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2012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2 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有 4 大题,共 3 2 小题,满分 50 分,考试用时 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 卡的相应位置上,并 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 3 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 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均答 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2、。 一 、单项选择题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 只有一项 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 20 小 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20 分 ) 1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 聚族而居 B 原始农业 C 贫富分化 D 采集狩猎 2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 “ 在当时(隋唐时期 ) 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 制度 提供 了布衣(平民 ) 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 能性。由此, 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 ” 该 “ 制度 ” 指的是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内
3、阁制 3 在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 该屏幕内容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其作品的原作者是 A 顾恺之 B 阎立本 C 吴道子 D 张择端 4 据元史 百官志三记载: “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 1288 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 宣政院。 ” 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来源 :学 #科 #网 Z#X #X#K A 地 B B 地 C C 地 D D 地 5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 “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 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 其中 不正 确 的是
4、A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 心已完成南移 C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 经 济交流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 外贸易发展 6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7日 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 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 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
5、,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 ”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 走的道路是 A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8 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 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 “ 二十一条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 B C D 9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 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 按先后顺 序排列应是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宁为战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江苏省 苏州市 初中 毕业 升学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