水混混疆土砂、卵石料试验项目表 5.2.2勘察级别序试验项目普
18、查初查详查号砂卵石砂卵石砂卵石颗粒分析*事*天然A A 堆积A A A A 2 密度卵石(混合、分级)紧密A A 表现A A A A 3 吸水率A A 4 含泥量*A*A 5 岩石(矿物)成分含量A A A A 6 针片状颗桂含量拿*7 云母含量A A 358 续表勘察级别序号试验项目普查初奄详查砂卵石砂卵石彤、卵石也一一软弱颗粒含量*9 活性骨料含量A*A*IO 有机质含最A A A A 11 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折算成 S03)A A 12 冻融损失率A A 13 轻物质含量*14 泌块(因)含量A*A*IS 砂当量*16 坚固性*注*为全、简分析均应做试验项口。2.为全分析应做试验项目
19、o3 15、16 试验项目主要应用于汹青幅提上。5.2.3 垫层、桥台后、土有坝坝壳填筑砂卵石料和反滤料试验项目应符合表 5.2.3 的规定。垫层、桥台后、土石坝坝壳填筑砂卵石料和反滤料试验项目表 5.2.3序试验项目材料类型号卵石料砂料颗粒分析*天然A J飞2 密度紧密A A 一一一一堆积A A 3 表观密度A A 4 含泥量(粘、分粒)*5 自然休止角A A 6 剪切A A 7 语道渗透系数、临界比阵A A 注卒、间表 5.2.2 0 359 填筑士的试验项目应符合表 5.2.4 土料试验项目的5.2.4 规定。表 5.2.4试查详一及一*查一相旦lJ|旦刀一级一一察一一勘7A一斗宜一A-
20、A-A-A 普填料土试验项目目*A-A-A-A-AA-A-A-A-A-A-A-A-A-A 可根据具体情况,利用天然露头在最有开采价值的料场中取样,对控制质量的关键性项目选做1-3 个试验剪切压缩渗透系数有机质含量:烧失量水溶盐含量结核含量Si0 2 与 AI 2 0 3、Fe2 03 含量pH 值粘土矿物成分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紧密密度堆积密度土粒比重颗粒分析液限塑限收缩膨胀崩解击实项验击实后序号丁-23-4-5-6-7-8-9-m-H一口-u-M一臼-M口-u-w一却一引-n注*、.同表 5.2.2 0 360 6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6.1 困件编制6.1.1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图件,应包括料场
21、分布图、料场综合地质图、地质剖面图、钻子 L柱状图及平响、竖井、坑槽展示图等 J图件比例尺和精度,应符合本规程 4.1.3,4.2.6、4.3.3 的规定。桂状图和展示图比例尺可采用1/200-1/50。6.1.2 料场分布图应包括以下内容:l 各类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名称和位置。2 建筑物位置、交通线路、城镇等。3 各料场概况一览表,应按料游、类别列哀,内容包括料场位置、名称、编号、至建筑物距离、勘察级别、剥离方量、有用储量和质量总评价。6.1.3 料场综合地质图应包括以下内容:l 勘探点(线)位置及编号、地面高程、坑(扎)深度、剥离层厚度、有用层厚度。2 地层、岩性、构造等主要地质界线及代号,
22、耕地、林地范围和其他标志。3 储量计算范围线。4 质量分区界线,应按材料的质量优劣、有用层和剥离层的厚度及分布、开采条件等进行分区。5 储量、质量汇总表,应按岩土分类、分区、分别 rl 总统6.1.4 料场地质剖面图应包品以下内容:I 勘探点编号、位置、高程、坑(孔)深度、取样位置和编号,剥离层厚度、有用层厚度。2 地层、岩性、构造、风化等界线。361.3 地下水位线、高程与施测日期,剖床、河漫滩应标出相应枯水位和一般洪水位。4 质量分区线和储量计算范围线。5 剖雨方向,相交剖面和编号。6.1.5 柱状图和展示图应包括以下内容:1 勘探点编号、位置、高程、深度、施工起止日期,勘探点地层、岩性、
23、风化界线、厚度,地下水埋藏探度、高程和施测日期,取样点位置和编号,地质描述。2 人工骨料场地层柱状图还应列出矿物化学成分试验成果。3 基岩勘探孔应标明岩芯获得率、RQDo4 土料勘探孔贯标明粘粒含量和天然含水量。6.2 试验成果整理6.2.1 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及时整理,以便发现问题,利于校正和补充试验。2 分层、分区或按产地汇总整理。如考虑水下开采,则水上、水下分别整理。3 列入整理的试验成果,其试验方法必须相同。6.2.2 各项试验成果应计算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列出最大值、最小值,根据指标的类别和工程需要列出大值平均值或小值平均值。6.2.3 卵石密度、针片状颗粒含量、软弱
24、颗粒含量,活性骨料含量应分级统计。6.2.4 各类试验成果整理方法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6.3 储量计算6.3.1 储量计算范围和边界应符合下列要求:l 应在有用区圈定范围内计算有用层的总储量和剥离层及夹层的体积,并按分区、分居、水上、水下进行储量计算。362.2 有用区周边界线应以勘探范围和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地貌综合分析圈定,延伸豆豆勘探范围以外的边界线距离,不得大于勘探坑孔间野的 112 03储量计算中有用层上、F 限应以顶底板备扣除 0.2-O.3m 为界;未揭穿有用层其下限应以实际勘探探度为界。4 水F储量计算下限应不超过最大开采深度。5 河床漫滩料场水上、水下储量计算的水位选
25、择,应以枯水期水位为标准;严寒地区,宜以平水期水位为标准;如确无水f主资料,可采用勘探水位。6 对无用夹层,可按实际厚度划出;对每害夹层,庇按实际边界线多扣除 0.2 四 O.3m o6.3.2 储量计算可采用平均厚度法、平行晰面法、三角形法,选择一种 I 算方法,取另一种方法校核。详细汁算方法见附录 A。平均厚度法多用于地形平缓,有用层厚度较稳定的料场;平行断面法多用于地形有起伏,剥离层与有用层厚度有变化的料场;三角形法常用于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6.3.3 储量计算的精度应符合卡列要求:1 勘探储量不少于设计需要量的 2 倍。2 勘探储量误差不大于 8%-15%0 6.4 报告编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21 1564.13-2007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1564.13 2007 岩土 工程 勘察 技术规程 天然 建筑材料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