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 T 3094-2023 生物发酵类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pdf
《DB15 T 3094-2023 生物发酵类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5 T 3094-2023 生物发酵类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27.010 CCS F 0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0942023 生物发酵类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bio-fermentation enterprises 2023-07-25 发布2023-08-25 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15/T 3094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企业所处的环境.1 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1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
2、望.1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2 能源管理体系.2 5 领导作用.2 领导作用和承诺.2 能源方针.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3 6 策划.3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3 目标、能源指标及其实现的策划.3 能源评审.4 6.3.1 能源评审的要求.4 6.3.2 能源评审的要点与内容.4 6.3.3 能源评审可采用以下方法(不限于).5 6.3.4 能源评审工具.5 6.3.5 能源评审结果.5 能源绩效参数.6 能源基准.7 能源数据收集的策划.7 7 支持.8 资源.8 能力.8 意识.8 信息交流.8 7.4.1 总则.9 7.4.2 内部信息交流内容.9 7.4.3 外部信息交流内容
3、.9 文件化信息.9 7.5.1 总则.9 7.5.2 创建和更新.10 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10 DB15/T 30942023 II 8 运行.10 运行策划的控制.10 8.1.1 总则.10 8.1.2 能源管控和调度.10 8.1.3 用能过程管理.11 8.1.4 重点耗能设备管理.11 8.1.5 能源系统应急预案的实施与控制.11 设计.11 8.2.1 总则.12 8.2.2 设计的输入.12 8.2.3 设计的输出.12 采购.12 8.3.1 总则.12 8.3.2 能源、设备、原辅材料和能源服务的采购.12 9 绩效评价.13 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
4、量、分析和评价.13 9.1.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13 9.1.2 合规性的评价.13 内部审核.14 管理评审.14 10 改进.15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5 持续改进.15 附录 A(资料性)能源管理体系内容参考.16 DB15/T 3094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碳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节能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美、高雪梅、高春梅、达尔汗、李佩韦、王磊、沈羽、方书江、李少伟、郭宇、肖磊。DB15/T 3094
5、2023 1 生物发酵类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生物发酵类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其能源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指导建议。本文件适用于各类不同规模的生物发酵类企业(以下简称“企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13234 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0902 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
6、管理要求 GB/T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331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企业所处的环境 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 企业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能源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和改进能源绩效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2.1 企业应确定:a)与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相关方的有关要求;c)企业需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落实的需求和期望。4.2.2 企业应:确保获取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及其要求;确定如何将这些要求应用于其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确保考虑到这些要求;按规定
7、的时间间隔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评审。DB15/T 30942023 2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 4.1.1 企业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4.1.2 在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范围时,企业应考虑:a)能源和耗能工质。包括:煤、电、燃气、蒸汽、压缩空气、水等;b)用能过程:主要生产用能过程;辅助生产用能过程;附属设施用能过程。c)能源管理相关活动,包括:设计、采购、生产组织、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工艺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活动。4.1.3 企业应确保有权限控制其范围和边界内的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企业不应排除其范围和边界内的任何一种能源。4.1.4 能
8、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7.5),企业在此范围内影响能源供给和使用的所有过程和活动均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边界示例参见附录 A 中表 A.1。能源管理体系 企业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应符合 GB/T 23331 的要求。参照本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并持续改进能源绩效。5 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作为指挥和控制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或决策层,在企业建立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时,应承诺支持并确保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管理承诺宜形成文件,并确保被全员获知。最高管理者通过以下措施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实现
9、其承诺,包括:a)确保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b)确保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能源指标,并与企业的节能战略方向一致;c)支持先进的能源管理理念、工艺技术和设施设备在企业得到应用,支持并鼓励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管理模式的研发和创新;d)在规划企业中长期发展时,结合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确保建立中长期节能目标和分年度节能目标,措施计划应得以批准何实施;e)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专业技能技术和资金等资源;f)就有效能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包括与能源管理相关的外部机构沟通等;g)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h)
10、促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i)任命管理层,批准组建能源管理团队,建立高效的机构和协调机制;授予管理层和能源管理团队在能源管理方面相应的职责和权限;j)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就能源方面的重大事项和能源绩效改进方案做出决策;k)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以及相关的激励性措施和约束机制;l)确保能源绩效参数适用于本企业,且恰当的反映能源绩效;DB15/T 30942023 3 m)确保建立和实施过程,以识别和应对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和边界内影响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的变化。能源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能源方针,能源方针应:a)适合于企业的宗旨,符合企业自身能源使用和消耗的性质与规模;b)为设定和评审目标、
11、能源指标提供框架;c)包括确保获得信息和必要资源的承诺,以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d)包括满足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国家、生物发酵类行业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的承诺;e)包括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承诺,体现生物发酵类企业节能、环保、低碳的特征;f)支持影响能源绩效的节能产品和服务的采购;g)支持考虑能源绩效改进的设计活动;h)应是可获取的文件化信息,在企业内得到沟通,可为相关方获取,定期实施评审,必要时更新。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企业内分配并沟通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向能源管理团队分配职责和权限,以:a)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
12、理体系;b)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c)实施措施计划以持续改进能源绩效;d)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和能源绩效的改进;e)建立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控制。6 策划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企业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时,应考虑 4.1 提及的因素和 4.2 提及的要求,并对影响能源绩效的活动和过程进行评审。策划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并应采取能够实现能源绩效持续改进的措施。企业应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保证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包括能源绩效改进;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实现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的持续改进。6.1.2
13、 企业应策划:a)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b)如何:1)在其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改进过程中,融入并实施这些措施;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目标、能源指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 企业应针对其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目标。企业应建立能源指标。DB15/T 30942023 4 6.2.2 目标和能源指标应:a)与能源方针一致;b)可测量(可行时);c)应考虑适用的要求;d)考虑主要能源使用;e)应考虑改进措施绩效的机会;f)得到监视;g)予以沟通;h)适当时予以更新。企业应保留目标和能源指标的文件化信息。6.2.3 策划如何实现其目标和能源指标时,企业应建立和保持措施计划,内容包括:要做什么;需
14、要什么资源;由谁负责;何时完成;如何评价结果,包括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企业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目标和能源指标的措施融入其业务过程中。企业应将措施计划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留。能源评审 6.3.1 能源评审的要求 能源评审是企业策划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基本信息并奠定基础。企业应开展和实施能源评审。包括:a)基于测量和其他数据,分析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包括:1)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应符合 GB/T 23331 中 3.5.1 的规定;2)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b)基于分析,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应符合 GB/T 23331 中 3.5.6 的规定;c)对每
15、一个主要能源使用:1)确定相关变量;2)确定当前的能源绩效;3)识别在企业控制下对主要能源使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工作人员。d)确定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排序;e)评估未来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能源评审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更新。当设施、设备、系统或用能过程发生重大变化时,能源评审应更新。企业应保持用于开展能源评审的方法和准则的文件化信息,还应保留能源评审结果的文件化信息。6.3.2 能源评审的要点与内容 在能源评审过程中,不仅要分析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要考虑影响企业能源成本的相关因素。能源评审的要点与内容如下:a)企业按用能过程开展能源评审。包括但不限于:各工序消耗及回收的能源种类;
16、工序主要用能过程的运行负荷、现有工艺设施的设计和产品设计等对能源使用的影响;DB15/T 30942023 5 工序间的生产组织及匹配情况;工序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效水平,运行状态和调节方式;工序主要用能过程、系统、设备的关键绩效参数、指标的设定和控制情况;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回收利用和能源梯级利用情况;工序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及效果等。b)企业对能源与耗能工质系统重点评审的内容宜包括以下方面,但不局限于:能源与耗能工质供应生产环节的运行状况和能源与耗能工质的质量、数量;能源与耗能工质储存和输配环节的损失和放散;能源与耗能工质的使用与转换效率;能源与耗能工质及余能的回收与利用。c)
17、能源评审的具体内容参见附录 A 中表 A.2。6.3.3 能源评审可采用以下方法(不限于)能源评审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测量、能源诊断与规划、能源审计、能源基准对比、能源需求分析、能源平衡、能效对标、专家诊断等:a)现场实地考察:现场观察能源储存状况、设备运行和维护、生产管理、能源计量等情况。对能源管理改进空间进行初步判断。例如:进场能源的统计情况,设备台账是否健全,能源计量是否满足标准(GB 17167)要求;b)节能诊断:对企业耗能设备的系统进行详细考察、测试和分析,以评价耗能设备和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例如:对空压机、水泵、电机、变压器等进行检测分析设备运行是否合理;c)能源消耗数据分析:对企
18、业和用能部门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存在问题。例如:分析企业和车间能源消耗的月度变化规律,非生产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等;d)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效检测和评价:对主要用能设备的用能效率进行检测和评价。例如:变压器、风机、水泵、空压机、锅炉等设备进行能效检测与评价;e)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分析:通过分析单位产品能耗,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分析单位产品能耗异常情况的原因等;f)辅助生产系统分析:对供汽系统、供电系统以及压缩空气系统的转换设备、线路走向以及管道等进行分析。6.3.4 能源评审工具 企业的能源评审工具可采用以下但不限于以下工具:能量平衡网络图:能直观地反映企业能源流向和能源平衡关系的图示;
19、能量平衡表:将各种能源按购入、储存、转换、输送和余热回收利用等环节用图表示,反映企业各种能源的来踪去迹;能源消耗与产量相关性分析(E-P 图):反映能源消耗和产品产量相关性的图;能效对标:以能源绩效参数值的先进水平作为标杆,对比评价企业用能现状、能源绩效。6.3.5 能源评审结果 6.3.5.1 企业应通过对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的分析,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确定优先次序并排序。企业可建立有利于实施改进的相关技术的跟踪或研发机制,确保企业能源绩效持续改进。6.3.5.2 企业在确定改进机会的优先次序时,宜重点考虑以下因素:a)投入成本、节能效益投资回收期;b)与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要求有
20、关的风险;DB15/T 30942023 6 c)影响能源绩效的程度;d)技术成熟度、施工周期、安全及环境影响、系统匹配可行性;e)相关方的要求等。6.3.5.3 能源评审的结果应进行记录,以适宜的形式输出,并作为企业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的重要依据。不同方式、不同层级、不同阶段的能源评审可结合企业实际采用不同的输出形式。初次评审或在一定的周期内,企业宜综合分析各类评审方式的评审结果,整理汇总形成企业的综合能源评审报告。6.3.5.4 能源评审的输出内容至少包括:a)主要能源使用;b)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的设施、设备、过程、系统、人员的管理要求及能源绩效现状;c)排序后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能源绩效参数
21、 6.4.1 企业应确定适合于测量和监视其能源绩效的能源绩效参数,以证实其能源绩效的改进。能源绩效应通过能源绩效参数的数值来描述。6.4.2 能源绩效参数通常以企业边界,车间边界,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等边界建立。各边界能源绩效参数的测量边界见表 1。表1 能源绩效参数测量边界 边界的层次 描述和示例 企业层次 覆盖了企业所管辖的设备和场地,例如,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是企业管辖所有设备和场地的能源消费总和 车间层次 覆盖了车间所属设备、班组以及场地,例如,车间综合能源消费量是车间所属设备和场地能源消费总和 设备层次 覆盖了正常运行的设备,例如,锅炉耗煤量、耗气量,空压机耗电量 6.4.3 不同边
22、界内能源绩效参数所表征的能源绩效,都与影响能源绩效的重要相关变量和静态因素有关。企业需要识别这些相关变量,并进行数据分析:a)相关变量包括:产品产量或生产时间、气温等相关数据;b)静态因素包括:产品类型、每日轮班、建筑入住率、建筑面积等。6.4.4 能源绩效参数可包括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单一能源(耗能工质)消耗、设备能效、用能单元或主要工序能源效率、能源相关的管理指标等。生物发酵类企业能源绩效示例见表 2。表2 味精生产能源绩效参数示例 一级指标 味精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二级 指标 味精生产 味精单位产品汽耗、味精单位产品电耗、味精单位产品水耗 三级 指标 制糖车间 干糖单位产品汽耗、干糖
23、单位产品电耗、干糖单位产品水耗、干糖单位产品耗空压风 发酵车间 理论酸单位产品汽耗、理论酸单位产品电耗、理论酸单位产品水耗、理论酸单位产品耗空压风 提取车间 谷氨酸单位产品汽耗、谷氨酸单位产品水耗、谷氨酸单位产品电耗 成品车间 成品单位产品汽耗、成品单位产品电耗、成品单位产品水耗 DB15/T 30942023 7 6.4.5 用于确定和更新能源绩效参数的方法应保持为文件化信息。6.4.6 定期对能源绩效参数值进行评审并与相应的能源基准进行比较。应保留能源绩效参数值的文件化信息。当能源绩效参数不能有效反映能源绩效时,应予以更新或完善。能源基准 6.5.1 能源基准可用基准期内的能源绩效参数的值
24、来表征。可将能源基准和报告期的能源绩效参数进行比较,能够说明企业为达到目标、能源指标所取得的进展。6.5.2 当建立能源基准时,企业应考虑实际运行特性以确定合适的基准期。适宜的时间段(基准期)应选择生产、设备运行正常,且能源统计数据齐全、真实可靠,能够反映其正常能源绩效水平的具体时期,同时应兼顾不同产品生产周期性及季节性的影响。基准期的选择应考虑能源消耗和相关变量的季节性变化等,通常选择连续 12 个自然月。6.5.3 能源基准的确定应与能源消耗、能源效率计量、统计、分析、系统相匹配能源基准可以是平均值、累计值或其他表述方式。能源基准确定应考虑:a)统计期内的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可靠;b)考虑统计
25、期和目前能源结构、产品结构和工艺路线的差异;c)考虑同行业的能耗水平与企业的经营规模、设施设备的差异;d)考虑行业准入条件和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如:单位产品能耗不应高于能耗限额标准的限定值或准入值;e)考虑技术改造效果,如扩能改造、系统改造等。能源基准既可是绝对量也可是相对量,对于系统无较大调整的企业,宜以上一统计期最佳耗能水平为基准;系统出现较大调整时,宜以调整后的系统最佳运行水平确定能源基准。6.5.4 如果有数据表明相关变量对能源绩效有显著影响,企业应对能源绩效参数值和相应的能源基准进行归一化。归一化的需求和方法:a)如果相关变量没有较大变化,则可将基准期和报告期和能源消耗进行直接比较;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5 3094-2023 生物发酵类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3094 2023 生物 发酵 企业 能源 管理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