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6及答案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6 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21.00)1.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分数:1.00)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马克思主义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D.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我国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分数:1.00)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马克思主义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D.社会主义法治理论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核心内容是(分数:1.00)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党的领
2、导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本质要求是(分数:1.00)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价值追求是(分数:1.00)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要使命是(分数:1.00)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
3、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根本保证是(分数:1.00)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党的领导8.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其中前提和基础是(分数:1.00)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护D.司法救济9.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其中最后防线是(分数:1.00)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护D.司法救济10.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是(分数:1.00)A.内在说
4、服力B.普遍约束力C.外在强制力D.普遍影响力11.法治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治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分数:1.00)A.维护宪法权威B.维护法律权威C.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D.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12.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分数:1.00)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道德D.生活道德1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活动的场所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技术更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
5、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这体现着社会公共生活具有(分数:1.00)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时间的长久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14.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人们更多地在陌生的公共环境中与陌生人打交道。这体现着社会公共生活具有(分数:1.00)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C.活动时间的长久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15.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
6、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分数:1.00)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16.下列网络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是(分数:1.00)A.通过网络浏览新闻B.沉迷网络色情游戏C.下载网络游戏D.收发电子邮件17.下列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是(分数:1.00)A.警告B.行政拘留C.拘役D.吊销许可证18.下列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说法错误的是(分数:1.00)A.集会、游行、示威的主管机关,是集会、游行、示威举行地的市、县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游行、示威路线经过两个以上区、县的,主管机关为所经过区、
7、县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上一级公安机关B.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C.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 5 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D.公民可以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19.下列哪项不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分数:1.00)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C.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D.公益企业特殊照顾原则20.甲因打架斗殴应被行政拘留。下列选项中,有权对甲进行行政拘留的是(分数:1.00)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公安派出所2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分数:1.00)A.爱岗敬业B.
8、奉献社会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22.我国国家制度包括(分数:2.00)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基本经济制度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是(分数:2.00)A.中共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居领导地位B.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中共领导下参政议政C.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合作的基本方针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合作的政治基础24.下列关于我国民族自治制度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B.民族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
9、会和政府C.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必须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D.民族自治地方人大主任必须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25.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B.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都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C.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D.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即民族自治机关26.宪法所规定的人身自由权的范围包括(分数:2.00)A.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B.人格尊严C.住宅不受侵犯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
10、公民的义务的是(分数:2.00)A.劳动权B.受教育权C.教育权D.选举权2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B.是反映法治的性质、宗旨、结构、功能和价值取向的一些达到理性具体的观念和信念C.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基本指导思想D
11、.是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29.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下列关于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立法公正要求立法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B.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C.执法公正要求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D.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30.在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下列属于法律思维方式中法律之上特征要求的有(分数:2.00)A.普遍适用性B.优先适用性C.不可违抗性D.效力强制性31.在依法治国进程中,要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就必须做到(分数:2.00)A.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B.党组织
12、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C.党的领导是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逐渐取代政策的作用D.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3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基础B.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C.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D.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33.下列有关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是对立统一的B.数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数量上是等值的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的、总
13、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中,义务是第一性的3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数量上的等值关系是指(分数:2.00)A.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B.一个表征利益,另一个表征负担;一个是主动的,另一个是受动的C.法律权利的范围就是法律义务的界限,同样,法律义务的范围就是法律权利的界限D.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35.树立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念,要做到(分数:2.00)A.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B.立法公正要求立法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执法公正要求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保证所有案件能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C.坚持实体公
14、正与程序公正并重D.实体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程序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和程序是否正当合理36.维护法律权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为确保法律权威就必须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下列关于保障法律至上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推进党的依法执政B.提高立法质量C.严格公正执法D.提升司法公信力3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执政的要求有(分数:2.00)A.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B.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C.
15、党依据宪法法律惩治腐败D.党依据党内法规抓好党风三、分析题(总题数:7,分数:47.0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政府为了整顿城市治安秩序的混乱状况,欲出台限制酒吧、迪吧经营的规定。公民甲某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出台这样的规定不合理、不合法。于是联合了近百人到市政府门前游行示威,要求市政府不要做限制酒吧、迪吧经营的规定。 请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分析:(分数:6.00)(1).公民甲某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分数:3.00)_(2).公民甲某应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分数:3.00)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教师甲颇有才情,以本县政府某些不正之风,即兴创作一阕水调歌头无题词作,讥讽时弊
16、,并通过手机短信发给十几个朋友,又通过 QQ 传给了几名网友。县长得知勃然大怒,县公安局认为,该短信影响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遂以涉嫌诽谤罪将甲刑事拘留,后经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并没收其手机和电脑等物品。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请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和相关理论分析:(分数:6.00)(1).甲的行为是否属于我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言论自由的范围?理论依据何在?(分数:3.00)_(2).县公安局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哪些宪法权利?宪法依据何在?(分数:3.00)_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
17、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请回答: 如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分数:7
18、.00)_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席某和刘某 2010 年建立恋爱关系之后不久,于 2011 年 2 月登记结婚。婚后,刘某长期不主动找工作,赋闲在家,没有收入来源,席某多次劝说无效。刘某患有妇科疾病,虽经多次治疗仍未根治,因此一直不能生育子女。由于双方婚前不了解,导致了婚后生活的不和谐局面。席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寻求婚外的慰藉,便有了第三者。2014 年 3 月,席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离婚并依法分割共同财产。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对婚前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并无太多争议,刘某的委托代理律师突然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证据,是刘某为证明席某具有“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委托私人侦探偷拍制作的光
19、盘资料。原告席某的代理律师对此证据的合法性提出了异议。 法院认为,被告取证虽未经原告许可,但未侵犯原告合法权益,予以采信。本案后经法院主持调解离婚,席某在财产分割上对无过错方刘某进行了适当的补偿。 请回答:(分数:6.99)(1).关于证据的特征,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分数:2.33)_(2).本案中刘某委托私人侦探取证的程序是否合法?偷拍录像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分数:2.33)_(3).现实社会中,应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分数:2.33)_39.请分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分数:7.00)_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人与行政官员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内在的思想观念,这点取
20、决于他们所受的职业思维训练。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所呈现的理性认识过程,正是因为有了专门化的职业化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活动才值得信赖(如医生)。对于法律人来说,思维方式甚至比他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请回答:(分数:7.00)(1).请分析材料中“专门化的职业化的思维方式”的含义。(分数:3.50)_(2).如何养成这种“专门化的职业化的思维方式”?(分数:3.50)_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整体推进,我国社会各界对于法律的尊重和信仰正在日益深化,法治正在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会治理方式和生活方式。但从现有的一些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法治
21、建设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依然还是“已有的法律得不到普遍的遵从”。在个别地方、个别领域,依然还存在着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消极现象,法律经常在不同程度上被架空、超越和弱化;同时,社会上还有少数人并不把法律当回事。一遇到某些矛盾纠纷,往往还是习惯于去找关系、托人情、通门路,试图通过亲缘、人情、权势等因素使自己超越现有的法律程序和规则,而不是充分运用现有的法律程序、手段和方式来解决。甚至还有人更是把对法律制度程序的超越程度,当作衡量其社会活动能力高低的标准。 人民网结合材料,分析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与方法。 (分数:7.00)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6 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
22、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21.00)1.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分数:1.00)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马克思主义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D.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解析:解析 法治理念,是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法治理念是反映法治的性质、宗旨、结构、功能和价值取向的一些达到理性具体的观念和信念,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2.我国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分数:1.00)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马克思主义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D.社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基础 3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