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7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因为它(分数:2.50)A.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到一切领域B.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始终C.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D.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高度统一2.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分数:2.50)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物质就是水、火、气或粒子C.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分数:2.50)A.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B.认识是先于经验和事物C.主观意志决定一
2、切D.世界是不可知的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分数:2.50)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2.50)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6.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分数:2.50)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观念的东西
3、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7.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分数:2.50)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8.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说法(分数:2.50)A.科学地解决了物质第一性的论断B.是一种可贵的猜测,包含了合理因素C.十分荒谬,没有意义D.将世界归结为几种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9.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分数:2.50)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
4、化D.万物皆备于我10.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分数:2.50)A.镜中花,水中月B.阶级斗争C.引力场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11.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分数:2.50)A.时间空间的客观性B.时间空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C.否认了时间空间的绝对独立性D.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一切从时间、地点、条件出发12.下列各项能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分数:2.50)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B.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13.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指(分数:2.50)A.通过实
5、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B.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客体化C.通过实践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的思维形式和内容D.通过实践主体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念14.下列活动中哪些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分数:2.50)A.学生上课学习B.运动员参加比赛C.农民灌溉土地D.神州十号太空漫游1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是(分数:2.50)A.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B.人类世界不断改变着自在世界的界限C.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区分和统一的基础D.自在世界可以转化为人类世界16.石头虽然天成,却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伴侣。从远古取石为器,到用石修房盖屋、
6、制碾制磨、装点美化生活,石头给人类的发展繁衍提供了无尽的帮助。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50)A.人类可以根据自然物的属性利用自然物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C.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人类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17.劳动在意识起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劳动(分数:2.50)A.使猿脑变成了人的大脑B.使猿的前肢变成了人手C.创造了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D.丰富了意识的内容,锻炼了人的思维能力18.“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说明(分数:2.50)A.意识就是存在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C.
7、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意识是存在的反映19.“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分数:2.50)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B.意识永远依赖于物质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20.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联系是(分数:2.50)A.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活动的模拟B.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都依赖于物质C.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人的意识D.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能力的物化2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分数:2.50)A.纸上谈兵,画饼充饥B.胸有成竹,料事如神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运筹帷
8、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22.从物质和意识关系上来判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50)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志不强者智不达D.审时度势、相机行事23.下列命题中属于第一性、第二性关系的是(分数:2.50)A.物质和意识B.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C.实践和认识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4.下列命题中体现第一性、第二性关系的是(分数:2.50)A.物质和物质范畴B.运动和静止C.客观规律和科学定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分数:2.50)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
9、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精神的力量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26.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就需要全面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50)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必须从整体和动态中把握事物的联系性B.矛盾普遍存在,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C.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D.量变是引起质变的必要条件27.“实事求是”体现了(分数:2.50)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D.原因与结果的统一28.十八大报告指
10、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些基本判断体现了(分数:2.50)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哲学原理B.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方法论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唯物史观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29.下列哪些命题符合辩证法思想(分数:2.50)A.凡是现存的都必然会灭亡B.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
11、的C.天不变,道亦不变D.万物莫不有对30.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这说明(分数:2.50)A.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的、多样的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来认识世界D.人们可以创造事物没有的联系31.下列选项中,体现出发展观的有(分数:2.50)A.农业领域培育出最新优质品种B.微信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C.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林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32.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了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
12、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完成任务归来着陆前的几分钟。这种可怕的“虚假安全”告诉我们,人们的失败往往不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而是在人们精神最放松的时候。这则故事蕴含的哲学道理有(分数:2.50)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B.矛盾双方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3.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
13、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分数:2.50)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3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分数:2.50)A.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35.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分数:2.50)A.认为凡是现有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
14、事物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36.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分数:2.50)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37.在“囧”“槑(mei)”盛行之后,现在网络最流行的是一个字形极似“开火”的生僻字“烎(yin)”字,意为“光明”和“拼搏”。这些字在网络上的含义与其原来的含义都相差甚远,但因为表达起来方便、形象,深得网友热捧,但同时,网络生僻字的不规范使用也引起了一部分网友的担忧。下列观点与这一社会现象所蕴涵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分数
15、:2.50)A.乱生于治,怯生于勇B.月满则亏,水满则溢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38.下列成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分数:2.50)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对症下药C.量体裁衣D.按图索骥39.目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是由国内国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防止物价由过快上涨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也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的相互配合,是防止通货膨胀的真正有效的“防火墙”。因此,当前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仍是重中之重。这段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分数:2.50)A.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B.既要全面地看问题,还要分清主
16、次C.既要抓住关键,还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D.既要坚持两点论,还要坚持重点论40.一棵小树若要长成参天大树就必须经历无数次的风吹雨打,一个少年若要茁壮成长同样也需要经历无数的坎坷。任何改革创新都是需要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才能完善、才能成功,因此改革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分数:2.50)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B.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要重视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D.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马克思主义哲
17、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因为它(分数:2.50)A.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到一切领域 B.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始终 C.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D.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是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物质观。因此,ABCD 都符合。2.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分数:2.50)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物质就是水、火、气或粒子C.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析:解
18、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一切唯物主义包括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又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题应选择三种唯物主义的共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是决定意识的;意识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只有 A、C 符合,B 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D 项只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表现。3.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分数:2.50)A.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 B.认识是先于经验和事物 C.主观意志决定一切D.世界是不可知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一切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本题应选择两种唯心主义的共性:
19、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或精神的,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或认识)先于客观而存在。只有 A、B 符合,C 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 项属于不可知论。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分数:2.50)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理解。形而上学物质观的根本特点是认为,1718世纪自然科学所发现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即原子或粒子就是物质,把自然科学的物质观等同于或取代哲学的物质观。
2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有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物质世界的观点。本题属反面试题,A、B、C、D 是符合题意要求的错误观点,是正确答案。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2.50)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物质观、运动观、物质和运动关系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分析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思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运动是标志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
21、分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有气一元论的主张,认为气是万事万物的本原。题干是气元论,A 不符合要求,不选;形、光、声都是作为物质的气的不同表现形式,B 符合要求;“皆气也”属于朴素唯物的思想,C 正确;D 表述正确,也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是正确选项。6.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分数:2.50)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及应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和意识不能相互代替,但可以相互转化
22、。首先要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解读“画饼不能充饥”的含义,“画饼”是属意识、精神、观念的东西,它不能代替物质的真饼来解决饥饿这种物质的需要。A否认了精神与物质的同一性,是错误观点,也就是错误选项;画饼这种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真饼这种物质的东西,故 B 是正确选项;C 是错误观点,肯定是错误选项;画饼是真饼在人脑中的反映不能等同于真饼,故 D 是正确选项。7.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分数:2.50)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3、原理的理解。命题出自列宁:“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是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在回答此问题时,要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指导进行逐项审视:A、B 是讲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不同表述,正确观点、正确选项;C 体现意识的能动性,是正确观点、正确选项。物质的存在形式是运动而不是意识,故 D 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8.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说法(分数:2.50)A.科学地解决了物质第一性的论断B.是一种可贵的猜测,
24、包含了合理因素 C.十分荒谬,没有意义D.将世界归结为几种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和非科学性的缺陷,缺乏科学的论证。但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9.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分数:2.50)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37 答案 解析 DOC
