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1283-2014 大规格苗木造林技术规程.pdf
《DB63 T 1283-2014 大规格苗木造林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 T 1283-2014 大规格苗木造林技术规程.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99 B 61 备案号:42511-2014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832014 大规格苗木造林技术规程 2014 - 06 - 09 发布 2014 - 07 - 01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2832014 I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1.1-2009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青海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林业厅科学技术处、造林绿化管理处。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徐生旺、王成、杨红文、铁汝才、李文、贺永元、赵建琪、刘永庆。 DB63/T 12832014 1 大规格苗木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
2、用乔木大苗营造生态公益性纯林、乔灌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时造林地的选择、采用 的苗木规格、造林季节、造林方法、整地方法、抚育管理、检查验收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降水量500毫米以上或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236 青海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63/T 237 青海省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大规格苗木 针叶树种苗木高度80厘米以上,生长健
3、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顶芽饱满,冠形 良好。 阔叶树种苗木胸径(离地面130厘米处的树干直径) 2.5厘米以上、高度25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树干通直、均匀。 4 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 4.1 造林分区 见附录A。 4.2 主要造林树种 见附录A。 5 造林地选择 5.1 自然条件 降水量500毫米以上或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 DB63/T 12832014 2 5.2 地点选择 优先选择国道、省道等公路和铁路两侧,城镇乡村周边适宜造林的地段;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相 对集中连片,能够形成规模效益。 6 苗木规格及管理 6.1 主要树种苗木规格 见附
4、录B。 6.2 苗木管理 6.2.1 苗木质量检验 苗木出圃前进行病虫害检疫,要求生长健壮、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 质壮苗。造林苗木优先使用本地苗木,不足部分从气候相近地区调运。必须具备“两证一签”。苗木 抽样、检验、检测规则方法按DB63/T 236执行。 6.2.2 起苗 6.2.2.1 时间 春季苗木萌动前或秋季苗木停止生长后进行起苗。 6.2.2.2 方法及要求 起苗前一周对苗圃地灌一次起苗水。单株起苗,挖苗前拢起树冠,防止碰断侧枝和主稍。并做到 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 针叶树苗木起苗时必须带土球;阔叶树苗木起苗时尽量带土球。土球直径为苗木地径的10倍2
5、0 倍或苗木冠幅的1/21/3。土球挖成圆锥形或圆球形,并进行削圆处理,使其表面光滑,以利捆绑。 土球挖好后及时用草绳捆绑,土球的捆绑密度视土质和土球体积而定;土球质地松散和体积较大的多缠 草绳,以免搬运过程中散坨。 难以带土球的阔叶树和部分灌木起苗时要保持根系完整,并进行泥浆蘸根处理,同时采取摘叶、 修剪、封蜡等措施,减少苗木水分蒸发。 6.2.3 包装 苗木起苗后立即进行包装和运输,切记风吹日晒。裸根苗根系用柴草袋或塑料袋进行包装,并附 上标签,标签注明树种的苗龄、苗木数量、等级、产地等。 6.2.4 运输 苗木运输要迅速及时,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并采取保湿、降温、防冻、透气等措施
6、。 长途运苗要给苗木根部洒水,并进行覆盖处理,尽量减少苗木失水。带土球的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 进行固定,避免晃动而造成树体磨损和土球破裂。 城市绿化苗木运输,有时会超高或超长、超宽,应 事先办好必要的运输手续。 6.2.5 假植 DB63/T 12832014 3 对不能及时栽植的裸根苗,要选择在潮湿、背阴、避风的地方进行假植。假植沟深宽各为40厘 米60厘米,长度依苗木多少而定。假植时将苗木解捆,单株倾斜排列在沟内,用湿土覆盖根系并踩 实。假植期间要经常检查,发现覆土下沉时要及时培土压实,并进行遮荫处理。 带土球苗木禁止假植,要随运输,随栽植。 7 造林方式及造林密度 7.1 造林方式 造林
7、方式采用植苗造林。以营造混交林为主,集中连片6.7公顷(100亩)以上必须营造混交林。 7.2 造林密度 7.2.1 纯林造林密度 7.2.1.1 针叶树种纯林造林密度 苗高80厘米100厘米,株行距2米2米,每公顷2500株(每亩167株); 苗高101厘米120厘米,株行距2米2 米,每公顷2500株(每亩167株); 苗高121厘米150厘米,株行距2米3 米,每公顷1670株(每亩111株); 苗高151厘米以上,株行距3米3米,每公顷1110株(每亩74株)。 7.2.1.2 阔叶树种纯林造林密度 胸径2.5厘米3.0厘米,株行距2米2 米,每公顷2500株(每亩167株); 胸径3
8、.1厘米4.0厘米,株行距2米2 米,每公顷2500株(每亩167株); 胸径4.1厘米5.0厘米,株行距2米3 米,每公顷1670株(每亩111株); 胸径5.1厘米以上,株行距3米3米,每公顷1110株(每亩74株)。 7.2.2 混交林造林密度 针阔混交林初植密度参照针叶或阔叶树纯林的初植密度执行,混交比例为 1:1-4或 1-4:1; 乔灌混交林初植密度参照针叶或阔叶树纯林的初植密度执行,混交比例为 3-5:1。 7.3 混交林营造 7.3.1 混交方式 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混交、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混交二种方式。 7.3.2 混交方法 株间混交: 种间矛盾不大的树种混交, 适用于瘠薄土地
9、和水土流失严重区, 在乔木间栽植具有保土、 保水的灌木,或在灌木中栽植耐干旱、瘠薄的乔木。 行间混交:种间矛盾较小的树种混交,适用于阴性和阳性树种混交或乔灌混交。 带状混交:种间矛盾较大的树种混交,适用于大多数立地条件的乔灌混交、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混 交。 块状混交:种间矛盾大的树种混交,适用于地形破碎,不同立地条件镶嵌分布的地段。 7.3.3 混交林树种搭配模式 DB63/T 12832014 4 7.3.3.1 乔灌木树种搭配模式 见附录C。 7.3.3.2 针阔叶树种搭配模式 见附录D。 8 整地技术 除新采伐迹地、东部脑山条件较好的灌丛地、易造成冻拔的宜林地、宜林沙荒地外,其余新造林
10、地在造林前必须提前整地。 8.1 整地方法 8.1.1 穴状整地 适宜高位山区及中位山区陡坡、沟头、地形破碎的坡地及砾石地。圆形或矩形坑穴, 穴面与原坡面 持平或稍向内倾斜,穴径、穴深大于50厘米。 有灌溉条件的中位山区和川水地区沟谷阶地、河漫滩地,采用大穴状整地。圆形或矩形坑穴, 穴径 0.8米1.2米,穴深0.6米1.0米。穴与穴之间呈“品”字形排列。 8.1.2 反坡梯田整地 适宜坡度在1525的山坡,因地制宜,沿等高线方向整地。梯田面向内倾斜,反坡度35, 外埂踩实拍光;梯田宽1米3米,长度不限,每隔一定距离修筑土埂;梯田间距2米3米。 8.1.3 水平阶整地 适宜坡度在1525的山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 1283-2014 大规格苗木造林技术规程 1283 2014 规格 苗木 造林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